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八下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houzixueyi 2018-04-28

一、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1950—1952)

(1)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1953—1957年)

(1)原因:土改以后,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集体土地公有制)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意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年)

(1)原因: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2)形式: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共同经营的农村经济管理格局。

(3)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吃“大锅饭”等。

(4)核心:“一大二公”(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实行平均主义,刮“共产风”),实行土地公有制。

(5)评价: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严重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使农村生产停滞不前。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

(1)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在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3)进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意义: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二、启示: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制定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一定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出发。

3、制定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从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制定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5、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练一练:

1.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不断进行着调整,关于1950年的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D. 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        )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在1978—1999年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 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B.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 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

D. 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

A. 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 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C. 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四十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 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C. 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D. 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向小康迈进

6.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A.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 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

C. 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 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

7.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新全面展开的。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实行的是

A. 农业集体化

B. 人民公社制度

C. 土地公有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 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9.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实行_____ 的土地政策。-

(2)1953年,党中央为现实工业化的需要,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 和____________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

分析对比:

(5)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后果?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历史认识:

(7)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0.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图四场面的出现源自哪一政策的实施?


(4)四幅图片反映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是哪几幅?(写出图片序号即可)由此可以得出,在制定农村政策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C2.C3.A4.D5.A

6.C7.D8.A

9.政策回顾:

(1)、农民。    

(2)、社会主义改造

(3)、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对比:

(5)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国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6)、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

历史认识:

(7)实事求是,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经济政策符合经济规律等

10.

(1)土地改革;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原因: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变化:由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图一、图二、图四。

要立足本国国情;要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