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书楼寻踪馆 2012-10-28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五台山显通寺西侧的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座五层密檐式墓塔,塔旁古老的坟莹里,安葬着一位三百七十年前的高僧、明代中叶山西杰出的建筑家妙峰和尚。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这座古塔为八角密檐式砖塔,与五台山其他主流藏式覆钵式塔有很大不同,略显另类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建于万历年间的古塔,砖雕斗拱、围栏、假门还很完整,估计为清代遗留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一层较高,装饰也略少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葫芦塔刹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敕封妙峰真正佛子”,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古塔前碑刻铭文“皇明万历岁次葵丑立秋···”应为古塔建造时间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病终于永明寺···”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这座砖塔在三塔寺的南面围墙内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后面就是三塔寺南院那两座佛塔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院内有些经幢之类的残件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山坡上佛塔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拉近点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后面是塔林,应是历代高僧的墓塔,有老有新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这些高僧都为五台山的佛教建设做出了或多或少的贡献,可惜现在五台山商业气氛过浓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这座稍老
五台山妙峰禅师墓塔

附:妙峰禅师资料

妙峰,姓徐(一说续),名福登,山西平阳府临汾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生于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卒于明万历四十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612年),终年七十三岁。晚年为五台山护国圣光永明寺(今五台山显通寺)的住持和尚。徐福登生前颇受朱明王朝的器重,明神宗朱翊钧曾敕赐其香佛绣冠、千佛磨纳紫衣及“真正佛子”称号。徐福登死后,“两宫特遣中常侍陈儒、阎变致祭”。次年秋,巡按山西监察御史征仕郎前中书舍人江陵苏惟霖又为其亲笔撰写了《御赐真正佛子妙峰大师行实碑记》,详细记载了徐福登一生的经历。

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徐福登十二岁,被送往蒲州万固寺(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县城西南十三公里)出家为僧,后人据此亦称其为山西蒲坂人。

明初,朱元璋建藩,其十二子朱桂被封为代简王,就藩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桂四子朱逊堪被封为康惠王,就藩山阴,别城蒲州。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朱逊堪的三世孙朱俊栅袭封为山阴王,住在蒲州,常到万固寺。徐福登身入佛教后,潜心好学,十六岁开始结识了山阴王朱俊栅,颇受朱的尝识。徐福登十九岁时曾作一偈赠送山阴王,受到了山阴王的批评,刺激很大。其后,徐福登更加发奋,在佛学道路上努力攀登。先是结庵学不语禅三年,后又进中条山炼磨,其后又远渡长江,到金陵报恩寺(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已毁)隐身净头,习禅听经,同时拜谒了浙江普陀山,再后又西渡黄河,云游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长安喜获一部大藏经,捧回万固寺,认真研读。旺盛的求知欲与坚韧的吃苦精神,终于使徐福登获得了丰富的佛学知识,为以后踏入佛教上层领域,成为一代名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万历年间,朱明王朝出于政治需要,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崇佛浪潮。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皇帝生母慈圣李太后出资,在五台山上大兴土木,前后历经三年,维修了“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即今五台山大白塔。并将原来属于显通寺的塔院割裂出来,重新规划建设,赐名大塔院寺。就在塔院寺兴工之时,徐福登来到了五台山,干了一件惊动佛教界的事情。他刺破舌尖,用血抄写了一部《大华严经》。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大白塔功成之时,徐福移手捧血经,恭敬奉献。此事得到了慈圣皇太后的特别赏识,将血经珍藏于白塔之中,塔院寺完工后,由于徐福登佛学知识渊博,又奉皇太后懿旨参加主持了大型庆祝活动——修建无遮道场。从此,徐福登在宫廷支持下,步入了上层社会。

无遮道场毕,徐福登卓锡永慈大华严寺(已毁,故址在今山西省宁武县芦芽山)。在这里,他主持铸造了一座结构宏伟的万佛铁塔,置放于芦芽山顶,现已毁。这是徐福登生前主持的第一项大型工程,当时在宁武境内影响颇大。

佛教传言,云南鸡足山(位于宾川县西北一百里)置放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衣,由迦叶守护,鸡足山由此而成为佛教圣地。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徐福登奉慈圣皇太后懿旨为鸡足山进送藏经,路经四川朝拜峨嵋山时,得知普贤殿屡遭火焚,发愿有机会要为普贤菩萨造一座不怕火焚的宫殿。

