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句话?

 vxzcmn 2018-04-25

如何理解“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句话?一直认为要理解古文意思一定要整篇来看,切不可断章取义。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简单意思可解释为:世间万物的生死轮回,我在这里反复的看着。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什么意思?先看“致虚极,守静笃”,极、笃,意为极度、顶点。即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

作:生长、发展、活动。复:循环往复。芸芸:茂盛、纷杂、繁多。归根:根指道,归根即复归于道。

静曰:一本作'是谓'。复命:复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意思就是:内心达到虚空的定点,宇宙万物共同生长,才能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源。无论万物如何变化,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复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但人往往会被欲望所控制,因此观察事物不得其正(即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因为观察事物不得其正因而行事的时候会失其常。后面“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即要努力回到内心虚明、宁静的状态。这样才能看清万物蓬勃生长,发现往复循环的道理。

老子强调致虚守静的功夫,主张用虚寂沉静去面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生长到死亡、再生长到再死亡,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最后提出“归根”、“复命”的概念,主张回归到一切存在的根源,这里是完全虚静的状态,这是一切存在的本性。

我们知道,道家强调“清静无为”,无论是治国还是个人修身都主张自然而然,此句也不例外。

马未都先生即以此句命名自己的博物馆为“观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