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笑中的眼泪:相声史上的几大遗憾

 昵称20561161 2018-04-29

一,早期大师没有留下影像资料

顾名思义,相声是“相”和“声”并重的艺术。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像“万人迷”、张寿臣这样震古烁今的相声大师只留下了少量的音频资料,而几乎没有影像资料。我们如今只能感受这些大师“声”的魅力,却永远不能见到他们“相”的风采。



张寿臣至今唯一的影像资料:《贼说话》

二,很多大师的资料没能保留和公开

随着条件的改善,以马三立、侯宝林为代表的相声大师们曾经留下了一批珍贵的音像资料和演出录像录音。但是其中很多资料都因为各种原因毁坏或者封存,因此也造成部分人对一些大师的“偏见”(如侯宝林不说单口、马三立不使“柳活”等等)。

展开剩余73%

马三立和侯宝林

三,很多相声名家没能在盛年留下音像资料

天津是名副其实的“相声窝子”,哪怕市区一级的曲艺团体里都有如阎笑儒、杨少奎等等相声大家。但由于条件所限,当时只有省级以上的曲艺表演才能有录音录像的机会。另外还有如张永熙、马敬伯。常宝霖这样的相声大家因为身处远离京津的外地,录音录像的机会也很少。

因此这一类相声大家在艺术巅峰时代都没有留下音像资料。而当有条件为他们进行录像录音的时候,他们却都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晚年,艺术和精力都不如盛年之时,只能留下一些珍贵却不完美的音像资料。

常宝霖

四,“万人迷”的早逝

1926年冬,相声大师“万人迷”李德钖在沈阳城外的一条小河沟中去世,年龄还不到四十六岁。后人不由的感叹如果“万人迷”哪怕多活十年,中国相声恐怕还能发展得更好。

李德钖

五,“小蘑菇”的牺牲

1951年4月23日,“小蘑菇”常宝堃在朝鲜慰问期间,因受到敌军袭击而光荣牺牲,年仅二十九岁。一代相声大师英年早逝,留给后世的只有永存的欢笑与无尽的遗憾。

常宝堃在朝鲜

六,“单口大王”的去世

1968年10月6日,刘宝瑞去世,享年五十三岁。如果刘先生能活到七八十年代的相声繁荣时期,肯定能留下更多绝世的精品佳作。

刘宝瑞

七,八十年代“过度繁荣”的后遗症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相声进入了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代,出现了如姜昆、冯巩等一大批新兴相声名人。但是这批相声人基本都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即传统功底不足。但是在当时过度繁荣的相声环境中,他们根本没有可能去弥补这个缺陷。

姜昆

而随后的大环境的变化让这批传统功底不足的相声人难以应对,其中大部分在九十年代后都开始走向低谷。由于这些人之前占据了相声的主流地位,因此整个相声行业也出现了人才和段子都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也是九十年代相声全面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声界的遗憾也是郭德纲成名的重要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