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晓莎篆书系列课堂之一 ------清代邓石如篆书(一)

 漫步彩云间77 2018-04-27

邓石如墨迹选二

    由高晓莎老师所编的邓石如墨迹选(二)主要精选了邓石如篆书墨迹的经典代表作。通过临摹、研究,并且学习他的作品,无论是书法专业的学习者,还是书法爱好者都必将对他们的书法学习、创作和研究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和价值。


2018年3月31日

农历二月十五

周六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后因避讳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邓石如出生寒门,一介布衣的他,以鬻书刻印自给。他不图功名,始终保持着布衣的风度。他游历名山大川,承天地自然之灵气;他探碑求碣,“每足迹所经,必搜求金石,物色贤豪;······书数日必游,游倦必书,客中以为常。”他寻师访友,见闻广博。弱冠后因梁巘引荐,客居江宁望族梅镠处长达八年之久,遍观梅氏收藏甚多的秦汉以来金石善本,“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正是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独到的艺术见解,造就了他的书法风格。
        自唐代李阳冰掀起了第一次复兴小篆的高潮,在之后的宋元明三个朝代都沿袭了玉箸篆的风格,直到清代邓石如开创了篆书的新面貌,篆书迎来了第二次伟大的复兴。
        邓石如是清代书坛的巨擘,工四体,尤其篆书,突破了当时篆书均匀光洁、纤弱呆板的樊篱,独具风格,别开生面。
     《白氏草堂记》是邓石如六十二岁所书即嘉庆九年甲子(1804),是其篆书成熟期代表作,此帖散发着浓浓的古气,又洋溢着阵阵新意。笔力雄浑厚重,线条圆涩质朴,气势奔放,宽博苍古,大气磅礴,气局宏阔。

(摘自邓石如墨迹选(二),高晓莎编)

学习清篆可从邓石如此帖入手,其临摹要点如下:

1、篆书用笔以中锋为主;

2、行笔过程要慢,线条要圆厚且涩,但不能呆板;

3、临写时要关注字内空间;

4、微妙的提按变化;5、对称结构

(由高晓莎执笔)




高晓莎临摹示范

掌握了用笔,就可以临习简单的字。如字帖中的“石”、“十”、“人”、“下”、“上”、“不”、“百”等字。








高晓莎


女,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硕士研究生,湘湖美术馆馆长。书法作品曾获“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艺术评展篆书优秀奖”;书法作品入展“第四届全浙书法大展”;书法作品获“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精品奖”获单项最高奖提名;作品入编《中国书法百家写吴昌硕〈西泠印社记〉》,并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篆刻作品曾获“浙江省第二届篆刻展”铜奖;作品《三体书四屏条》被浙江美术馆收藏;2008年由中国美术学院选派赴德国汉堡美院交流,期间在汉堡美院举办书法作品展;书法作品参加“写意江南—西泠书画院成立三十周年书画作展”;书法作品参加“纪念任伯年首届中国书画大展”;曾在海宁市徐邦达艺术馆举办“高生良、高晓莎书画作品”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