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四十至四二)

 渔樵随手查 2018-04-26


河北省博野中学  于铁江译释(2018.4.12)

 

  

其四十(九成宫醴泉铭)

事业贞观定九州,巍峨宫阙起麟游。

行人不说唐皇帝,细拓丰碑宝大欧。

(观从平读)

【启功自注】

九成宫醴泉铭⑴。

唐太宗集矢于兄弟⑵,露刃于慈父⑶,翦灭群雄,自归馀事⑷。避暑九成,甘泉纪瑞⑸,所以粉饰鸿业者至矣⑹。魏钜鹿⑺之文,欧渤海⑻之字,俱一时之上上选⑼也。然今之宝此碑者,一波一磔,辨入毫芒⑽;或损或完,价殊天地⑾者,但以其书耳。至其文,群书具在,披读非难,而必挂壁摊床,通观首尾⑿者,意不在文明矣。文且无关,何有于事⒀?事之不问,何有于人?乃知挂弓之虬须⒁,有愧于书碑之鼠须⒂多矣。

每见观碑之士,口讲指画者,未尝有一语及史事,以视白头宫女,闲说玄宗,情殊冷暧,其故亦有可思者⒃。此石今在西安,累代毡捶,已邻没字⒄。而观者摩挲,犹诧为至宝。至榷场翻摹⒅,秦家精刻⒆,至今尚获千金之享,故昔人云:翰墨之权,堪埒万乘⒇也!

【译者附注】

(1)  九成宫醴泉铭: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县碑亭(今陕西宝鸡麟游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全碑共24行,行满50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2) 集矢于兄弟:在兄弟身上射了很多箭,指唐太宗杀死兄弟。

(3) 露刃于慈父:在慈父面前亮出刀刃,指唐太宗威逼父亲。

(4) 自归馀事:只能算是不重要的小事。馀事:不重要的事。

(5) 避暑九成,甘泉纪瑞:在九成宫避暑,刻碑记述发现甘泉的祥瑞。传说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在那里发现一口水井,水是甜的,被认为是祥瑞之事,就立了一块石碑,让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记载这件事。

(6) 所以粉饰鸿业者至矣:用来粉饰唐太宗功业的手段达到了极点。

(7) 魏钜鹿:初唐大臣魏征,魏征曾封钜鹿郡公,故称。

(8) 欧渤海:初唐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曾封渤海县男,故称。

(9) 上上选:精选出来的最上等的作品。

(10) 一波一磔,辨入毫芒:一笔一画,连极细微的地方都要仔细辨析。一波一磔,书法左撇曰波,右捺曰磔。

(11) 或损或完,价殊天地:一笔有残缺或完整,价格差别就如同天上地下。

(12) 挂壁摊床,通观首尾:挂在墙壁上或者摊开在床上,完整地从头看到尾。指观看石碑拓片。

(13) 文且无关,何有于事:碑文尚且不关心,何况碑文所记述的历史事件?

(14) 挂弓之虬须:传说唐太宗的胡须是向上翘起的,可以将弓挂在胡须上。这是夸说唐太宗胡须强硬有力。

(15) 书碑之鼠须:有的毛笔是用老鼠的胡须做成的,这里指书写石碑的毛笔。

(16) 情殊冷暧,其故亦有可思者:冷暖之情相差很多,其中原因也有令人思考的地方。

(17) 已邻没字:已经快接近没字碑了。

(18) 榷场翻摹:榷场是宋朝时宋金交易的场所,那里曾翻刻九成宫碑。

(19) 秦家精刻:清朝时有姓秦的人曾存有九成宫碑的翻刻版,每翻印一版价百两银。

(20) 翰墨之权,堪埒万乘:翰墨的权力,可以等同于皇帝。埒,音liè,等同。

【原诗题解】

此诗评价九成宫醴泉铭。作者以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与欧阳询书写的醴泉铭作对比,后人没有谁再看重唐代的皇帝,却对碑文书法视若珍宝。说明艺术的价值要胜于皇帝的权势。

