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林散叶》是老辈文人郑逸梅先生写的都是一些文人的逸闻趣事,本书以笔记文体琐记近现代文史掌故,文字短小精悍,涉及人物众多,兼具史料性和趣味性。2009年将晋阳印社书中的有关篆刻和印人的部分整理摘出,以《印林珠玑》为题连载刊登于晋阳印社社刊《印象》杂志,历时六年将275则全部刊出。书籍传播量毕竟有限,今将其再次辑出并配一些相关图片,刊发于微信公众平台,以飨更多的读者。 印林珠玑 郑逸梅《艺林散叶》选萃101. 况蕙风于南京大石坝街寓所,掘得李香君小印,佩之随身。 清人崔鹤 画李香君小影 李香君山水扇面 李香君墨梅 102. 谭延闿有一印:生为南人不好乘船而爱驰马试剑,为北方人书件辄钤之。 谭延闿对联 103. 何卍庐于冷摊得金鸳鸯汉印一,顾青瑶父敬之见之,遂有相攸之意。未几,卍庐、青瑶竟成伉俪,倩孙慕唐绘金鸳鸯室校碑图,因夫妇均精碑版之学也。后离异。 顾青瑶书画 104. 钱瘦铁画宗仰石涛,有石癖二字印。 石癖朱白文两印 105. 邓秋马惯作伪书画,但手法不高,取其亡兄秋枚之风雨楼三字印章钤其上,托为秋枚所藏。 邓实(秋枚)墨迹 邓实所藏铜墨盒 106. 胡石予生平不穿稠衣,镌有:大布之衣印章,人以胡布衣称之。 胡石予画梅 107. 顾佛影有诗:“硬语盘空我不能,甘心做了软诗人。”朱其石即为刻软诗人三字印章。 顾佛影手札 108. 易大厂刻有石章,为王后唐前四字,原来易任职印铸局,在王福庵之后,而在唐醉石之前。 易大厂篆刻 109. 简琴斋有一印:海外归来始读书。 海外归来始读书印 110. 吴昌硕尝对人说:人家说我善于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人家说我擅长书法,其实我的金石更胜过书法。 吴昌硕书画印 111. 书家与刻印家订润例,往往有劣纸不书,劣石不刻等语。寿石工却不然,无纸不书,无石不刻。 寿石工书法 ps: 寿石工的父亲即是鲁迅在绍兴“三味书屋”读书发蒙时的老师寿镜吾,在鲁迅一些回忆少年时的文章中,寿先生是一个十分和蔼可亲的人物。巧的是,当年鲁迅赴北京教育部任职,同事中就有寿石工,查《鲁迅日记》,当年他们也有往来。 寿石工因父亲寿镜吾曾在山西宦游,因此生长于山西(可能是受此影响,浙江人的他竟然不能食鱼,后其斋名即称“不食鱼斋”),后来就读于山西大学堂,毕业后亦宦游各地,但他却不是一个当官的料,虽曾任辽东知府,但也仅三日而已,想来他是太陌生于官场的游戏规则了,后来他自己自嘲似的刻了一枚“辽东假侯”的闲章。 112. 以贞卜文字刻印,当以一粟道人杨仲子为第一人。 杨仲子刻甲骨文印 113.《赵撝叔年谱》,为赵俊民所编撰。俊民能画,擅刻印,撝叔之从侄也。 赵俊民花鸟画 114.高邕之有一印:高聋公留真迹与人间垂千古十二字白文,其自负有如此。 高邕之书法 115. 陈巨来作《印话》,誉李茗柯为百年来治印之巨匠。 李尹桑(茗柯)篆刻 116. 李叔同有一印三十称翁。叔同卒,姚豌雏挽诗,因有“海角惊初见,堂堂三十翁”之句。 三十称翁(左二) 李叔同篆刻 117. 黄岳渊有句“韩康卖药我栽花”,陈巨来为刻一印赠之,黄以所著《花经》为报。 黄岳渊《花经》 118. 朱大可有《论印绝句》二十四首,邮示沈禹钟,禹钟亦作《论印绝句》二十四首,以相竞胜。 沈禹钟致朱大可手札 朱大可《追悼禹钟》诗 邓散木为沈禹钟所刻印章 119. 吴待秋所用印,十九出胡匊邻手刻。
