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年前安顺悬赏100万元破解红崖天书之谜,如今结果如何?

 唯我英才 2018-04-25

红岩天书似可解

贵州红岩天书的摹本和图片有很多,已很难证明哪种才是真迹。我从两张大同小异的摹本中看出了一点门道,居然能够勉强基本破译这种版本的天书。我应该要把它说出来,但因文化水平有限写的不好,还请见谅。图一:


图二:
据《红岩古迹碑记》记载:瞿鸿锡摹本与原迹大致相同,仅虎字为清光绪年间徐印川所书。所以去掉“虎”字的天书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我画的不好)。图三:

图四:

于是看似杂乱无章的各种符号马上就有了非常严格的排序。按《山海经》①中凤的五文(首德、翼义、背礼、膺仁、腹信)对应天书中的符号,不但可以得到一定的寓意,还可以把天书分为八个部分(因有两翼,再加上颈和尾)。阅读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再加上凤的从头到尾的顺序。在破译中凤胸部的符号与后翼部分开头的符号是连在一起的。因图一摹本中有部分符号模糊不清,所以破译结果是根据两个摹本相互综合得到的。我用数字1一34对应天书中的各个符号,勉强能够解释清楚。图五:
凤首的符号如图六:
这个符号笔划之间相互关联,似有方胜盘长的吉祥寓意,又组成了三个字即整体为“昌”,下部为“明”,右局部为“宁”。对应的是《后汉书》②中“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则万姓宁”。因首文曰德,我就译为:德为上。

接下来是凤的前翼如图七:
这里是一幅画,明显可见的是大人2坐着,小孩6在一个高而危险的地方取东西7。有舍身取义和孝顺的意思。此图对应的应是《孝经》诸候章第三: 大人面前的圆3表示大人的心,一横中间地凸起4被手样的东西5盖住喻为:在上不骄。小孩取东西所处的险境表示:高而不危。有弯有节的符号8喻为:制节谨度。下面一个容器内有东西溢出9表示:满而不溢。这个部位的符号看似凌乱,其实没有一个多余。在此概译为:孝当先。

再看凤颈部的符号如图八:
这里没有五文对应,符号10像一个反写的“乙”字,“乙”字在古代曾代表燕子。《尔雅●释鸟》④:燕燕鸟乙。“乙”字反写应表示“反燕”。下面的“心”字11则像一口沸腾的大锅,而反燕就悬在锅上,一付随时都有可能烹煮的样子,说明了反燕的心是一颗不安的心。结合后面的译文,在此谨译为:燕篡逆,心难安。

接着是凤后翼的前部和凤胸部的符号。如图九:
符号12形似一个“忍”字,但它的第一个笔划没有往左边勾却反向而行,“忍”的反义应是“不忍”。第二个笔划己经往左边去了又拖回来,说明作者忍的相当痛苦。“不忍”的下文则是凤胸部膺文曰仁的符号。上面一横13看作是“一”字。下面的符号14既像一个繁体的门(門)字,又像是一个繁体的斗(鬥)字。作者如果用这一个模棱两可的符号同时表达了这两个字,凤胸部符号的意思应为“一门斗”即“同门争斗”。我们知道同门争斗应为不仁,但加上了翼部的“不忍”,则取义成仁。在此概译为:不忍同门争斗。

再看后翼尖和翼根的符号如图十:

右边符号15只需加上一个点就成了一个草书的“不”字。左边两横16是个“再”字(一而再,再而三)。我就译为: 不再。下面翼根的符号17似一个尸体的“尸”字,有并列。中间的符号18似一个死亡的“亡”字,也有点和横表示重复,应表示众多死亡的尸体。下面的符号19倒过来就成了一面飘扬的旌旗。这面旌旗正插在众多死亡的尸体上!意思应为战争死亡。故此处应译为:不再战争死亡。

接下来是凤背部的符号如图十一:

背文曰礼。符号20极似一个“咸”字。“咸”又是《易经》⑤里的一个卦名,共有六爻。讲的是从人的脚趾一直到脸和舌的感应。在这里作者把它放在了凤的背上,对应的显然是“咸九五”这一爻。爻辞是:咸其脢(méi背肉),无悔。象传是:咸其脢,志未己。“志未己”说明作者有遗憾,但无悔。退让明礼,不应有悔。在此直译为: 志未己,无悔。

