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中医、懂中医、看中医——国医之气病辩证……

 ll无为 2018-04-29

温馨提示

百年一服堂
气血津液辩证
纯正中医药

气血津液辩证,就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辨认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

由于气血津液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它们的生成及运行有有赖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到气血津液的变化;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脏腑的功能。所以,气血津液的病变,是与脏腑密切相关的。

气病辩证

气的病症很多,《素问 · 举痛论篇》说:“百病生于气也”。指出了气病的广泛性。但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气虚证

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证后分析】:本证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辩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强弱与气的盛衰密切相关,气盛则机能旺盛,气衰则机能减退。由于元气亏虚,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以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清阳不升,不能温养头目,则头晕目眩;气虚毛窍疏松,外卫不固而出现自汗;劳则耗气,故而活动时诸证加剧;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血不上营于舌,而见舌淡苔白;运血无力,故而脉象按之无力。

气陷证

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陷的证候。多见于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或劳累过度,损伤某一脏气所致。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倦怠、久痢久泻、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

【证候分析】:气陷证,以内脏下垂为主要特征。人体内脏固定于一定位置,是与正气的旺盛,升举有力分不开的。若正气不足,升举无力,往往导致内脏下垂。本证多是由于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故而兼有头晕目花,少气倦怠,舌淡苔白,脉弱等症状。若中气亏虚,脾运失健,清阳不升,气陷于下,则久泻久痢。胃腑下垂,常感腹部坠胀,肝肾下垂,腹部也有重坠感,但与胃下垂的部位有所不同,胃下垂多见肚脐腹中部,肝下垂多见右侧胁下,肾下垂多见少腹两侧。脱肛多见久泻久痢,是中气下陷之像,但也有因小儿正气未充,或大便干燥,排便时用力过度而导致。子宫脱垂为气虚下陷常见之症,若因产后过早过重的劳累,导致子宫脱垂并不兼有全身气虚症状者,同样可做气虚下陷的诊断。

气滞证

气滞证是人体某一脏腑,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引起气滞得因素很多,凡是病邪内阻,七情郁结,宜忌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等,均可导致气机郁滞。

【临床表现】:胀闷、疼痛。

【证候分析】:气滞证,以胀闷、疼痛为辩证要点。随着病变部位的不同而有限于局部的胀痛,或疼痛攻窜移动的不同表现,故而常称为“胀痛”、“窜痛”、“攻痛”,为气滞疼痛的特征。

人体气机以通顺为贵,一有郁滞,轻则胀闷,重则疼痛,无论脏腑经络肌肉关节,节能反应这一现象。气机郁滞,是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而引起气滞的原因很多,因而在辩证时,必需根据辩证求因的原则,首先辨别病因。

如食积胃脘所致的胃气郁滞;瘀阻经脉,可使脉道之气阻滞等。其次要联系病位,例如胸痛以心肺病变居多,胁痛以肝胆病变居多;四肢关节痛,多见于经络病等。所以对气滞证的诊断,除了要掌握胀闷疼痛的病理反应特点外,还需要辨明病因、确定病位,才有实际意义。

气逆证

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候。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较为多见。

【临床表现】:肺气上逆,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干呕等;肝气上逆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证候分析】:肺气上逆,多因感受外邪或痰浊壅滞,使肺气不得宣发肃降,上逆而发生喘咳。胃气上逆,可由寒饮、痰浊、食积等停留于胃,阻滞气机,或外邪犯胃,是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多因郁怒伤肝,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冲而见头痛、眩晕、昏厥;血随气逆而上涌,可致呕血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