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芯片大王”张忠谋入行结缘记:当年最大的打击,就是一生最大的幸运

 郭靖巍 2018-04-27



来源 广东吴大师博客

87岁董事长张忠谋

他是个学霸,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

56岁创业,今利润是华为的1.5倍,是腾讯的2倍;

公司市值2000多亿美元超越英特尔,称霸全球;

他就是华人'半导体教父',“芯片大王”——张忠谋



芯片大王竟然是华人,天佑中华啊。

战胜韩国三星,供货苹果公司,利润超过华为公司的台湾最具科技实力的公司

张忠谋195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刚刚结婚的他,连续两次博士考试都是落第:“呆呆地望着没有我名字的榜,自尊心、自信心在倏忽中消灭。”

这个当年最大的打击,被张忠谋视为一生的最大幸运。

他说:“假如我通过考试,我一定会继续读博士,几年以后,也一定会读成。那以后做什么呢?最可能就是去工业界做研究工作,或留学校做教授,总之这会是一条学术研究之路。以我对工程的平平兴趣,我相信这条路不会走得太远。我也绝不会进入半导体业,因为那时半导体界根本不雇佣机械博士。我也不会进入企业管理,因为这也不是博士常走的路。我的人生会完全两样。”

博士落榜后,张忠谋还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到别的学校读博士,有麻省的地位和水准,做到很容易。另外就是找工作。

找工作是个大难题,因为当时没有中国人成功打入美国大公司的先例,而做研究或教学,他又显得资历不够。想来想去,张忠谋毅然决定选择去找工作:“有谁说我不能做个先锋,开辟出另一条路?”

他的这个决定不但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在他之后,无数的华人在通往美国大公司的道路上前仆后继,作为开路先锋的张忠谋,当时的这个选择,也成为载入史册的大创举。

“学业生涯就在此告一段落。没有博士学位,一个阳春的工程师,50年代在美国的中国人,要去闯出自己的新天地。”带着这个使命,张忠谋开始向美国白人构筑的坚强堡垒,步步逼近,直到登顶。

两月内,张忠谋就获得了4家公司的面试邀聘函。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车成了他最满意的对象。一是工资待遇好,另外也对从事的行业有把握。另一家叫“希凡尼亚”,正计划开创以半导体为材料的晶体管的公司,待遇也很好,但因自己对半导体一无所知,所以没做考虑。

然而“希凡尼亚”的工资比福特还要高出一美金,所以他还没有下定决心。

为此,他决定和福特“讲价”:“我恭敬地说,我很想来福特,但另一家公司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请他们考虑提高起薪?电话线上的人事经理,是面试我的同一个人,但现在的神气与面试时的谈笑风生很不相同。他很冷漠,也很不客气:‘我们不讨价还价。公司已决定雇佣你的月薪。你要来就来,不要,就请便。’”

善变的经理人惹怒了年轻气盛的张忠谋。“我对福特有把握,但是难道我不肯冒险去‘希凡尼亚’做我没有把握的事情吗?”

1955年5月,张忠谋一气之下去了自己不熟悉的“希凡尼亚”,开始为他风光无限大半生的半导体事业奠基。

这也不得不让他感叹:

“人生的转折点,有时竟是这么的不可预期!短短的一个电话,加上一时冲动的青年感情,就让我和半导体结了一生的缘!”

为在半导体业立足,作为外行者,张忠谋加快步伐,学习向前。几星期内就完成一项晶体管生产的模焊接技术改良,并向全公司推广。这让他很受鼓励:“学校外面的世界,并非那么充满荆棘。”

他找到晶体管发明人之一,诺贝尔奖得主夏克雷的经典著作——《半导体之电子与洞》,“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读,读了又想,想了又读。”读了想,想了读仍然不懂的,就去请教一个几乎夜夜喝酒,但技术高深的高人,“每天吃晚餐时就和他坐在一起。”同时,还大量学习和了解行业内最新、最权威的学术成果、论文或信息。

一年左右,张忠谋从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而且被提升为公司研发部科长,手下带有4个小兵。正当他计划再上层楼时,公司却连连亏损。新来的外行上司要求他辞退科室里两个没犯错误的年轻下属,他不服,也没能说服新上司,很果断的收拾东西,挥袖而去。

