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文化鱼的基本特及鉴定方式解谜

 老船长369 2018-04-29

玉鱼是在装饰玉器中出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器型。 在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就发现用鱼作的纹饰,红山文化和良洁文化中出现了用玉琢制的鱼纹。这些文化现象表明,鱼是最早与人类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少数动物之一。伴随着中国传统崇玉文化的发展,玉鱼作为装饰品之一,一直是古人喜欢的佩戴之物。大量出现在商周时期的玉鱼,都有钻孔,人们随身佩挂。唐宋时期把玉鱼看成福瑞物,佩戴鱼佩鱼坠成了流行饰物。玉鱼佩饰大量流行是在元明清时期,因“鱼”、“裕”、“余”谐音,人们把鱼作为一种吉祥的寓意物,以玉鱼佩件喻为富足有余、年年有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古代人们的这种崇玉心理和习俗,同时也推动着玉鱼雕琢技巧的日益精湛.逐步形成了玉色浩型由小到大、纹饰由简到繁、雕作由粗到精、艺术风格由注重写真到讲究意境的发展轨迹。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玉器的重要遗址有江苏草鞋山、张陵山、寺墩、上海福泉山、浙江反山、瑶山等。良诸文化玉器数量之多,玉质之精美,玉雕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良渚玉器以琮、璧、钺最多,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成为当时南方玉雕的最高水平代表。

展开剩余56%

良渚文化玉器对周围地区文化的玉器有巨大的影响,西达长江中游,南到珠江流域与良渚文化玉器都有着极深渊源。而它对北方黄河流域的影响更是至深。商玉器的种类很多都可以在良渚文化玉器中找到型,特别是良渚文化的兽面纹和玉石镶嵌技术仅完全被商代所吸收,而且对商周青铜器制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良渚文化玉珠上的兽面纹就是商周青铜器镂台纹的雏形,而玉石镶嵌技术又为商代以后的铜嵌玉的出现定了基础。

其玉料多来源本地,部分为软玉。一般玉器所用玉材为太湖地区所产各种粗玉,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少量蛇纹石,玉石颜色以绿为主,或泛青或透黄,玉质透明度和硬度都不高(4厘米左右),手感较轻,有些玉料疏松吸水。上好的良渚古玉重器,则选用质地细密晶润的玉材,触感平滑细腻,器物表面呈现宝石光泽,近乎铜镜的亮度,俗称“包浆壳”,色泽多以黄绿为基调。纹饰多为剔地浅浮雕和阴线刻,刻线呈细弧线和楔形,显然是用坚硬的器具刻划而成。兽面纹、神人兽面纹饰尤其特殊,纹饰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很注重对称美。

此件玉鱼为圆雕器,通体黄白色,玉质熟糯通透。表层覆盖白色的水沁,局部黄土沁,器身有沁脉和沁沟,透光视之,玉肌内分布牛毛状血沁和水银沁,如丝如缕,写意传神。两面以减地法阴线琢刻鱼嘴和鱼尾,正面减地浅浮雕兽面纹,鱼尾部的阴刻线凌厉劲锐,陡阔劲挺,毫无滞碍,如铁犁入地,游刃有余,微观状态,可见明显跳刀痕,其工艺之精湛。良渚玉器动物类的圆雕器物不多,已经出土的只有鸟蝉鱼龟鳖等少数几种,其中鱼龟鳖水生动物写实雕件和良渚先民傍水而居,渔猎耕作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此鱼佩玉质精良,神形毕肖。良渚玉鱼平唇,单圈大眼,鳃纹圆形,尾鳍分叉,当属良禇之中经典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