【原诗译释】

1.事业贞观定九州,巍峨宫阙起麟游:唐太宗统一了天下,开创了贞观之治,在麟游建起了巍峨的昭陵。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当时年号为“贞观” ,故史称“贞观之治”。麟游:地名,唐太宗的陵墓——昭陵所在地。

2.行人不说唐皇帝,细拓丰碑宝大欧:可是来到此地的行人没有谁再说起唐朝的皇帝,而是仔细捶拓石碑上的文字,把欧阳询的书法当作珍宝。宝:意动用法,以……为宝。大欧:欧阳询。欧阳询与其子欧阳通并称大小欧。

附:九成宫醴泉铭

 

  

其四一(叶鞠裳《语石》

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

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

【启功自注】

前诗⑴意犹未尽:夫古董家藏金石,争奇斗胜,辨点画之秾纤⑵,较泐痕⑶之粗细,其意不在文,固人所共喻者。若叶鞠裳⑷先生撰《语石》,自石刻之渊源、形制、文体、书风,以至论人、考史、佚事、馀闻,莫不爬罗搜剔,细大无遗。乐石⑸之学,至此可谓独辟鸿蒙⑹,兼包并孕者矣。惟其自述收集拓本,指归⑺仍在于书,以为书苟不佳,终不入赏。鞠翁犹复如此,又遑论于孙退谷、翁覃溪诸家哉⑻?

然自书法言之,崇碑巨碣,得名笔⑼而益妍;伟绩丰功,借佳书而获永。是知补天之石,尚下待于毛锥⑽;建国之勋,更旁资于丹墨⑾。虽燕许⑿鸿文,韩柳⒀妙制,于毡蜡⒁之前,仅成八法之楦⒂,又何怪藏碑者多而读碑者少乎?

夫撰文所以纪事,濡丹所以书文,而往往文托书传⒃。珠轻椟重,岂谀墓过情者,有以自取耶⒄?

【译者附注】

(1)  前诗:指《其四十》。

(2) 秾纤:肥瘦。

(3) 泐痕:裂损的痕迹。

(4) 叶鞠裳:叶昌炽(18491931),清末官吏、金石学家、学者、藏书家。原籍是浙江绍兴,后来入籍江苏长川。字兰裳,又字鞠裳、鞠常,自署歇后翁,晚号缘裻庐主人。光绪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官,参与撰《清史》,后入会典馆,修《武备图说》,迁国子监司业,加侍讲衔,擢甘肃学政,引疾归,有五百经幢馆,藏书3万卷。著有《语石》《藏书纪事诗》、《缘裻庐日记钞》等。《语石》,十卷,是一部笔记体的石刻通论性专著。

(5) 乐(yuè)石 :好的石材敲起来当当响,可做乐器,故称乐石。代指金石。

(6) 独辟鸿蒙:独自开创一种事业。鸿蒙:天地开辟前的混沌状态。

(7) 指归:主旨;意向。

(8) 鞠翁犹复如此,又遑论于孙退谷、翁覃溪诸家哉:如此宏博通达的叶菊裳翁尚且这样,就更别说只重细节的孙退谷、翁覃溪诸人了。犹复:尚且。遑论:不必说。孙退谷:孙承泽,明末清初人,因住西山退谷而自号。著有《庚子销夏记》。翁覃溪:翁方纲,清代书法家。

(9)  名笔:与下文“佳书”都指书法佳作。

(10) 补天之石,尚下待于毛锥:可以补天的石材,也要凭借写字的毛笔和刻字的刀锥才能显现其价值。

(11) 建国之勋,更旁资于丹墨:开邦建国的功劳,还需要借助丹书墨字才能流传。

(12) 燕许: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二人在唐朝初年以好文章著称。

(13) 韩柳:韩愈、柳宗元。二人为中唐散文大家。

(14) 毡蜡:拓字的用具,代指拓碑。

(15) 八法之楦(xuàn):书法的模子和衬托。八法:永字八法,代指书法。楦:做鞋时填实鞋的木架,比喻衬托之物。

(16) 文托书传:文章凭借书法而流传。

(17) 珠轻椟重,岂谀墓过情者,有以自取耶:书法本来是记录文章内容的,后人不看重文章而看重书法,这哪里只是墓志专事吹捧才招致的结果呢?意谓书法有其独特的作用,后人不看重文章并不只是因为墓志专事吹捧。珠轻椟重:珠,明珠,比喻文章内容。椟,盛放明珠的匣子,比喻记录文章内容的书法。谀墓过情:墓志对墓主的阿谀吹捧超过了实情。自取:自己招致。