从云南回晋,在明万历十九年到二十二年期间,徐福登主持了宁武县万佛洞的开凿工程。万佛洞,位于宁武县宁化乡境内的宁越山腰,佛洞一主二副,全部人工凿成。主洞长、宽、高均约十二米,洞内旧有石雕小像万尊,今大部分已毁。门楣围刻二龙戏珠与菊兰图案,中镌《万佛洞》三字。门两侧书刻“智海圆充含万象而不道识界”、“真空方广现森罗而不隐徵毫”楹联,横批为“华藏海”。主洞南为登板洞,有韦驮庙与白衣庙,悬吊木板桥与主洞通。主洞北为朝阳洞,俗称水廉洞。万佛洞,历四百年至今虽遭多次严重破坏,但仍可看出当年工程的浩繁,艺术的精细。现已被列为宁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洞功成,徐福登又接受了山阴王朱俊栅的邀请,回到了阔别多年、幼时出家的蒲州万固寺,主持了该寺的大规模维修工程。其后,又接受中丞温纯、王象乾的邀请,西跨黄河,主持了陕西三原县净河大桥的建设工程。

由秦返晋,徐福登交往结识了沈藩。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封其二十一子朱模为沈简王,就藩潞州,后改潞安府(今山西省长治市),从时间上推断,此时当为第八代沈定王朱珵尧。朱对徐福登忠诚皇家,遍施功德的精神非常欣赏。当徐福登吐露了当年鸡足山进藏,峨嵋之愿还未了时,朱理尧慷慨解囊,捐赠万金,助其还愿。其时,正好王象乾在四川居官,在王的大力支持下,徐福登在四川置买了足够的铜,请匠人铸造了第一座铜殿,送往峨嵋山,是为普贤殿。当时,中国佛教界三大士名声显赫,并驾齐驱,四川峨嵋山铜殿落成后,普贤安而文殊、观音仍危,这事激起了崇佛者的优虑。于是,在王象乾与驻四川权监丘乘云常侍的发起下,在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了给文殊、观音铸铜殿的布施活动。未几,资金凑足,仍由徐福登主持,铸造了两座铜殿,一座安置于陕西省华山(一说南都宝华山),为观音殿,一座安置于山西五台山显通寺,为文殊殿。三座铜殿,规模形制一样。从现存五台山铜殿看,为四柱单间,重檐歇山,通面宽五米,通进深四点六米,通高七点八米,仿木结构建筑。上层周围安装二十四块隔扇,外有廊,边筑栏,下层周围安装三十二块隔扇,每块隔扇外侧下部铸有“犀牛卧月”、“海马弄潮”、“喜鹊登梅”、“白鹤啼莲”等图案,造形逼真,情态生动,殿顶铸有脊兽、宝瓶等。殿内空阔,下层隔扇内侧下部密密麻麻刻着功德主的姓名。铜殿梁架(含)以上构件表面铸满了小佛像,号称一万。据铜殿内刻字及寺内碑文记载,铜殿铸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一说三十三年),铸造匠为陕西西安府经阴县石桥里刘元春父子,铜殿布施来源于北京、南京二直隶,湖广、山东、河南、福建、江西、陕西、山西、四川九布政。五台山铜殿安装完毕,神宗皇帝特降旨将原来的大吉祥显通寺更名为护国圣光永明寺,敕命徐福登为住持和尚。

就在徐福登住持永明寺之时,慈圣皇太后又出资,要在太原修建永柞寺。由于徐福登多次奉太后懿旨行事,加之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在太原市民的邀请下,徐福登又主持了永柞寺的创建工程。永柞寺,俗称双塔寺,位于今太原市南郊郝庄村南。现存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磨砖砌筑,呈穹窿形,外为仿木结构,俗称无梁殿。上建观音阁,单檐歇山,琉璃剪边,两门砖雕悬鱼惹草,里边砖砌藻井,结构奇特。在寺东南,建筑砖塔两座,南北对峙,取名“宣文”,俗称双塔。高五十四点七米,呈八角形,均十三层,系磨砖砌成。砖雕斗拱为五梁重翘,上重枋、檐、飞,组成出檐。塔中空,有石阶可盘旋而临顶,凭高远眺,太原全城尽收眼底。徐福登当年建造的双塔,今天已被誉为太原市的标志。

徐福登晚年又在五台山龙泉关印钞石修建御茶庵,代皇家施舍,直到寿终正寝。

综观徐福登的一生,从四十多岁开始成名,先后主持修建了宁武芦芽山铁塔,宁武万佛洞,蒲州万固寺,陕西三原净河大桥,峨嵋、华山、五台三座铜殿,太原双塔寺等风格各异的建筑,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建筑艺术实物。徐福登堪称一位杰出的古建筑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