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新型城镇化统领县域经济发展

 道光二十五 2018-04-25

中共宜城市委书记 宜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宜城市位于湖北西北部,东界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辖两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工业园区,版图面积2115平方公里。

宜城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但是宜城聚集了58万人民的聪慧和汗水,凝心聚力抓招商、心无旁骛抓项目、全力以赴抓工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迅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2005年全省排名第37位前进至2012年的第22位,一度以一年前进14位跻身全省5个进位最快的县市之一,并于2013年跃居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市。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60亿元,10年增长7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07亿元,10年增长12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0家,10年增加7.3倍;规模工业增加值140亿元,10年增长25倍;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3.8%,10年提升了38.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是10年前一年投资额的24倍;三次产业结构之比由2005年的36:33.5:30.5调优为2014年的18.9:56.3:24.8;实现了由农业“小胖子”到工业“小巨人”的华丽蝶变。

回顾宜城县域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宜城始终坚持以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一个统领(新型城镇化)、一个引领(规划)、一面旗帜(高举工业发展大旗)、一个机制(凭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绩论英雄的工作推进机制)的“五个一”工作理念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体会和启示有以下几点:

高举工业大旗   引领三次产业

宜城是湖北乃至国家的商品粮基地,曾拥有农业“小胖子”县的美誉,工业一直是短板,但也是宜城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宜城正是扭住了这块短板,以高举工业大旗为引领,着力“三抓三促”不断做大加数,工业占比持续提升。

——抓成长、促总量扩张。整合经信、发改、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职能合署办公,坚持企业成长与企业壮大并重,着力推进企业成长工程,实施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倍增计划。2014年产值过亿企业达140家,比2010年净增加106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10家,填补了10年前空白,襄大农牧跻身100亿元企业俱乐部。

——抓改扩,促增量提升。始终把项目作为发展载体,牢牢把握项目建设主阵地,坚持招商外延拓展与企业技术改造内涵挖潜并重,持之于恒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激活了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如湖北嘉施利肥业通过两年的改扩,上游延伸年产20万吨的复合肥和余热发电,下游加长了年产30万吨的复合肥和40万吨的硫基缓控释肥,产能突破20亿元。共同药业落户五年,年年上项目,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甾体激素生产企业,原料药及中间体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月销量6500万元,相当建厂初期一年的收入。

——抓帮扶、促落实。打通市“四大家”领导分工,全部进镇(办、区)管片、驻点、包企业、包项目;实施百个部门进百家企业,包保企业墙外事宜协调,提供保姆式服务。2014年对濒临破产的17家企业,一个企业一名领导挂帅、一个专班驻企业服务,实地帮扶解困,目前已有14家企业恢复生产,湖北金源等另外3家企业现已基本完成了资产重组,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同时,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筹措资金1.4亿元设立了企业融资过桥资金,为40余家企业融资近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

与此同时,宜城工业化理念给力于现代农业,培育出家庭农场82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548家、“三品一标”产品48个,培植现代农业企业37个和襄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家,带出了畜牧、水产、蔬菜等多个高产农业示范区和一批扬名省内外的西瓜、油料、养鸭、生猪等特产大镇,成为带动农户致富的“领头羊”。工业经济的发展还聚集了人气,仅2014年新登记商贸流通市场主体5046户,增长15.2%,农村物流“交(通)邮(政)合作”模式得到了交通运输部推广,武商、肯德基、屈臣氏、军翔、雅斯等商贸知名品牌企业入驻宜城,新引进的电子商务公司240家,年交易额达到5亿元。

狠抓招商引资  培优市场主体

招商引资是拉动宜城县域经济快增长的法宝。宜城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中心之重心,着力以三个创新,持续大力推进。

——在管理上创新。推出了招商引资差异化管理方式,将镇(办、区)、市直部门及驻宜单位划分为7个赛区,每年列出招商项目清单,点题布置到市“四大家”领导及责任单位,按照工作路径图、时间表进行倒计时式管理,层层传递压力,一月一过堂,一季一排名。

