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古诗词为例,解读咏物诗文,套路鲜明,不过如此而已

 尤里蒙提 2018-04-28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感情。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联想和想像等。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摊破浣溪沙 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 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②大:一作'太'。

(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黄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生动形象地写出桂花的娇小无比以及金玉之质。

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D.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E.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读: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缘起句:开首紧扣标题'咏桂花',运用多种手法对桂花的外形进行了描绘。突出其娇小和金玉之质,抒发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奠定了全是的情感基调。由此断定,A项是正确的。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主题句:直抒胸臆,直接把作者喜爱的桂花与仰慕的彦辅密切关联,颂扬桂花具有的鲜明的个性、超凡脱俗、高风亮节。这是文后的注释间接告诉我们的信息。B项叙述无疑义,正确。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联想句:作者由桂花联想到同样是人们喜爱的梅花与丁香花,由眼前之物联想心中之物,由实而虚,这两种花却给人以'粗俗'之感,通过对比,进而反衬出桂花的'高雅'。这样,既拓展了文章的宽度,又为下文的抒情做足了文章。D项的错误显而易见,是手法的解析错误。

作者就是这样逐层深入,铺垫渲染,为后文的抒发郁结于内心深处的情感张本。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主旨句:作者精炼一个'熏'字,继续体现桂花的特性:香气扑鼻,沁人心脾。用一个'愁'字,直接点出面对眼前之桂花,郁结在内心的情感。为何而愁?作者明确告诉我们原因就是'家万里',还有久居他乡,人'无情',结合作者的遭遇与时代背景,无疑是在抒发作者的家国情怀。选项中的C项错误就不难发现了,没能从全诗来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牵强附会。

赏读至此,我们已经可以把握住文章的脉络:桂花的外在特质——桂花的内在精神——;梅花、丁香花的反衬——作者情感。这正是咏物诗文的基本构思——由物及人——的完美体现。

联想到我们辅导学生习练的现代散文,也不过如此而已。只要学会运用四分法,只要牢固把握由物及人的基本思路,相信解读这样的文章遇到的种种困惑,都会迎刃而解。做过的练习中,我印象最深的,如林清玄的《香鱼的故乡》、苏雪林的《青岛的树》之类的咏物的诗文,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准确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