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通寺是五台山的第一大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名为大显通寺,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 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年-公元75年),相传白马寺建成以后,两位天竺高僧迩叶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建起了这座寺院,取名大孚灵鹭寺,世称“中国第二古寺”,它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北魏时扩建,称花园寺。 显通寺现存建筑为清代规模,寺宇占地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7座殿宇。 显通寺中著名的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高8.3米,宽4.7米,深4.5米,用铜10万斤铸成的。也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据记载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 铜殿宽9尺,深8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殿内上层四面6扇门,下面四面八扇门,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 殿前原有同期铸造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仅东西两座原塔尚存。塔有13层,高8米,塔身满铸佛像图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铸一尊力士,手托,肩扛或头顶塔身。两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后又以铁补铸三座塔立于原处。铜殿、铜塔皆饰以金箔。 显通寺是五台山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其发展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佛教发展的历程,而且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北方佛教文化的活标本。寺内除文物建筑本体外,还保存有丰富的佛教艺术珍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