  【原诗题解】

   此诗评价书法的独特作用。指出后人珍藏碑刻,主要是看重书法的高妙,而不在乎碑文的内容。

【原诗译释】

1.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后人拓碑多半是因为书法的高妙而不是看重碑文,这与舍本逐末的买椟还珠看起来相似其实不同。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此处说拓碑者不重碑文重书法与买椟还珠不同,是说记录碑文的书法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后人重视书法并非取舍不当。

2.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那些骈体或散体的碑文写得洋洋洒洒,到底有何用处?又见过几个收藏家能把碑文背诵一遍呢?滔滔:形容碑文洋洋洒洒。

附:叶鞠裳《语石》书影

http://www./G00/M00/9A/FC/oYYBAFcAyJKAGAzoAAHVhn0gkao491_b.jpg

 

  

其四二(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集书辛苦倍书丹,内学何如外学宽。

多智怀仁寻护法,半求王字半求官。

【启功自注】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⑴。

唐太宗好王羲之书,一时风靡。其自书晋祠、温泉二碑⑵,即用羲之行押之体⑶,行书入碑,盖自兹始。僧怀仁刻圣教序,逐字集摹王书以成,正可谓双重护法⑷。

古代碑上文,大都列三人衔名⑸,曰篆额,以篆书题额也;曰撰文,撰作碑文也;曰书丹,以朱色书其文于石上,以其笔迹鲜明,易于刊刻也。而集字则不然,必先以蜡纸摹得真迹上字,再以细线勾勒每一点画之背,轧附于石上⑹,然后奏刀,逐线刻之。古碑后或著石工姓名,然皆只称刻石或称镌字而已。惟此碑后有勒石者,有刻字者。盖勒石者,谓勾字附于石上也;刻字者,谓以刀刻石成字也。昔传集字二十年始成,以其工度之⑺,殆非过夸。

佛家以佛书为内典,其学曰内学;教外典籍为外典,其学为外学。书艺于佛家,亦属外学。怀仁集字,千古绝技,而集字书经咒,颇有误字,知其外学精于内学⑻也。

【译者附注】

(1)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此碑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圣教序碑文为唐太宗撰写,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

(2) 晋祠、温泉二碑:唐太宗所书《晋祠铭》《温泉铭》。

(3) 行押之体:行书的别称。

(4) 双重护法:借唐太宗的权位和王羲之的名望使佛法更好地流传。

(5) 衔名:头衔、名字。

(6) 轧附于石上:用力压使之贴附碑石上。

(7) 以其工度之:根据它的工序来推测。度(duó):推测。

(8) 外学精于内学:集字属于外学,经咒属于内学,怀仁集字为千古绝技,而书经咒常有错字,故云。

【原诗题解】

此诗评价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肯定了怀仁集字所付出的心血,指出怀仁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利用佛教经典以外的力量——皇帝的权威和书法家的名望使佛法得到了更好的流传。

【原诗译释】

1.集书辛苦倍书丹,内学何如外学宽:集字比直接拿红笔在碑上写字要辛苦很多,怀仁集字的功夫要远远胜过他对佛教经典的研究。

2.多智怀仁寻护法,半求王字半求官:多智多谋的怀仁找到了让佛法更好流传的办法,一半借助王羲之书法的名望,一半借助唐太宗的权威。

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https://gss1./9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e7e895f37fd98d1076d40b371904df33/8326cffc1e178a8270347caff503738da977e8b1.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