——在招商方式上创新。突出以商招商。如天琦工业城,筑巢引凤,已引进川琦服饰、奥尔电梯、精工科技等多个项目入驻;银轮机械也已吸纳关联企业相继落户配套,成为中部地区冷却模块制造中心。突出专班招商,成立了5个招商分局,组建了14个招商工作专班,实行一个专班明确一名市领导、建一个项目库、带一张招商地图、编印一份招商手册,瞄准重点对象,精准招商。2014年新签约各类项目214个,合同投资525亿元,开工建设的项目110个,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项目之多,推进之快创宜城招商历史新高。特别是投资170亿元的华电火电、投资30亿元的粤宜高科、投资10亿元的金锣熟食等项目落户宜城,是宜城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在招商服务上创新。组建项目服务办公室,加大跟踪协调力度,对签约项目、在建项目、技改项目均制定时间表、路径图。实行市领导包保、责任单位落实、项目秘书贴身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受益。

抓住发展机遇  推进产城融合

2014年宜城成功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而且荣膺全国土地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这是宜城有史以来争创的含金量最高的“国”字招牌,也是宜城最大的发展机遇,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以打造“高标准、重特色、全功能”的工业园区为标准,全面推进三大园区建设。

——做大经济开发区。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理念,制定了《50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将1个城市新区,1个中心镇,2个重点镇、3个产业园区融为一体,挂图推进,累计投资8亿元,完成了开发区9路3桥建设、雨污分流和治理配套工程、水电气扩容入园工程、公交路线循环改造工程和医住商进园工程,实行功能区分,架构了装备制造、电子、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五个“区中园”,燕京啤酒、金锣集团、浙江银轮、上海大山合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已入驻企业100多家,投资额近300亿元,成为省政府重点扶持的16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2014年园区面积由起步时的3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21平方公里,10年扩大了7倍。

——做强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将沿焦柳铁路、襄荆高速公路的雷河、大雁两个重点镇融为一体,总投资5亿元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园区内原有的龙祥磷化、瑞龙科技等企业纷纷追加投资改造升级。近年又新签约项目20多个,吸纳投资过200亿元,蓄积产能400亿元,成为襄阳市特色精细化工产业园。

——做实水晶产业园区。宜城紧抓浙江水晶生产企业转移机遇,承接转移企业近千家,设备近万台,并制定了水晶产业发展“三步走”战略,启动了水晶产业城“千百万”工程(5000亩土地、100栋厂房、10000台设备),目前一期1200亩地已落实,20栋厂房建设顺利完成,新引进的122个水晶项目将入驻。2014年,水晶产业产值产能突破100亿元,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水晶加工生产基地。

创优发展环境  打造宜业之城

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竞争、抓发展。近年来,宜城先后组织实施城区企业腾笼换鸟、旧城改造、基础设施、绿满宜城等重点工程建设,切实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同时,创优发展软环境,深入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对工业项目落户,实行“123限时办结”制度,所有行政审批由政务服务中心一家办理,1、2、3个工作日内分别办结县(市)直办、地区代办、省级帮办;对重大项目配备项目秘书、驻点秘书、安保秘书、医疗秘书,对企业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服务。对责任单位和服务企业进行人大集中评议,并开展电视问政、电视访谈等活动,努力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优、审批时限最短的县市。

树立正确导向  营造优良氛围

通过“考核”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奖惩”变动力为活力,双管齐下,形成求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市“四大家”领导率先垂范,各级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抓经济、上项目上,自下而上形成了自我加压、层层加压的良好氛围。制定了市“四大家”领导包保乡镇、企业、联系点等制度,对重点工作明确了时间表、路径图,对完不成任务的,包乡镇和包项目的市领导连同责任单位共同通报,在“四大家”联席会议上说明情况,并在全市性大会上,按完成目标任务进度的好、中、差等次安排部门分别就坐于绿、红、黄方阵。在加压的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重奖、重用;凡首次进入规模的企业,奖励法人代表1万元;凡首次过亿元、5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奖励1万元、3万元、5万元,且今后按每年增加1亿元奖励1万元。同时,每年拿出不低于2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专门奖励企业成长壮大,以“银针效应”刺激部门关注企业成长,刺激小企业和新项目竞相进规、老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互相超越、竞相发展的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