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门开门,我们要请你来拙见喝茶了! 经常会有人讲,年轻人不爱喝茶,茶文化该如何继承?茶文化还有未来吗?虽然年轻人或许更偏爱于咖啡、饮料,很少关注茶文化。事实上城市街头的星巴克也总是比茶馆多,但我们能因此说茶文化没有未来吗?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但缺乏上古时期的文字记载,具体起于何时,已经不可考证。在这一阶段,茶的主要利用方式就是直接“嚼吃”,或者用水焯过以后食用,作为一种佐餐的菜品。如今在云南景洪的基诺族人,还保留有吃“凉拌茶菜”的习俗。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茶糜,也就是用茶熬的粥,在王公贵族们的饮食中已经比较常见了。也是在这一时期,茶叶的药用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人们不仅仅把茶当成一种食物,而是开始把它当成一种药物。 大概在两汉时期,关于茶的记录日渐增多,顾炎武《日知录》称“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而在西汉成帝时(约公元前59年)王褒的《童约》中的“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被认为是两汉时期人们饮茶的最好证据。由于武阳属于四川地区,从此也可以看出,中原的饮茶习俗其实来自于四川。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这些人中日高谈阔论,渐兴清谈之风。高谈阔论间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席,所以最初的清谈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于是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以茶代酒、以茶养廉 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形成了一种饮茶、品茶、赏茶、闻茶的茶道文化。中国人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 茶宴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不仅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专著,而且在史藉,方志,笔记,杂考内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早在唐代以前已经出现了不少茶叶文献,到了陆羽《茶经》问世以后更是不断涌现有关茶叶的诗词歌赋。陆羽的“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被传为饮茶中的千古佳话。宋代也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 斗茶 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传播到日本后,日本在中国茶道文化基础上又加以改进,此后中国的茶道文化更是传到了英国等西欧国家。 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 而在中国漫长的饮茶历史中,大致也可分为四个阶段:煮、煎、点、泡。 煮茶法 最开始对于茶的饮用,沿袭了之前熬粥时候的方法,去掉其中的米,将茶叶鲜叶直接放到锅里煮,所以称之为煮茶法。这一时期并不长,只是作为从药食向饮料的过渡。 但人们发现茶叶鲜叶既不利于茶叶内容物的浸出,也不利于香气的挥发,最重要的,鲜叶不利于保存,于是,人们发明了将茶叶进行加工的方法。在三国时期魏张辑的《广雅》中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其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笔之。这种方法,从直接煮整片的鲜叶,变成了煮经火炙烤后的茶末。而陆羽,正是在这种煮末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茶经》中所推崇的煎茶法。 煎茶法 煎茶的由来,直接脱胎于煮茶。由于煮饮末茶的种种优势,人们逐渐放弃煮新鲜整叶,改为煮末茶,而由于末茶的性质,决定了其内涵物浸出快的特点,这就不需要长时间地熬煮,而只要短时间的煎煮就可以饮用了。按照陆羽所记载的煎茶法,水初沸时下茶末,二沸时茶便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佳。 点茶法 到了宋朝,茶叶的饮用,又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宣和庚子岁,漕臣郑公可简始创为银丝水芽。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其制方寸新銙,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团胜雪。” 可以想象,用旷古未之闻的银丝水芽,精制而成的龙团胜雪,其奢侈程度有多惊人!时人称:“茶之妙,至胜雪极矣,每斤计工值四万,造价惊人,专供皇帝享用。 泡茶法 其实除了元世祖忽必烈和最后一个被朱元璋打跑的元惠宗之外,元朝皇帝的在位时间几乎没有超过10年,元朝的短命,也注定他没有福分接受中原的汉化,最终,把中原还给了乞丐、和尚、流氓出身的朱元璋。这个苦命出身的皇帝,上任伊始,便开始勤俭持家。 之前说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皇帝节俭,群臣自然不敢反对。于是,点茶之法在明朝逐渐绝迹,而用散茶直接冲泡逐渐流行。 泡茶法从明朝逐渐兴盛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接受,虽然其中使用的器具有所变化,但总归是以加工过的茶叶冲泡而成,而这,也正是人们现在的饮茶方式。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告诉大家: 为传承茶文化,拙见在中国硒都恩施,选择“星斗山·利川红” 作为专属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方。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调研考察,拙见认为利川红的主产区毛坝生态环境优良,土壤天然含硒,而且邱建红专家领衔的制茶团队对170多年历史的宜红茶制作工艺进行传承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利川工夫红茶制作工艺,生产出“自然味·香甜滑”的红茶。 恩施 恩施 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抱白堂主刘抱白先生见证了“星斗山·利川红”拙见有机茶园基地的建成。 古琴演奏家刘抱白 现在拙见有了自己的茶园,便可将茶文化与思想者联结起来并广泛传播,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喝茶,只是不喜欢茶中掺杂太多商业性的东西,拙见一直在做的是还原文化本来的价值,而这一次将给茶文化正名,让茶只是茶、茶文化也只是历史传承下来最初的样子。 有空来拙见喝茶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