120. 张葱玉藏唐宋名画,钤一闲章,用兰亭集句: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张葱玉墨迹 121. 刻印者,有高甜心其人,所拓印谱,请邓散木题识,邓用吊古战场文秦欤汉欤四字题之,讥其不伦不类,非秦非汉也。 高甜心篆刻 122. 吴昌硕早年刻印,一度署名剑侯。 吴昌硕篆刻,落款剑侯 123. 陆心源藏书,钤其肖像印,乃杨龙石弟子谢庸所刻。 陆心源藏书楼皕宋楼 陆心源所藏书上钤其肖像印 陆心源手札 124. 邓尔雅子邓桔,著《瓦当文录》。善治印,先尔雅卒。 邓尔雅篆刻 邓尔雅书法 125. 朱其石自用印,刻:任头生白发信手写黄山。又刻:平生能事画梅花。 朱其石用印平生能事画梅花 126. 梁星海早达,以忤李鸿章被抑,时年二十有七,因刻一印:年二十七罢官。 梁星海(鼎芬)书法 梁鼎芬墨迹 左下印即年二十七罢官 127. 俞剑华曾假潍县陈簠斋所藏七千六百余汉印中之氏赵者,拓朱文四十,贻赵蕴安。 俞剑华山水图 128. 周炼霞女画家,一目明,一目较眊,乃倩来楚生刻一目了然印,又倩高络园刻眇兮予怀印。 周炼霞猫戏图 周炼霞花鸟图
129. 杭州西泠印社,有吴昌硕铜像,乃日本雕塑家朝仓文夫所制赠。昌硕作西泠印社图,题有一诗云:“柏堂西崦数弓苔,小阁凌虚印社开。记得碧桃花发处,白云如水浸蓬莱。” 吴昌硕在西泠印社留影 吴昌硕书西泠印社记 吴昌硕书西泠印社 130. 裴伯谦得米南宫《虹县诗》真迹,曾刻一印:伯谦宝此过于明珠骏马。 131. 黄葆戉家,藏有大兴傅以礼所钤之《西泠六家印谱》,凡四册,用花延年室原纸。黄家一度遭火灾,幸四册尚存,惟稍有水渍耳。 傅以礼所辑《西泠六家印谱》 赵之谦刻花延年室 胡澍题花延年室 132. 黄蔼农有二十一代书香朱文印,马公愚则有书画传家二百年印。
133. 溥心畬名儒,盖其诞生三朝,清帝为之命名曰儒,且训之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心畬终身佩之。即以无为小人儒五字刻一印。 陈巨来刻溥心畬用印 溥心畬书画 134. 吴湖帆有董香光画禅室三字印,乃彼四十寿,叶遐庵所赠者。据丁柏岩谈,是印由彼在燕都购得,石经火乃损断,遂去其纽,叶遐庵见而喜之,即以贻遐庵。后经考证,始知是印非香光物,清乾隆帝曾命其臣工刻画禅室印凡四方,见香光画辄钤其上,而遐庵、湖帆始终未之知也。 乾隆帝画禅室印四印之一 135. 李释堪晚年寓沪,作书甚秀劲,然鲜人问津,偶为友人写扇,钤三字印:不值钱。 李释堪书法扇面 李释堪手札 136. 《王冰铁印谱》,郑大鹤题识累累,曾刊印问世。原稿藏钱瘦铁处。 《王冰铁印谱》郑大鹤题识 137. 赵古泥能一方面刻印,一方面与人下棋。
138. 陈仲恕集周秦迄宋元鈢印九百余纽,以千印名斋。六十生日,效董香光故事,以文物珍品,分贻同好,作为纪念。 陈仲恕手札 139. 高吹万常用二印章,一:书騃子,一:吹万无用文字。 高吹万扇面 140. 汪大铁从赵古泥游,专治刻印。古泥死,大铁请胡汀鹭绘拜石庐图,以纪念师门。古泥名石,别号石庐。 汪大铁篆刻 141. 程演生藏苏曼殊手刻印,珍藏不失,友好欲观之,乃钤印以赠。 苏曼殊绘画 苏曼殊手札 142. 巢章甫所用印,大都出于寿石工、金禹民二人手镌,拓成《海天楼藏印》一册,余于冷摊上得之。 巢章甫扇面 金禹民篆刻 143. 汤雨生有印文曰:六桥驴背故将军。又:六朝花月骚人长。 六桥驴背故将军 144. 冒鹤亭曾倩人刻一印:成吉思汗子孙。自谓:冒姓为蒙古族。 冒鹤亭扇面 孔小瑜、唐云合绘冒鹤亭像 145. 易大庵治印,最喜刻普通之石章,谓普通之石章,不致磨去改刻。有以佳石求奏刀,彼刻成,辄在火上烘焙,一经烘焙,石易碎裂,不能重刻。 易大庵篆刻 易大庵手札 146. 柳如是之小玉印,藏沈淇泉太史处,印文为柳是私印四字,朱莲垞为题四绝句。高络园临摹河东君书生像,即向沈借印钤之。后归其族子沈蔚文。 高络园临摹余秋室河东君书生像 余秋室绘柳如是像 147. 