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

 解决人生问题 2018-04-26

 

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

作者  武老夫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

 

【原文】齐负12之民有孤狐咺者,正议,闵王繟之檀衢,百姓不附。齐孙室子陈举直言,杀之闾,宗族离心。司马穰苴,为政者也,杀之,大臣不亲。以故燕举兵,使昌国君将而击之。齐使触子将3而应之。齐军破,触子以舆一乘亡4。达子收余卒,复振,与燕战,求所以偿者,王不肯与,军破走。

【译文】齐都临淄有个叫狐咺的人背靠城墙而居,他直言批评齐闵王过失,被齐闵王杀死在檀衢刑场上,从此百姓心中不再亲附齐闵王;齐国宗室中有个叫陈举的,因对国事直言不讳,被齐闵王处死于东城门外,齐国宗族从此与齐闵王离心;司马穰苴为政素有美誉,也被无故诛杀,大臣们自此不再亲近齐闵王。此时,燕王趁机派昌国君乐毅率领人马进攻齐国,齐国派触子带兵应战,齐国大败,触子只剩下一辆车子逃跑了。齐将达子收拾残兵败将,重整旗鼓,与燕兵苦苦争战。达子要求齐闵王对勇赴国难的士兵能有所稿劳,齐闵王吝啬不与,齐军再次败北。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齐闵王昏乱糊涂的故事。

——————————————————

【注释】1.负:(fù赴)《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管子·正世》:“负力而争,则是过在下。”《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千阏者。”《孟子·尽心下》:“虎负嵎,莫之敢撄。”朱熹集注:“负,依也。”《仪礼·士丧礼》:“授卜人龟,负东扉。”这里用为“依靠”之意。

2.郭:(guō锅)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内城叫城,外城叫郭。或物体的外框或外壳。《管子·八观》:“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闭,因逾郭而入。”《说文》:“郭,外城也。”

3.将:(jiāng)统率、率领、带领。《左传·闵公元年》:“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史记·陈涉世家》:“葛婴将兵。”《淮南子·人间训》:“将胡骏马而旧。”《三国志·诸葛亮传》:“将荆州之军。”《资治通鉴·唐纪》:“自将三千人。”

4.亡:(wáng)《管子·山至数》:“熟谷之人亡,诸侯受而官之。”《孟子·梁惠王下》:“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指离开君王出走。

 

【原文】王奔莒,淖齿数之曰:“夫千剩、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王曰:“不知。”“嬴、博之间,地坼1至泉,王知之乎?”王曰:“不知。”“人有当阙2而哭者,求之则不得,去之则闻其声,王知之乎?”王曰:“不知。”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至泉者,地以告也;人有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以告矣,而王不知戒焉,何得无诛乎?”于是杀闵王于鼓里。

【译文】齐闵王无奈逃奔至莒城以避兵祸。齐国相国淖齿面见齐闵王,数说齐闵王的罪状说:“那次在千乘与博昌之间数百里的地方,天降血雨,污秽了人衣,此事大王可知?”齐闵王说:“不知。”“嬴、博之间,大地裂开涌出泉水,大王可知?”齐闵王又是摇头说:“不知。”“有人在宫门前啼哭,去寻找则不见有人,离开却又听见声音,大王可知道吗?”闵王还是说:“不知。”淖齿此时语气更是强烈:“天下血雨污染衣物,这是老天示警;地裂出泉,这是大地示警;望宫门而泣,这是人事示警。天、地、人都作了警示,而你却不加警惕,又怎能不受到天谴呢?”于是,就在鼓里这个地方杀死齐闵王。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齐国相国淖齿痛诉并杀死齐闵王的故事。谋略之学不是教人诡诈,而是让人抛开政治上的愚蠢和短视、撇弃邪恶和肤浅,归入正义、光荣和长久的正道。古人深深了解民众的言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积极意义,早已指出那些独裁、专横、钳制言论的君王是绝没有好下场的。就这样一个朴素的政治哲理,几千年来,真正实践者却非常之少。

本篇《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主要描述的是齐闵王为非作歹最终被杀死的故事。几千年来,多少专制暴君草菅人命、扼杀人的权利、禁锢言论自由,而最终落得身死国灭、遗臭万年的凄惨下场。当政者的贪婪导致政治上的短视和弱智,以致自己违反了政治上的基本规则而不自知,“水可载舟,也能覆舟”,民众的批评和异议,对一个深通政治基本之道的明君而言,的确是苦口谏言,但对一味讲究专权、霸道和独裁的专制者而言,是万万不能容忍的,他之不能容忍,也就决定了他实际上是政治上的最终失败者,身败名裂、众叛亲离几乎是他们最终的结局。

——————————————————

【注释】1.坼:(chè彻)《周礼·占人》:“卜人占坼。”《管子·四时》:“补缺塞坼。”《管子·地员》:“以葆泽,不离不坼。”《说文·土部》:“坼,裂也。”《广雅·释诂三》:“坼,开也。”这里用为裂缝之意。

2.阙:(jué缺)帝王居地及大门的统称。《诗·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史记·高祖纪》:“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说文》:“阙,门观也。徐锴曰:“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汉书·朱买臣传》:“诣阙止书,书久不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