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外柳条边

 黑龙江波涛 2018-04-25

[转载]话说老沈阳(二)关外柳条边大家都知道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现在说是起于丹东的虎山长城),西到嘉峪关,那是何等雄伟、壮观!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长城的东北方向,还有一条绿色的长城横亘在东北大地上,这就是清代的柳条边。

 

所谓柳条边,就是清朝的统治者,为了保护他们的“龙兴之地”,防止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去损害“龙脉”,保护为清朝统治者提供人参、鹿肉、东珠等珍贵特产,提供皇室巡行围猎所用场所而修建的一条封闭界限。

 

清代柳条边又叫条子边,是用土堆成的高、宽各三尺的土堤,土堤上面每隔五尺插植柳条三株,柳条粗四寸,高六尺,埋入土内二尺,外露四尺,柳条间用麻绳连接。土堤外边挖掘口宽八尺、底宽五尺、深八尺的壕沟。

 

柳条边全长1300余公里,呈人字形,辽宁开原的威远堡是三条柳条边的结点。沿线每隔一段距离,在交通要道修筑一个边门,共计修筑了二十个边门,供人员、车马出入。

 

柳条边西起山海关,向东北方向,经清河门、彰武、法库延伸到辽宁的开原威远堡;又从威远堡向东南,经兴京、英额门、凤凰城到丹东东侧沿海;另一条也从威远堡出发向北,经布尔图库、布克素、伊通到吉林的法克哈。

 

柳条边始筑于清崇德八年,后又逐渐延伸、外扩,直至康熙二十年才全部修筑完成,历时40余年。

 

清代柳条边从其建筑形式来看,不似长城那么坚固,但在清道光之前的管理还是十分严格的。每座边门配文武官员各一人,士兵约三四十人,分班把守,稽查行人,按印票通行,对採参、打猎之人尤其严格。

 

清代柳条边是一条保护龙脉的封禁之地,也是清朝在东北几个行政区的分界线。人字形的柳条边西侧归蒙古王公管辖,东侧归宁古塔将军管辖,人字的下边归盛京将军管辖。

 

清朝四位皇帝前后有十次东巡祭祖,每次皇帝到东北巡视几乎都要视察柳条边,也留下了大量的柳条边诗作:

至今仍在北京故宫保存的一幅“柳条边望月”诗轴,就是康熙皇帝在柳条边刚刚全部修筑完成后,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第二次东巡时过柳条边的亲笔手书诗作:

 

雨过高天霁晚虹,

关山迢递月明中。

春风寂寂吹杨柳,

摇曳寒光度远空。

 

然而,经过康熙、乾隆年间的休养生息,全国人口大增,到乾隆元年,全国人口已达1.4亿,比之清朝初期增加两倍以上。人口过多,人和土地的矛盾愈加激烈,而和关内相比,东北地区相对来说是人少地多,这就吸引着大量关内无地农民要“闯关东”,管理者也难以禁止。到了甲午战争之后,东北地区进入了全面开禁时期,柳条边的废弛也是必然的。

柳条边边墙上的柳树,经过多年生长已经成材,但由于老百姓日常采伐和日俄战争中修筑工事,几乎被砍伐殆尽。

 

辽宁省内的柳条边至今还有少量遗存,其中新民、清原、黑山等处的遗迹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奉天记事》)



[转载]话说老沈阳(二)关外柳条边




[转载]话说老沈阳(二)关外柳条边



                             [转载]话说老沈阳(二)关外柳条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