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分早晚,只要你有激情、有实力,那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今天,无忌哥要来跟大家分享一位56岁才开始创业却成芯片大王的大佬,他就是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
在他的一手打造下,台积电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芯片代工制造商之首,2015财年的净利润足有604亿,是当时华为369亿的1.6倍,腾讯288亿的2倍多,还比阿里的427亿要多上180亿。
1931年,张忠谋在浙江宁波出生。
10岁之前,他因战乱而跟着家人在南京、上海、重庆、香港等多地辗转迁徙,无法长时间定居一地。
虽然生活过得不安定,他却成长得不错,文采出众,又多才多艺。
他还曾想过去当一个作家,但在那时这个想法有些不切实际。
之后,他便在父亲的警告教育下放下了这个想法,安安心心地在学校学习。
1949年,18岁的他获得了前往美国留学的机会,由此成为当时哈佛上千名新生中唯一的中国人。
受美国“肯努力就能出头”的学风影响,他刻苦学习,第一年就取得了全年级前10%的成绩。
然而,到第二学年,他就因当时的就业形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习机械工程。
4年后,他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期间,他有两次尝试过考博,不过没有成功。
求学之路似乎就这样关闭了,他只得重新规划下之后的道路,开始做就业准备。
能在美国著名的两所大学里就读过,且成绩十分优异,找起工作来还是挺顺利的。

2个月的时间里,他先后获得了4家大公司的工作机会。
令他满意的是,福特汽车和一家当时不咋有名的希凡尼亚半导体公司。
这两相比较之下,机械工程出身的张忠谋自然是去福特更好了。
但是,两家公司在待遇上有了一点差别,希凡尼亚给出的薪资要比福特的多上1美元。
虽然1美元不多,但在那时他看来,自己应该更适合去福特,那福特是不是可以将他的薪资提高点。
于是,他就去找福特的人事谈这个薪资问题。
不料,结果却是得到一句“薪资没得商量,你来就来,不来请便”的回应。
年轻气盛的他自然是不会愿意再去福特的,马上改变主意,义无反顾地踏进半导体行业。
虽然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半导体领域,但张忠谋决心进入了,那必定是要做出成绩来的。
现在不懂、不擅长,那就去学习。
此后,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年后,他就当上了公司里的主管,手下有4、5个员工。
再用上2年的时间,27岁的他就在这个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他凭着自己的实力进入了德州仪器,成为这家公司的第一个中国员工。
一进去,他就为公司解决了个大难题,将公司生产晶体的良率提升至20%,反超其客户IBM本身。
他也由此升上管理层,当上了部门经理。
1961年,他靠实力获得一个大好机会,公司要送他去读博,并负担所有的学杂费。
1964年,在他成功拿下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后,他便回到了德州仪器。
之后,他一路晋升,先后担任集成电路部门经理、副总裁、资深副总裁的职位,成为公司里的第三号人物,掌管着近3万的员工。

德州仪器在此期间发展成了全球龙头企业。
这时,他与德州仪器面临的强劲对手就是诺伊斯和摩尔与他们的英特尔。
在他掌管德州仪器半导体业务的10多年里,他多次进行大胆尝试,只要有他参战的商战,他就没输过,令一些对手发抖。
技术上,专攻内存,做出4K新品,完胜英特尔的1K产品;价格上,打破不讨价还价的成规,多次掀起价格战,且屡次取胜。
德州仪器由此成为半导体领域不可撼动的龙头公司,张忠谋也由此打响自己的知名度,打出了自己的地位。
张忠谋还是个“认死理”的人,只要是下定决心了,那就是不做到最好不罢休。
1983年,公司发展重点偏向了消费电子,而他却是继续看好半导体,无奈之下,他选择了离开公司。
拥有不凡实力、丰富经验的他一辞职就接连不断地收到邀请,最后加入通用,任职总裁。
继续做职业经理人,他觉得这已经没有什么挑战性了,对自己而言意义不大。
1987年,56的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自己创业。
这才有了如今的半导体制造代工商之首——台积电,他才能成为鼎鼎大名的芯片大王。
他创业,还是做的半导体,却是改变了行业旧规,将芯片设计和制造分开来,专做为设计公司做代工。
与设计制造一把抓的英特尔对战,设计就交给AMD来,制造就是台积电上,优势立显。
他管理,看中效率和诚信,不仅做到生产三班倒,还推行研发三班倒;在发现“假考核,真裁员”制度后,十分钟内就换掉了CEO,自己亲自上阵,应对金融危机。
他还一直保持着“思危”的状态,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预判未来的想象力和判断力。
如此,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一手将台积电打造成了现今半导体晶圆代工全球占率达56.1%的行业之首,还是苹果和华为都离不开的芯片供应商,更是挺进了全球半导体的前三强。
2018年6月,86岁的张忠谋再次退休,将台积电交给了两位共同执行长刘德音、魏哲家。台积电的张忠谋时代怕是就此落幕了,那么,在接下来的新时代,台积电还将有什么样的开创性举措,跃上一个新高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