分享

【读书笔记】胆囊炎 胆囊息肉 胆道结石CT分析

 杨迎迎y 2018-04-24


一、胆囊炎

1.临床概述

    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胆囊炎常由于结石嵌顿,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性右上腹痛,伴有畏寒、高热,墨菲征阳性。慢性胆囊炎可由反复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且常合并胆囊结石。黄色肉芽肿型胆囊炎以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同时伴有黄色肉芽肿形成的具有破坏性的炎性病变。

2.CT表现

    ①急性胆囊类:表现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超过3mm,胆囊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胆囊坏死可见胆囊壁连续性中断。气肿型胆囊炎可见胆囊壁内或胆囊内有气体。

   ②慢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缩小,胆囊壁较均匀增厚。

    ③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胆囊壁内低密度灶不出现强化。

3.知识拓展

    许多肝实质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也可出现胆囊肿大、胆囊壁水肿增厚、胆囊周围积液等异常改变。黄色肉芽肿型胆囊炎以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同时伴有黄色肉芽肿形成的具有破坏性的炎性病变,由于胆囊结石、胆石嵌顿、胆汁淤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罗阿氏窦破裂,溢入到胆囊壁中的胆汁产生胆固醇和脂质,组织细胞增生,吞噬胆固醇转化为泡沫细胞和多核巨噬细胞,同时还伴随纤维组织的增生,形成具有特征性的黄色肉芽肿性病变,溢出的胆汁进入胆囊壁造成炎性刺激使胆囊壁弥漫增厚。

二、胆囊息肉样病变

1.临床概述

    息肉是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症)和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等),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2.CT表现

    ①胆固醇息肉:呈球形、桑葚状或乳头状,有蒂或基底较窄;平扫时常因病灶较小、病灶与胆汁密度差异小而较难发现,CT增强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

    ②炎性息肉:多合并胆囊结石,增强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较胆固醇息肉稍明显。

   ③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又称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腺肌瘤病或腺体增生性胆囊炎,以形成胆囊黏膜过度增生、肌层肥厚、壁内憩室为特征,可呈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以局限型多见。

    ④腺瘤样息肉:多表现为乳头状不规则形或团块状结节,基底较宽,一般直径大于胆固醇息肉,但多<1.5cm,增强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多轻度均匀强化。

3.鉴别诊断

    良性胆囊息肉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轻度强化;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静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

第三节 胆道系统结石

1.临床概述

    胆道系统结石可引起胆道系统梗阻、继发感染、胆源性胰腺炎和继发肝细胞损害;当肝外胆管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患者出现Charcot三联症,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按胆石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类结石、胆色素类结石及混合类结石。

2.CT表现

   ①肝内胆管结石

   多表现为肝内胆管管状、不规则状、铸型高密度影,结石近端肝管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扩张多局限在一、二级分支,而末梢胆管因炎性纤维化而无明显扩张。

    ②胆囊结石

    可分为:高密度结石(钙盐、胆色素成分为主);等密度结石(CT值等于胆汁);低密度结石(CT值低于胆汁,胆固醇成分为主);环形结石(中间密度低,周围呈环状钙化)。

    ③肝外胆管结石

    a.肝外扩张的胆管腔内圆形高密度,周围环绕低密度胆汁,称为靶征。

    b.肝外扩张的腔内由高密度结石占据管腔的大部分,由低密度胆汁形成新月样透亮区,称为新月征。

    c.由高密度结石充满肝外胆管的管腔,无低密度胆汁相衬。

     d.肝外胆管内有中心低密度、边缘高密度的结石影,低密度区中心散在点状高密度。


3.鉴别诊断

    胆总管下段等密度结石需与胰头癌、胆总管癌、壶腹部癌、胰腺炎等鉴别,CT增强扫描结石无强化,而胆管癌、壶腹部癌病灶有强化表现,甚至胆总管下段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胰头癌引起胰头增大、胰管扩张、胰腺体尾部萎缩及转移征象等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