1958年是张忠谋人生的又一个大转折,当年,离开“希凡尼亚”的他,去到了正在创造一个多么不同的半导体时代的德州仪器。

德州仪器当时只是一间小公司,但已是半导体业不可抵挡的新势力。在张忠谋进入之前,就已通过发明硅晶体管,改写了半导体市场版图。一到那里,张忠谋就感到震撼:“‘疲倦’简直是听不到的形容词。加班是不成文的规定,而且全都是自愿,也没有什么加班费。‘失败’从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甚至同情。但受挫折者必须振作重来,如再有挫折,再重来,直到成功为止。”

张忠谋也立即成了邻居眼里“疯狂的工作者”。一进去,就成功克服大难题,IBM将几个自己发展的产品交给德仪生产,张忠谋负责了其中最难的一项,在“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7点回家吃晚饭,吃完晚饭后又回厂看夜班的成绩,直到半夜第三班开始后才回家”的努力下,他领着一个3人团队,不到一年就取得成功,良率超过IBM本身。

让当时的德仪半导体制程部门执行长道森对他另眼相看,并亲自送他1000块美金花红的意外之喜。

1961年春天,已被提升为锗晶体管研发经理的张忠谋,再次赢得新机会。“总经理召见我,夸了我一番,说我有足够潜力角逐未来全公司研发副总裁之职。”走出总经理办公室,他得到一个公司从未给过别人的机会,支全薪去读博士,而且公司负担一切学杂费。

之后,张忠谋去到半导体业内的第一学府斯坦福大学,并顺利通过博士考试。

“在麻省理工落第的耻辱终于洗刷,这又是人生中喜悦的一天!”放榜当晚,他和妻子以及2岁的女儿到旧金山中国城大吃一顿,然后去侨艺社打了决定读博士以来半年内的第一次桥牌。

1964年4月,取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后,张忠谋回到了德州仪器。那一年,他33岁,已经读了21年书,做了6年事,收入达到美国的中上阶级。拥有世界著名学府的学位,也受到世界最大半导体公司高级主管的信任和赏识。

“抱着满怀的希望和期待,未来的大地如同德州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无限宽广。”之后,张忠谋不停地改写历史,缔造记录,赢得时代。

刚回公司,张忠谋就被任命为锗电晶体管部总经理,之后又到规模和营业额更大的硅电晶体管部担任总经理。

IBM需要一种晶体管组件,德仪一直没办法供应,张忠谋一上任,就凭借与IBM打交道的经验,督促部下火速推进。产品一出,就供不应求,营业额和利润一起倍增。

这一仗胜利后,张忠谋的职务和事业范围一路向上。到41岁的时候,他已升任为德州仪器集团主管全球半导体业务的资深集团副总裁,成为集团第三号人物和美国职位最高的华人经理人。带领着德仪分布在全世界的近3万名员工,捍卫着世界半导体业的霸主地位。

此时,业内的新秀英特尔等公司已迅速成长,个个对刚刚“登基”的张忠谋虎视眈眈,希望把他拉下马。明争暗斗中,张忠谋不但不给对手任何机会,反倒主动出击,穷追猛打。当时,英特尔的内存已经做到世界最大,许多公司都落荒而逃,张忠谋第一个就对准了它。

当时,内存市场的主力产品是1K,英特尔正是这个市场的世界第一。为了取胜,张忠谋大胆开发出4K产品去打仗。新品一出来,很快让英特尔风光不再,成了手下败将。此后,英特尔在内存市场的辉煌一去不复返,直到彻底退出市场,曾经在人们心中等同于内存的英特尔就这样被赶出了内存市场。虽然当时张忠谋已回台湾,但英特尔的领军人在痛下这个决心的时候,一定不会忘记逼着他们走到今天的那个朋友兼敌人:MorrisChang(张忠谋英文名)。

20世纪70年代末的半导体市场,群雄四起,硝烟弥漫。一方面,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一方面,整个行业还是新兴事物,处于混沌状态,一切都在不确定中飞速进行。

每当公司开发出新产品,他就和客户协议,每季降价10%,而且说到做到,即使一时亏本也要坚守承诺。那些暂时还只有野心、没有实力的对手,哪有本钱和他这个强悍的霸主一拼到底。

所以,他的招数往往是一步就到位,一剑就封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带着雄心来,很快就带着伤痕归。