任政作书,常钤一印:认真。取其谐音也。 任政书法(右上引首印即认真) 148. 陈巨来之刻印弟子,凡四十余人,而以黄怀觉年最长,且长于乃师巨来。怀觉又擅刻碑、刻石像,冠绝一时。 (吴湖帆又将唐代张继名作《枫桥夜泊》一诗请当时的国史馆主持张继(溥泉)重录诗文,由黄怀觉刻了置于姑苏寒山寺中,一时传为佳话。他在1954年那年所刻泰州革命士烈士碑,吕风子所绘的鲁迅像、孙中山像、列宁像、柯璜所书毛主席诗、郭沫若诗、朱总司令诗,都刻出了新的水平。其中毛主席诗曾刻两种,一为大理石,运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宾馆;一为青石,运送苏州市文管会。以上文字来自百度) 黄怀觉刻枫桥夜泊诗 黄怀觉刻刘海粟梅花图 149. 边政平每岁自刻一干支印章。 边政平篆刻 150. 赵撝叔为沈韵初刻印,凡若干枚,后为张鲁庵所获。以当时无边款,乃倩赵叔孺补刻之。 赵撝叔篆刻赵叔孺补款 赵撝叔篆刻高络园补款 151. 高野侯善画梅,有集杜咏梅之辑。野侯又精篆刻,有《方寸铁斋印存》。其子颖晖,亦善奏刀,奈早逝,所作不多,以所存者,附于《方寸铁斋印存》后。 高野侯篆刻 152. 丁辅之晚年得丁龙泓所刻鹤庐二字印,遂自号鹤庐。 丁辅之所用鹤庐三印 丁辅之自刻鹤庐 153. 刘海粟倩甘珩刻一印:昔日黄山为我师今日我为黄山友。 154. 方介堪由刻而书,由书而画,由画而诗,成为多才多艺之人。 方介堪书画印 155. 钱释云参加新南社,刻一印南社余子。 钱释云对联 156. 项羲,字养和,仁和项兰藻女,从申石伽游,工画,常钤印:只是旧家儿女。 项羲画扇 157. 廖恩焘有一印:乘长风破五十万里浪七十年十二渡太平洋。 右下印即乘长风破五十万里浪七十年十二渡太平洋 廖恩焘墨迹 158. 沈瘦东镌一小印:自笑生平为口忙。 沈瘦东手札 159. 齐白石之寄萍堂横额,乃王湘绮所书。 王湘绮所书寄萍堂 齐白石刻寄萍堂 160. 吴昌硕有一指无甲,乃刻印时指被刀创,流血太多,及指愈而甲不茁。 吴昌硕篆刻 161. 陈蒙安、陈巨来,曾合辑《印坛点将录》。 陈蒙安书画 162. 平襟亚倩陈巨来刻一印:誓成乌贼墨人比楚山云。 平襟亚手札 163. 刘醉蝶晚年,图章尽失,朱大可倩人刻金缕词人一印以贻之,因刘喜填金缕曲词,有三百阕之多。 朱大可手札 164. 陈浏有一忍字铜押,刀法浑肆,绿斑若绣,殊喜之。时王可庄一字忍龛,见而大赏,乃请黄绍箕代向陈浏索之。 王可庄对联 165. 潘勤孟父稚亮,工书,擅刻印,其自用印,刻三山旧学四字,三山者,峄山、华山、麓山,由篆而隶,由隶而楷也。 潘稚亮篆书 166. 马公愚书画外,兼善刻印,谓摹印之难在篆,不在刻。 167. 蒋箸超有一印:有谁识酸翁深意。 蒋箸超所著箸超丛刊 168. 陈叔通喜东坡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尝刻小印钤用。 陈叔通手稿 169. 汪大铁,名澜,字紫东,曾营生圹于无锡梅园公墓。大铁治篆刻,因书碑文为印人汪澜紫东之墓,有误印人为印度人,非我族类,欲摈之,大铁即将印人二字涂去。 汪大铁墨迹 170. 陈蒙安藏郑叔问手写笔记二册,内有一则,涉及吴昌硕刻印,谓:往见老铁刻一石罢,辄持向败革上着意磨擦,以取古致,或故意琢破之,终乏天趣,亦石之一厄 郑叔问(文焯)篆刻 171. 陈巨来推崇赵撝叔之印,谓撝叔寻常朱文,每参以完白之法,然其挺拔处,非完白所能到。又谓撝叔之作,不同于俗,而实宜于俗;不泥乎古,而实合乎古。 赵撝叔篆刻 172. 王福庵收集青田石,刻闲章三百方,悉归公家。 王福庵篆刻 173. 马公愚闲章,有禅心剑气相思骨,又书画传家二百年,又薄解篆书粗传隶法,又金石癖,又家在永嘉山水窟,又雁山老樵。 