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堂先生拳照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易经》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天地未分前的一种混沌状态,”两仪”是分天分地分阴阳,”四象”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八卦”是代表自然界八种基本物质属性的符号,为乾天、坤地、坎水、离火、巽风、震雷、艮山、兑泽。 天地万物总归静盘先天八卦所蕴藏。先天八卦对待方位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为四正位;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为四隅之位。此谓之卦象之对也。 乾的三阳爻对坤的三阴爻,名曰天地定位;震的下一阳中上二阴对巽的下一阴中上二阳,名曰风雷相搏;坎的内一阳外二阴对离的内一阴外二阳阳,名曰水火不相射;艮的上一阳中下二阴对兑的上一阴中下二阳,名曰山泽通气。此谓之卦爻相对也(见图1)。 卦爻相对为先天,为静盘,为良知良能。卦爻相对称形成了平衡与稳定,所以它蕴藏万物,包含万物的全息而不长发万物,正所谓水平则不流也。它蕴藏万物、万法、万象,而不显法,化象为性、为真、为功,是宇宙的良知良能。 从鸿濛分判之后,乾之中阳爻去交坤中阴爻而变坤为坎,坤中之阴去交乾中之阳变乾为离,坎之上爻阴去交离之上爻阳变离为震,离的下爻阳来交坎的下爻阴变坎为兑,震之中下二爻阴去变巽之中下二爻阳变巽为坤,巽之上爻阳下爻阳来交震之上爻阳下爻阴变震为艮,艮之上爻阴下爻阳去交兑之上爻阳下爻阴变兑为巽,兑之上中二阳爻来交艮之上中二阴爻变艮为乾。故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占四正位,乾西北、巽东南、艮东北、坤西南占四隅位上(见图2)。 以上二图为先天八卦演化后天八卦。由先天转为后天,由静盘转为动盘,由良知良能转为所知所能,由蕴藏万物变为生发万物,由无法无象变为显法垂象。从后天卦看出卦与卦不相对称,而爻与爻不相平衡,从而产生了变化的动能。先天八卦是不易之卦,是静盘;而后天八卦是易变之卦,是动盘。由于后天八卦的错综易变,形成了生化万象、万法、万物的规律。然万物、万象、万法的自生自化和互生互化,需要有序的调控才能稳定地发展。自然界万物生发和运化是根据它们的特性和共性的共化规律,而形成了互相制约和互相生发的生物链。这个链条内含五行的生克之理。《内经》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这里说的”五”即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按照五行生克法则所变化的,它要求必须全面的研究事物所包含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所以五行学说是古人研究自然界循环不息运变规律的重要理论。 八卦与五行的关系是:坎属水,离属火,艮属土,震属木,巽属木,坤属土,兑属金,乾属金(参看图2)。 事物的整体动态平衡主要体现在事物内部结构五个方面的相生相克关系上,由此形成了事物正常情况下的循环运动。五行的生克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见图3)。 基于五行与八卦的关系,所以五行的生克之理形成了调控自然界万物、万法、万象的相对平衡与稳定的基本法则。而五行按自然数的排列是:水为一,火为二,木为三,金为四,土为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万物生化规律。