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疑似“天选之子”汉光武帝刘秀

 小小独魔 2018-04-29

王莽穿越到东汉末年之后,由于王莽没有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教条主义跟本本主义而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另一位疑似“天选之子”刘秀就开始了开挂的人生,担负起了拯救天下苍生的重任。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但是到了刘秀父亲刘钦这一代,已经沦落了到了只担任济阳县令这一个小官。

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秀出生于济阳县,他出生的时候,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当年稻禾(嘉禾)一茎九穗,因此得名秀。

公元三年,刘秀父亲病死,刘秀兄妹成了孤儿,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刘良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

新朝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跟大哥刘演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于舂陵正式起兵反莽。

从前文可以看出,刘秀兄弟创立事业的起点很低,资源很少。

但是不可思议的好运一直追随着刘秀,所以说刘秀疑似‘位面之子”是时空穿越者。

第一不可思议的昆阳之战。

刘秀兄弟的春陵军,兵少将寡,装备很差,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

即所谓的“牛背上的开国皇帝”

更始元年(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

王莽大怒,派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同年五月,莽军进逼昆阳。昆阳守军仅为九千余人,刘秀说服诸将固守昆阳,自己带13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后有步兵、骑兵一万七千精兵赴援昆阳。

后汉书“光武本纪”记载:正当莽军数十万大军准备围城打援时,“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奇迹发生了,晚上有流星坠落于,莽军大营中,白天有巨大的蘑菇云压在莽军大营上面。

莽军被天象吓坏了。

刘秀率援军奋勇杀敌“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刘秀勇武非常,众将大为惊异,

“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刘秀以前,胆小怯战,今晚突然开挂了,激起了全军决死的斗志。

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猛烈突进,杀莽军千余人,汉军士气大振。

随后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今河南叶县辉河),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

刘秀四千人,战胜王邑,杀死王寻。

这时昆阳守军见刘秀大胜,趁势出击。莽军大乱,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为之不流。

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被刘秀覆灭于昆阳城下,三辅震动,新莽政权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从历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昆阳之战中刘秀几大开挂现象。

第一了事如神。

第二突然变得勇武非常,同以前大相径庭。

第三战前有流星雨跟蘑菇云袭击莽军大营。

第四战争中,突然有自然力量帮助刘秀,河水暴涨切断莽军退路,令人怀疑有非自然力量帮助刘秀。

第二出抚河北和河北定基

昆阳之战后,功高振主的刘秀的大哥刘演被更始帝所杀。

刘秀深藏仇恨,忍受着更始帝的杀兄之仇。

后被更始帝派往河北招降赤眉军等割据势力。

刘秀到了河北之战后,白手起家,拉拢地方势力,招集天下英雄。击败了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拥有了十多万的军队,被人称为“铜马帝。”

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唐末五代之后也根据都城洛阳位于东方而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东汉),刘秀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

刘秀几件神奇的事情:

  •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年少时,只是个没落皇族、一介布衣,刘秀曾经去长安求学,在街上看到执金吾走过,场面甚是壮观、阔气,大为感叹,于是做了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广为流传,日后成了千古名言,引发了许多“乱世枭雄”的共鸣。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也千古传颂。

  • 安知非仆

光武帝还是一个普通百姓时,与姐夫邓晨到别人家去做客,当时大家看到谶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旁边的有些人说:谶书所说的刘秀肯定是国师公刘秀(当时新朝的国师公刘歆恰巧刚刚改名为刘秀)。可当时在场的刘秀却说:“怎么就知道这谶书中所说的要当天子的刘秀不是指的我呢?”,结果引起了众人的哄笑!刘秀登基后的第三年,与邓晨一起谈及往事,邓晨从容的对光武帝说:“仆竟然做到了”,光武帝听后大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