金石癖 174. 顾西梅有一印:丹青不知老将至。 顾西梅人物画 175. 沈尹默有一印:家在花桥月湖间。 韩登安刻沈尹默印 沈尹默书法 176. 于非闇曾从齐白石学刻印。 于非闇篆刻 177. 朱其石画梅,有一印:且画梅花过一生。 朱其石用印学剑更不成 朱其石印存 178. 黄晦闻诗学陈后山,有后山而后四字印以自负。 后山而后 179. 狄平子有一闲章:爱画入骨髓。 狄平子书画 180. 邓散木壮年即白发盈颠,因刻有白发三千丈之印。 邓散木篆刻 181. 易大庵刻印刀,从不磨砺,谓愈钝愈佳。 易大庵篆刻 182. 朱屺瞻酷爱齐白石之刻印,请齐所刻,约达百方,且揄扬备至。齐感之,为刻知己有恩一印,赠之以留念。 齐白石刻知己有恩 齐白石为朱屺瞻作梅花草堂书画印 183. 蒋剑人游吴,曾访虎阜短簿祠,及盘门内丽娃乡社神祠,则祀张士诚女婿潘元绍也。遂刻一私印:短簿祠边载酒丽娃乡里填词。 蒋剑人墨迹 184. 赵飞燕玉印,历代珍视,曾藏王晋卿、顾阿瑛、严嵩、项子京、李日华、何梦华、文后山、龚定庵、何子贞、潘德舆、陈簠斋、徐世襄诸家,今归故宫博物院。邓散木摹刻者,形神毕肖,与真迹不相上下。 婕妤妾娋印(赵飞燕玉印)及名家题跋 185. 钱君匋谓:郑板桥曾将自藏之印章,拓为《四凤楼印谱》,四凤者,即高凤冈、高凤翰、潘西凤、沈凤。但彼颇以仅闻其名而未见其谱为憾。 高凤冈刻充(克)柔 高凤翰刻七品官耳 潘西凤刻扬州兴化人 沈凤刻所南翁后 186. 吴昌硕所治印,往往由方仰之、徐星洲、方节庵及吴藏龛代刻。 方仰之篆刻 徐星洲篆刻 方节庵篆刻 吴藏龛篆刻 187. 蔡哲夫有折芙二字朱文印,乃我佛山人刻赠者,边款有哲夫先生一笑,趼人。 蔡哲夫夫人谈月色画梅花 188. 画家张熊、任薰、任颐、蒲华、黄山寿所用印,大都出于徐三庚手刻。 徐三庚刻五人用印 189. 潘祖荫曾请赵之谦刻汉学居、八求精舍、龙自然室、金石录十卷人家诸印,均极精审。 赵之谦刻上述四印 190. 端午桥藏有巨玺,文为:日庚都萃车马六字,为朱文古玺中之最大者,本为潍县郭申堂旧物。 191. 褚礼堂逝世后,张鲁盦、秦彦冲与褚子保衡,曾辑礼堂遗印百方,刊《松窗遗印》两册行世,以精拓仅四十部,得者珍之。 《松窗遗印》 褚礼堂篆刻 192. 丁树桢、吴大澂、端午桥所藏古印数千方,均归日本人藤井所藏。 吴大澂藏印印谱 端午桥藏印印谱 193. 汤雨生妻董琬贞,为董晓沧之女孙。晓沧赘于海盐,遂家焉。琬贞有小印:生长蓉湖家澉湖。因以双湖自号。
194. 居古泉作画,凡较惬意之品,辄钤一压角小印为可以二字。 居古泉用印可以 居古泉清供图(右下角用印即可以) 195. 王季迁辑《明清书画家印鉴》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有以印文色偏黄不鲜明,认为缺憾者,王曰:此乃故意为之,盖防止翻为锌版,作书画伪章。兹色黄且澹,则欲翻制无从矣。 王季迁山水画 196. 任立凡有一印:阿大。江建霞有一印:金僮。 任立凡用印阿大 任立凡花卉 江建霞山水 197. 名医何鸿舫,藏有鸡血石章一方,文曰:如是我闻室。乃柳如是物。 何鸿舫药方墨迹 柳如是墨迹 198. 柳非杞曾倩邓散木刻:柳非杞氏集藏杜甫纪念文物十二字之朱文印。 邓散木刻柳非杞氏集藏杜甫纪念文物 199. 司马相如小玉印,藏沈钧儒家,后归其弟蔚文。 沈钧儒书法
200. 闻一多于昆明被狙击之前,曾用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刻:应作云南望乡鬼一印,不久果死,抑何其巧。 闻一多篆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