即使来势汹汹的英特尔、摩托罗拉也不例外,心中不服,想要报仇血恨,却又没有还手之力。

在降价的诱惑下,客户纷纷转向德州仪器,和张忠谋“一起赌,一起赢”,他在此间推出的最新半导体制程,也迅速席卷全球,占有世界50%的市场,成为产业的标准。1974年5月号的《电子》杂志,因此将张忠谋形容为“掀起全球半导体大战,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

即使到今天,很多人都还记得,当年43岁的张忠谋是如何“撼动产业界,改写游戏规则”,并让对手即使口不服,心也服。当年因为不降价被张忠谋击败过,并著有《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在多年以后与张忠谋的会晤中,依然偏执地表示不接受降价的策略,但没过多久就违背了誓言,开始跳水。也正是这个格鲁夫,在1985年让英特尔的内存,永远的储存在英特尔人的记忆里。只不过,商业的战场上没有永恒的敌人或朋友,当张忠谋断言英特尔如果不降价,就不可能夺取高市场占有率时,已经不在德州仪器的他和已经不做内存,改做微处理器的格鲁夫又已成了好朋友。

主管德州仪器全球半导体业务的10余年里,张忠谋一直傲然挺立于世界半导体业的最高峰,将“世界第一”冠冕紧紧握在手里。

1978年,张忠谋被任命为德州仪器消费品集团总经理。德仪原本希望他在半导体之外再造一个消费电子王国,但这却是一错误的决定。因为张忠谋一直坚信半导体才更有发展前景,所以这个职务他做得认真,但并不愉快,也缺乏感觉。甚至身在消费品,却为德州仪器应该加大半导体投资而大声疾呼。他的这些思想和言行与集团重视消费电子的新总裁菲伯格格不入,但并不为所谓的晋升而妥协,“升迁不应是一个人的里程碑。”他说,“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应该来自做成一件事,而不是名利。”几年后,在德仪越来越不再快乐的张忠谋,在董事长的再三挽留下,毅然离去,去到通用器材公司担任总裁一职。

1985年,54岁的张忠谋以在美华人最高企业主管的身份,应邀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一到任就从实效出发,大刀阔斧地整治陈旧而无实效的研究计划,希望与工业界紧密结合,将工研院发展成台湾整体工业的研究部门。

半导体公司大多把晶圆制造作为副业,因为主业不是晶圆制造,而是设计和销售自己的产品,所以他们替别人代工的服务很不好,不够专业。而台湾正好拥有日益进步的制造优势,技术人员的素质也大有提高的空间和可能,只要有人引路,就会大成功。

张忠谋看准这个机会。1986年,担任工研院院长的同时,他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专业晶圆体制造公司: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并担任董事长,一开始,就设立大目标:

“当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当然要它长期繁荣。那只有一条路——世界级。”

这是张忠谋在半导体业迈出的又一大步,也是世界半导体业发展的一大步:从来都是副业的半导体代工,从此变成了专业。

一开始就充满艰辛。首先是人才难觅。张忠谋坚持,要做世界级就必须有世界级的总经理。台湾缺少这种人,他就到国际上去找。先是找到包括英特尔副总裁在内的几位前任部属,这些人看好张忠谋,却不看好台湾半导体“加上我这个做代工的馊主意。”(张忠谋语)。终于说动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半导体部门总裁戴克加盟,不到一年,又因家人不能适应台湾而离职。其次专业半导体代工是他自己创造出的新话题,台湾半导体业更是荒原一片,刚刚诞生的台积电即使拥有秘密武器,也一时敲不开市场的大门。设在美国的一位业务代表,虽然四处奔波拜访客户,但一年多,没有带进什么客户,每次到台湾,都只能向张忠谋说一句,“我的方向正确。”然后再接再厉。最后是大环境,当时正是半导体业的萧条期,所以,开始一两年,台积电只能靠少量订单艰难维持,吃饱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里。

