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皇在二战中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通过这个作战计划看得一清二楚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8-04-28

文|周明

1938年夏季,日本和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张鼓峰发生了武装冲突,这是日本和苏联之间第一次正面碰撞。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方发生冲突?当时,正是日军战力最为鼎盛的时候,却是苏军战力最薄弱的时候。

本来日军大本营还没有打算要在东北地区向苏军叫板,日军在战场上不断发现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尤其是中国空军几乎清一色装备苏制战机。大本营中以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稻田正纯大佐和陆军省军事课课长田中新一大佐为代表的激进派就立即主张对张鼓峰进行“火力侦察”,以此来试探、确定苏军是否会在东北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用军事行动来试探对方是否会进行军事行动,这样的逻辑和战略指导实在是太“脑残”。

天皇在二战中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通过这个作战计划看得一清二楚

1937 年的苏联远东军区主要成员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稻田原来以为这样的计划报告给天皇,肯定会得到天皇的认可。但是出乎他的意料,当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和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向天皇呈报计划时,天皇却认为从大局来看,目前不应同苏联交战。但是天皇的反对却并不是强硬和明确的,特别是当宫内大臣汤浅仓平提出,如果陆军仍坚持独断专行怎么办?一旦引起对苏联战争,日本的命运实在令人担忧。天皇却说,大概不到这种地步,陆军是不会醒悟的。完全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作为日本的最高领导/陆海军的最高统帅,天皇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实在难以令人理解。

板垣和闲院宫第二次为获取天皇批准而进宫,天皇只是派侍从武官长宇佐美兴屋转达了不赞同武力解决的意见。板垣和闲院宫再三请求才得到了天皇的接见,不过天皇却首先问他,其他大臣是否同意。板垣回答外务大臣和海军大臣都赞成。实际上,天皇已经知道外务大臣和海军大臣都是反对使用武力的,于是天皇大为震怒,严词厉色地斥责了板垣。

天皇在二战中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通过这个作战计划看得一清二楚

张鼓峰事件之后,苏方实际控制了整个张鼓峰地区。

但是陆军仍不死心。第二天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就上奏天皇,请求批准朝鲜军和关东军抽调两三个师团驻防“满洲国”东部边境,但天皇没有批复,而是将这份奏折压了下来。在这份奏折末尾的“备考”中还有这么一句:“有关今后这些部队的调动,请委任参谋总长负责。”也就是说如果天皇批准了这份奏折,那么陆军就可以根据“备考”的要求,参谋总长就能得到对苏作战这样的重大权限。最终陆军的这个小伎俩还是没有得逞。看到天皇始终没有同意武力解决,陆军不能明目张胆地抗命,只好命令第19师团中止行动,从冲突地区撤出,返回原防地。

殊不知,号称纪律严明等级观念森严的日军,却始终存在着“下克上”的现象。第19师团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在日军里素来以积极敢干而闻名,一直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好不容易有了这样的机会,对于中止行动的命令,自然不会顺从,照例来了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依然派出4个步兵中队、2个山炮兵大队和1个野战重炮兵大队,总共约1700人推进到边境地区。

在得到第19师团开始军事行动的报告后,对于这样严重的抗命,天皇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望前线将士坚守边界,切忌越轨行动!”这番话在稻田看来,无异于天皇认同了事态的发展,很满意日军的行动。因为“事已至此,无可奈何”这八个字是天皇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对于日军“下克上”扩大战争的一贯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