而负载着万物的土地则主宰万物消长,是化生万物的载体、结合体、媒介体;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条件,又是万物万象化生的枢纽。所以土在五行中居中为五。而春夏秋冬四季中五行属性为:木为三属春,火为二属夏,金为四属秋,水为一属冬,土为五居四季之中(见图4)。 李派太极拳“五行捶”,以天人整体观为基础,循自然法则阴阳消长之理、八卦错综变化之义,与五行之生克相推衍而成。“五行捶”讲究头顶五星(太素、太始、太易、太初、太极),口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身有五方(前、后、左、右、中),手有五诀(掤、擎、拨、掠、分),脚有五步(进、退、顾、盼、定)。此为身体外应之数。人体内有五脏(心、肝、脾、肺、肾)而生五气(喜、怒、忧、思、恐),心藏五德(仁、义、礼、智、信)而生五性(温、良、恭、俭、让)。五性正而知五味(辛、酸、甘、苦、咸)之所偏也。此乃身体内应之数。内外相合则为大衍之数。落于静盘是人的良知良能。 五行捶的头顶五星“天”,脚踏五步“地”,内藏五气“人”,落于动盘,是自然生化之规律,合于“三五归一”之妙理。拳谱云:“五星五捶连五气,三七慧剑乃仙传,无极神功真妙法,光阴觉露入玄关”。说的就是“三五归一”的妙意。有诗云:“三五一都三个字,在今明者实然希。东三南二共为五(为天为阳),北一西四共五之(为地为阴)。戊己土意生数五(为人为意),三家会合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人圣机。”就是说,东方之木数是三,南方之火数是二,相加等于五。北方水数是一,西方金数是四,二者相加也等于五。中央又有一个五“戊己土”,合起来三个五。故名“三五归一”,也曰“三五连珠”。 “三五归一”内含奥妙无穷之义蕴,极为隐秘。紫阳真人云:“东家女,西家郎,黄婆为媒结成双。”也是“三五归一”之意。东三南二是一家,曰东家女,喻性;西四北一是一家,曰西家郎,喻命。中央是土,喻黄婆和媒介,乃是“真意”。用真意把性命结合在一起,使性命相合,便可结丹。东三南二是阳中阴,北一西四是阴中阳,用真意做为媒介使阳中阴与阴中阳互相结合,而达到阴阳平衡。只有平衡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能长久,万物皆是此理。 太极“五行捶”就是基于以上所述的理论做为基本论据而发展起来的。在天为阴阳,在地为水火,在人为刚柔,在拳为虚实。既然五行在平衡化生万物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人体是个缩小的全息宇宙体,所以五行在平衡人体上也起着主导作用。而太极拳则是人体遵循自然之法则按自然之化生规律所生法显象的运动。它完全合于自然融于自然,内修,性命相合益寿延年;外练.刚柔互济显法垂象。之所以李派太极拳用”五行捶”做为名字,它的内涵是非常精深的。它用五行生克之理所主宰万物有序垂象的“垂”字,与人体显法技击的“捶”字巧妙的合用,既是谐音,而又表达两种不同但又有共性的内涵意义。 李派太极起式(徐万桩老师演练) 太极“五行捶”练架中的内涵完全贯穿着自然界的生化规律。此拳共分四节,以合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起式是按照洪荒宇宙衍化的全息模式。现举例分析如下: 起式:双手自然下垂,两脚并拢,头直腰正自然站立,此谓之为“一”,为道体。然后开左脚与肩同宽,双膝微屈,两手掌心朝上,指尖相对,双肩微向内扣,松肩坠肘,拔背含胸,两臂左右圆抱于胸前,此谓之元极象。再双手分开,掌心朝上,两臂平伸,由身左右两侧同时托起,合于头顶上方;左手掌心朝内,指尖向右,右手掌心向左,指尖向上;左手下右手上,由头顶至胸前到下丹田,此渭之鸿濛分判。然后左手掌心朝右指尖向下,由左胯下插,右手掌心朝左指尖向上,由胸前向直上方穿去,此渭之开天辟地。