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额编制原理大揭秘!

 人在旅途在济南 2018-04-29

定额编制的基础是工时研究。而在工时研究前,首先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分解,这是工时研究的重要内容。

定额编制原理大揭秘!

一、施工过程

一个工程项目是由各分项工程组成,各分项工程又由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施工项目所组成。施工过程就是在建筑工地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过程,最终目的是建造、改建、修复或拆除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公路工程中挖土方、填筑路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建等。构成施工过程的构成因素是生产力的三要素,及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

1、劳动者

劳动者主要指生产工人。公路行业的建筑安装个人按其担任的工作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专业。如:泥瓦工、木工、钢筋工、电焊工、机械工、电工、推土机及重载汽车驾驶员等等。

工人的技术等级是按其所做工作的复杂程度、技术熟练程度、责任大小、劳动强度等要素确定。工人的技术等级越高,其技术熟练程度也就越高。

2、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和配件等。

3、劳动手段

劳动手段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工人用以改变劳动对象的工具、机具和施工机械等。例如木工的机具和刨子和锯子;泥瓦工的瓦刀、钢钎:钢筋工、钢筋切割机和电焊机等机具;搅拌砂浆用的砂浆搅拌机等机械。

在全部施工过程中,都将涉及以上三个要素,其结果是每个施工过程的结果都是要获得一定的产品,产品的表现形式分别有:

(1)改变了劳动对象的外表,如加工钢筋;

(2) 改变了劳动对象的内部结构、性质,如浇筑混凝土;

(3) 改变了劳动对象的位置等,如运输材料。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只要符合设计质量的要求,是合格产品,我们就可以作为研究工时消耗的观察对象。通过对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的分解,按其不同的劳动分工、不同的工艺特点、不同的复杂程度,来区别和认识施工过程中的性质和内容,以使我们在技术上采用不同的现场观察方法,研究工时和材料消耗的特点,进而取得编制定额所需的精确资料。

二、施工过程的分解

任何工程结构物的施工过程(或生产过程)由小到大可以分为:动作、操作、工序、操作过程的组成部分。例如工序是由若干个操作所组成,而操作又可划分为若干动作等等。

1、动作

动作是指劳动时一次完成的基本活动。例如,抓取工具或材料,动手开动机械等。

2、操作

若干个细小动作组成所谓操作,以安装模板时“将模板放在工作台是上”这一操作为例,可大致分为三个动作:①取部分模板;②走至工作台处;③将模板放在工作台上。

显然,动作和操作并不能完成产品,在技术上亦不能独立存在。

3、工序

工序是指在施工组织上不可分开和施工技术上相同的生产活动过程,它由若干个操作所组成。其主要特征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使用的劳动工具均不发生变化,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者是固定的。以“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为例,其中包括:①安装模板;②安置钢筋;③浇灌混凝土;④捣实;⑤拆模;⑥养生。其中“浇灌混凝土”这一工序是由运送混凝土料、摊铺混凝土、振捣、抹光、成型等操作组成;“安装模板”这一工序由运送模板、将模板放在工作台上、拼装模板等操作组成;而“安装钢筋”这一工序则由钢筋除锈、整直、切断、弯曲和绑扎,以及钢筋移运等操作和动作组成。

从技术操作和施工组织观点来看,工序是最基本的施工过程单元,编制施工定额时,工序是基本组成单元,只有在某些复杂的工序为了能更精确起见,才以操作作为基本组成单元。

4、施工过程

操作过程由若干技术相关的工序组成。操作过程中各个工序,是由不同的工种、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机械依次的或平行的来完成。例如“铲运机修筑路堤”这一操作过程是由铲运土、分层铺土、空回、整理卸土四个工序组成。

5、综合过程

综合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在组织上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能最终获得一种产品的操作过程的总和。例如:用铲运机修筑路堤时,除“铲运机修筑路堤”外,还必须同时经过“土壤压实”、“路堤修筑”等操作过程。

施工过程中按以上五个进程划分,有助于编制不同种类的定额,施工定额可具体到工序和操作;预算定额则以操作过程或工序为依据,而概算定额则以综合过程或操作过程为依据。将一个施工过程分解成工序、操作、动作的目的,就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衔接时间,最后测定施工过程及施工工序的定额。测定技术定额只是分解和标定到工序为止。如果进行某项先进技术活新工艺的工时研究,就要分解到操作甚至动作为止,从中研究可以改进操作或节约工时的方法。

例如:依上面所述,对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过程的分解如图2-1所示。

三、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

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组织、劳动组织、施工方法和工人技术水平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工地、同一工作内容的条件下,同一单位产品消耗的工作时间也各所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对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正确确定完成单位合同合格产品所需的正常工作时间。

1、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指由建筑物设计要求或施工物质条件而引起的对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如:

(1)完成产品的类别、规格和技术特征;

(2) 所用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类别、规格和性能;

(3) 所用工具和机械设备的类别、型号、规格和性能。

2、组织因素

组织因素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劳动组织、施工方法和工作条件等特点而产生的影响因素,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直接有关。组织因素只能通过状态和特点予以说明,主要有:

(1) 施工组织水平与施工方法;(2) 劳动组织和分工方法;

(3) 工人的技术水平、操作方法、、劳动态度;

(4) 工资制度与分配方式等。3、其他因素

(1)气候条件的影响:雨雪、冰冻、大风、高温等;

(2)水、电厂供应的水、电及其动力的中断;

(3)运到现场的材料,构配件质量不合格;

(4)因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变更设计等。

施工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的,实际工作中、必须认真分析各个施工过程的特点以及有关因素,掌握一切影响对完成单位产品工时消耗的影响究竟多少,并提出减少或消耗这些因素的建议和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使完成单位产品过程中的机械、人工、材料消耗最少,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动作研究

施工过程按完成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手工操作的过程(手动过程)和机械化过程(机动或机手并动过程)。动作时手动操作和机手并动操作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劳动的最小单元。例如拿起工件、安装工件、放下工件等都是一项动作。动作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多余的、不必要的、不合理的动作,提高功效,减少体力消耗。对组成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要研究它能否取消、合并或平行进行,应该如何改进和提高;还要研究影响动作时间的各种因素,如改进劳动组织,改进原材料、工具的供应,调整运输路线,考虑能否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等,使工序的结构比较合理,定额制定就有了科学基础。

动作研究的方法很多,如秒表测定方法、利用摄影摄像技术等进行动作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