这当然动摇不了目标清晰的张忠谋,在“有挫折,有失望”的困难中,他坚信有挫折,才会有自我更新。“每个人都应设定目标,达到了,再设一个更高的目标,逼迫自我达到。”更是他坚持一生的追求。他告诉同事们:“产生新的勇气、新的信心,就能重新冲刺”。方向和方法都正确的情况下,坚持就是胜利。1988年,台积电迎来大转机。改任台湾工研院董事长的张忠谋和刚刚上任的总经理戴克一起,通过私人交情将老朋友格鲁夫请到台湾对台积电开展认证,并争取到为英特尔代工的机会。台积电要打世界大战,第一个难题就是得到世界的认可,当时还没有ISO9000,拿到英特尔的认证,就等于拿到世界的认证。

格鲁夫没因私交而对老朋友网开一面,他让部属发狠挑出200多个问题,要台积电立即改进。

半导体有200多道制程,英特尔一站一站地检查,检查通过后,才到下一站。而且,不但看眼前,还要管未来,一旦认证通过,以后操作要换机器、换制程,都得先经过他们的准许。

为了打赢,张忠谋素以强悍作风,落实策略的执行。他追求完美、坚持原则、而且直言不讳,不容下属不思进取,也从不以更温和的方式指出你的错误,很多人因此给他一个外号“张大帅”。

台积电初创的时候,很多人都很难理解他坚持的高标准、严格要求和绝对世界观,刁钻的英特尔帮他一个大忙。

一年多的认证下来,上上下下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世界标准。也体会到了“张大帅”的世界级苦心。

与此同时,张忠谋为台积电建章立制,让一切有章可循。打破台湾企业存有的弊病,坚持专业和制度管人,将人治色彩减至最低;争取董事会拨出利润的20%作为员工的红利,确立客观给薪方法,奖惩分明;虽然员工99%是中国人,但坚持要求将英语作为公司的绝对主语,逼着大家要有世界观。

让台积电在世界级领导人,世界级愿景之外,拥有世界级的管理基础和运营环境。

1994年,他辞去工研院董事长职务,全力投入企业经营,不但将台积电在台湾证交所上市,还同时创办另一家集成电路公司:世界先进,台积电的规模不断扩张,获利惊人,连连成为台湾最赚钱的公司。

1995年,台积电年营收超越10亿美元。1997年,张忠谋亲任总经理,将台积电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并于当年实现13亿美元营收,5.35亿美元盈利。

1998年,张忠谋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97年度全球25位最佳管理者之一,被美国BankofAmerica-RobertsonSteohens评为半导体业50年历史最有贡献人之一。

1999年,台积电获颁全球无晶圆体厂半导体协会第一座模范地位奖以及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产业科技奖最高荣誉“特殊贡献奖”,并在10天内,从9·21地震灾害中恢复了90%以上的产能;

2000年,台积电在美国《商业周刊》“全球100大最佳科技公司”中排列第5名,并获得两项大奖:旨在表彰其对全球微电子产业卓越贡献的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首座RobertN.NoyceMedal,以及《天下》杂志“最佳声望标竿企业”综合排行第一名。

张忠谋也被《天下》杂志评为“企业家最佩服的企业家”,而且排行第一。

2001年,因为国际互联网络泡沫破裂,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再度遭遇恶运,台积电依然是当年全世界最赚钱的半导体代工公司,张忠谋被美国《时代周刊》及CNN评选为全球最佳的25位CEO之一。他开创的又一个先例,在企业业绩值此下滑之时,依然能赢得世界级的荣誉。

后来的事实证明《时代周刊》及CNN的眼光的确过人。2002年,半导体业刚刚走出低迷,台积电就以超过50亿美元的年营收,作为全球第一家,也是最大一家专业晶圆代工公司,进入半导体产业前10名。

到2005年,公司年营收高达82.3亿美元,税后净利高达29.1亿美元。

竞争越来越激烈,台积电依然能以43.6%的毛利率,继续雄居台湾最赚钱公司之位。

德州仪器时代,他是改变游戏规则的人。台积电时代的张忠谋,则是创造产业的人。

他把晶圆代工厂变成一个依赖度很高的专业,他让新进入半导体业的人,不再需要投资晶圆厂就能创办半导体公司。

这两个转变推动的是两个产业的崛起。

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说:

不但创造了自己的行业,也创造了客户的行业。

称赞他一口气创造了两个工业:第一个是晶圆代工业,第二个是无晶圆厂设计业。

台湾人民最感谢张忠谋,他推动台湾的半导体产业登上了全球第四的宝座,并且赢回大把大把的钞票和无尽的荣誉。

喜欢改变规则的他,只要有一线机会,就不会去赚没有创意、拼得你死我活的辛苦钱。

他说:“策略订得正确,只保证60%的成功希望,其它40%是靠执行力。”