通过破译了这个“咸”字,证明了红岩天书的整体是一幅凤凰图是正确的,也使我意识到也许真的破译到天书了。

凤腹部的符号(21~30)应是另一方面的内容,与民谣密切相关,我能力有限。对不起,还没到最终破译的时候,我暂时不能说它。

凤尾部的符号31如图十七:
外面像一个“凤”字的繁体“鳳”的外形,里面二山为“出”。凤出即喻:天下太平。

再后面的符号如图十八:


不管天书是图是字,最后都应该是著名和日期。符号32是一个明显的“甲”字。这应是作者记年用的天干,甲为阳干,后面只要配上六个阳支之一即可(子、寅、辰、午、申、戌)。从符号33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辰”字。查万年历发现有个甲辰年死了一位有名的皇帝,即一四二四年明永乐皇帝朱棣驾崩了。红岩天书也就在这一年出世。距今已近六百年。

红岩天书的作者是谁,答案应该已经明确了,作者虽然只在天书的末尾著了一个形似的“允”字34。如图十九:

:但我们通过凤凰属火⑤、五德其文就能够在这幅凤凰图中找到这个暗藏的“炆”字。所以红岩天书的作者就是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燕王朱棣的亲侄子。在一四O二年燕军攻入应天(今南京)城时不知所踪。朱棣死于甲辰年七月,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朱允炆很快就得到了千里之外的确切信息。

综上所述,红岩天书的内容大概为:德为上,孝当先。燕篡逆,心难安。不忍同门争斗,不再战争死亡。志未已,无悔!X X XX X X X。天下太平。甲辰年,允炆。 如图二十:

翻开明朝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当朱棣以“靖难”的名义经过近四年的战争(1399~1402),以无数人的死亡为代价即将得到他窥视己久的皇位时,出乎他的意料建文帝却失踪了。在当时建文帝只有隐藏自己才有可能东山再起。朱棣当然知道,但也只有向外宣布建文帝自焚才能便于自己登上皇位。只要人们知道建文帝还活着,朱棣的皇位明摆着就是篡夺的。所以朱棣必须尽自己最大地努力去暗中消灭建文帝一行,甚至找到了海外。一天找不到,他那颗悬着的心就一天得不到安宁。再加上太多忠臣义士誓死撼卫了他们的气节,一次次揭开朱棣那块脆弱的庶羞布。使他既不安又恐惧。朱棣杀掉了所有敢于反对他的人,又使他在违背道义的路上越走越远。道义自古以来就是历史的灵魂。为了掩饰自己不道德的行为,朱棣又毁灭了所有对他不利的文字记载,重新书写了自己想要的历史。建文帝一行当初肯定是带着复国的愿望出逃的。宫中也应还有内应。云贵一带不但地理偏辟,还有朱元璋时代留下的大量屯田部队。所以建文帝来到贵州是很有可能的,在当初因朱棣防守严密自身安全尚且难保,复国大计也就更难实施。后因看到了四海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善良的他已不忍再为个人利益打一场复国的战争了。但决择是痛苦的,忍让会使天下人潮笑自己胆小和懦弱,战争却要让国家再次生灵涂碳。建文帝选择了常人难以接受的前者!但朱棣欺世盗名的行为必须要为后人揭露出来。在当时特殊环境下只能以谜语的形式来表达。之所以叫天书,是因为有可能得到当地人们很好地保护。当然绷紧了那根弦的朱棣没死是不能写的,那无异于引火烧身。即使朱棣死了也不能让近代人看懂,因为真相会被权贵抹杀。所以他们又向当地文化程度不高但却非常纯朴的人们把天书的年代推到了三国。果然到了明嘉靖年间,最初记载红岩天书的邵元善经过探访便认为是诸葛碑。(读者辛苦了)。

备注:

①《山海经》南山经卷第二十二页:“……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见则天下安宁”。主编宋学海,云南人民出版社二0一一年八月第一版。

②《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子岱》614页,岳麓书社版。

③《孝经》诸候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第二十二页,作者(春秋)孔丘著。主编宋学海,云南人民出版社二0一一年八月第一版。

④《尔雅》释鸟:“燕燕鸟乙”。徐莉莉、詹勤鑫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八月第一版。

⑤《易经图解》咸九五。第二百一十八页。编著 天白。长春出版社。

⑥《初学记》卷三十引纬书《孔演图》:凤,火精。(唐)徐坚等著。中华书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