右手臂平伸,掌心朝下,由身右侧平按而下;同时左手臂平伸,掌心朝上,由身左侧平托而起,此谓之清升浊降两仪运化。而后左手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右手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合抱于胸前,此渭之阴中含阳阳中含阴,太极运化生法垂象。所以,由“五行捶”的起式就演示了宇宙从先天转向后天的全息模式。 “云龙探爪”与“白鹤展翅”(吴德亮老师演练) 再看第一节“春”与自然界联系的内涵:春季是阳气上升之季,五行属木。如拳架的“毒蛇寻穴”、“白鹤亮翅”、“风摆荷叶”等。蛇本是随阴气下降而蜇藏,又随阳气上升而复苏。春季到来之日就是阳气上升之时。白鹤在和煦的阳光沐浴下而展翅腾飞,扶摇万里。微风把水面上的荷叶吹得随风翻动。这些都象征着春意盎然阳光明媚万物生发的美好景象。 第二节“夏”的内涵:夏季阳气旺盛,五行属火,是万物生长的高峰期。拳中有“白鹤展翅”、“云龙探爪”、“怪蟒翻身”、“青龙出水”等。白鹤在白云中自在的翱翔;神龙腾空而遨游八极,行云布雨咤叱风云;蟒蛇非常活跃的捕捉猎物;龙跃于渊翻江搅海。在修炼秘语里,“龙”象征着“神气”,水则象征着“精血”。龙翻江搅海象征着气血交合,精神两旺。 第三节“秋”的自然象征:秋季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五行属金。拳中有“分拨云手”、“狮子扑球”、“豹虎归山”、“玉女穿梭”等。人们习惯把秋风叫做金风,而“分拨云手”就象征着金风把乌云驱散,秋高气爽。万物经过春生夏长的发育都已成熟而进入保存期,狮虎蟒豹等猛兽也要准备回山入洞越冬。 第四节“冬”与自然界的对应:冬季阴气旺盛,五行属水,是万物蛰藏之季。拳中有“穿云踏掌”、“蛇盘下式”、“雀底龙身”、“白鹤亮翅”、“金龙锁口”、“弯弓射虎”、“七星运化”等。穿云掌喻作寒风凛冽天高云淡,入蛰的动物蜷缩而不再运动了;龙不再喷云吐雾,而潜入深渊养精蓄锐;飞翔的白鹤卧于沙滩休养生息。总之,冬季是收藏不露的季节。就这样,四季周而复始有序地运化着。 自然界的生长收藏,都离不开“土”这个载体与媒介体。而太极拳中的真意就喻作“土”。若无真意,就失去了内涵,失去了拳魂,则万法不显。而拳中的万法万象都是由若干个虚与实和实与虚的相互变化而显法垂象的。这些虚与实的互相变化,是靠心意主宰它们平衡发展的。而拳式的变化与自然界的运化对待之理是:春季对应“虚中实”,五行属木;夏季对应“实”,五行属火;秋季对应“实中虚”,五行属金;冬季对应“虚”,五行属水;土地对“心意”,五行属土。用五行的理论来对应拳理:一为水为虚,二为火为实,三为木为虚中实,四为金为实中虚,五为土为真意(见图5)。 太极拳的实与虚、实中虚与虚中实的自相变化和互相变化,合于八卦错综变化之妙义。而拳中的心动意出,意出法显,法显象垂的生克变化之道,又调控着整体变化的平衡发展。这就是八卦的错综之义与五行的生克之理互相吻合,从而形成了有序平衡的变化规律。 所以,心意在太极拳中起着主宰作用。它把握着整体变化的平衡与稳定,是内修外练和生与杀的特使。太极拳之所以用意而不用力的理论就在于:从松柔而入,体现机变灵活的内涵。意在内用是益寿,意在外用是攻杀。 笔者认为,五行理论无论是反映在平衡万物有序的发展上,还是作用在调和人体的内修外练的功夫上,都是不可忽视的。既然五行在自然界和人体发展平衡上起着主导作用,而太极拳则是人体循自然之生化法则而形成的,那么五行在太极拳里同样占着重要的作用。 我练此拳三十余载,方体悟出上述一点浅薄的道理。认为这才是李派太极拳“五行捶”的真实内涵。如不从此道体悟修炼,就很难找到它的本意与真谛。为给后学者作一引航之标,特将自己所体悟出的一点认识笔之于书,以免后学者有望洋兴叹之感。因为本人水平有限,功低德浅,悟性低劣,可能有很多谬误之处,敬请同道不吝给予斧正,以求今后更加精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