他说,领导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未来、规划未来,董事长应该花75%时间,总经理应该花50%时间,副总经理应该花25%时间去想、去规划未来,而且要不断给经理人出问题,逼他们也要想公司的未来。

“在科技界,你不能不为将来想,但是你也不能够为太远的未来打算。如果为太远的将来着想,往往是徒劳无功,非但是徒劳无功,还常常白花很多钱、很多精力。”他说,“所谓前瞻性,台积电顶多只做到未来五年。”

如何能有正确的洞见?

张忠谋的办法是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

他强调终生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太无目标,太无纪律,也太没有计划。

以逆向思考谋划大策略,是张忠谋的习惯和特点。

他说:“只要掌握制造优势,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台积电初创时的竞争者,是东芝、日立等日本企业。他们的产品及合格率和台积电不相上下,但有大弱点:以代工为副业,而且还要求客户技术授权,在市场上跟客户竞争。

张忠谋据此定出两个小策略:对外,不和客户竞争,对内要有弹性,尽量配合客户需求。

日本企业要6个星期才能交货,他们3个星期就搞定,日本企业不愿意为客户修改制程,他们则愿意改,只要客户有需要,他们都愿意配合。

在以专业生产取得胜利,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后,他又“建立竞争优势,让竞争者永远赶不上来。”让台积电不但拥有半导体业最顶尖技术,而且拥有最优质的服务。

他把台积电成为客户的虚拟晶圆厂,即台积电的工厂就是客户的工厂,客户可在自己办公室里和台积电计算机联网,产品做到什么程度,甚至连成本多少,都可以知道。

每年,台积电还把自己未来5年会发展的技术提供客户,让客户知道自己设计的产品,他们有什么技术可配合。

创新是张忠谋制定策略的来源,也是他贯彻落实策略的法宝。

他说,居安思危这句话不适用于科技业,因为对科技业来说,永远没有一个“安”的时间,必须时时刻刻都要思危。

台积电的思危,思的就是创新。张忠谋说,创新必须具备两个要点:

第一是要重赏,政府要对创业的创新者重赏,公司要对创新的员工重赏。

第二是创新不要在乎失败。因为失败已经受到惩罚了,他的惩罚是没有成功。

是否能够鼓励部属去创新,也是台积电评估一个主管最重要的标准。

他是“企业家最佩服的企业家”。他是实践者,更是思想者。

他在商战上强悍无比,处世态度更原则坚定:

既从来不会迎合别人改变自己,即使得罪人也在所不惜;也从来不用称兄道弟或者拉帮结派去赢得朋友或编织关系;更从来不走后门、不搞政商关系,不钻法律漏洞去争取任何特殊的机会。

因为太原则,他常常知音难觅。他说:“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我”,但他丝毫不准备改变自己。

有访问过他的记者感叹:这个被全社会仰望的男人,其实与社会格格不入。

余秋雨先生也在为《张忠谋自传》所作的序言中写道:

“他很少应酬,喜欢独处,做的是人仰马翻的热闹事业,过的是云淡风轻的安静生活。”

对于金钱、权力和荣耀,张忠谋说:我并不轻视,但我也不把它们看得很重。“老实说,荣耀也是过眼烟云,鼓掌很快就会停止,这种情形,我看得很多。”

有人问,他眼中优秀的企业家是怎么样的?

他说:“首先要有道德观念。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第一要求的是诚信、道德,能力还是其次。能力当然也重要,没有能力的话,不会成功,但没有道德的话,就算成功也只会成为社会的祸害。”

这不禁让人做起文字游戏:张忠谋,先忠,后谋。

工作对他而言已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何况,只要他工作,他就会有精彩。

“对我个人来讲,工作就是人生。我的人生的意义就是工作,假如没有工作,我的人生也就没有什么意义。退休以后,我还是会继续工作,即使是没有报酬,但是只要花脑力、精力、时间、而且有目的,我会一直做下去,做到我死的时候,或者到我的健康限制为止。”张忠谋说。



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佑中华,本文完成时辰已是寅时矣,虽然卯时必须起床上班以供养家中老母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