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黑为贵? 了解建盏的朋友, 对建盏的认识大多源于 宋代的兔毫、鹧鸪斑、柿红釉等 宋代建窑建盏以及当代作品。 但追本溯源, 建窑是历史上著名的黑釉茶盏窑口, 在许多出土的宋代“乌金釉”标本中, 其釉面丰厚且色黑而润, 底部聚釉普遍较厚, 其釉面的润泽度、玻化度、感光度 均超过建窑的其它作品。 《崛起的黑瓷文明-建盏》310页 
这位宋代的艺术帝王 对于极品建盏的釉色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根据宋代出土的乌金釉标本来看, 乌金釉是对工艺要求极高的作品, 就目前出土的标本而言, 常见的标本有兔毫、鹧鸪斑、柿红等, 但乌金釉标本较为少见, 其更多地是隐约可见的兔毫斑纹, 或者带一点酱釉色及茶叶末色, 在自然光内眼看并不容易可见, 强光下,却格外分明。 儒学文化造就单色釉的审美风尚 在宋代, 由于统制阶层是以儒学文化为代表, 宋代的士大夫们 与唐朝崇尚金、银器 、色彩丰富的瓷器等文化不同, 对于审美更为注重内敛、 含蓄中不失典雅与大气, 更偏重于汝窑、建窑黑釉的素雅清秀 不浮、不嚣、不靡、不媚那种 “美到极致是自然”的审美观念。 而黑釉颜色单一、素雅淡净, 玄青而肥厚的釉汁在光照下更是 剔透玲珑, 深沉而内敛鬼魅深邃里透出的大气, 正是文人墨客喜好的基因。 当代的建盏烧制, 众多匠人更多地是追求建盏的本源 ——宋之韵味, 从事多年建盏研究的建盏工艺师揭继荣, 一直致力于原始宋味的建盏研究, 几年前成功地烧制出绝正黑底银斑的建盏, 其釉底色玄青黑中闪着曜眼的银斑 且立体感极强,宋韵十足, 如同在漆黑的夜晚中闪烁的星空, 在建盏玩家中掀起一股复古风。 正当此时,
揭继荣对自己的黑底银斑作品 与宋代乌金釉标本做了详细的比对, 从釉的色泽及聚釉处的表现来看, 已经不会呈现常见于乌金釉中的 隐毫或者酱釉色。 他开始调试他的窑及配方与烧制方式, 着手研究乌金釉建盏, 得到可喜的成绩。 在釉面中做画, 描银、书法的瓷器不在少数, 建窑也是如此。 但建窑描银作品多出于距建窑百里内的 遇林亭窑所作, 其中就有在盏内部书写 “福山寿海”的经典作品, 揭继荣借古之法,体现出福禄寿之意。 原创在其光润如漆的黑釉盏中, 尽情地抒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有竹、松山水风光, 也有源于遇林亭出土的 “福山寿海”经典之作等等, 一位匠人正在他创造的画板中, 挥洒自己的灵感与对建盏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