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成果转化将纳入“双一流”建设考评体系

 cugzxj 2018-04-29

4月26日,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推动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并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科研人员和成果转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等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京转化。


 

多措并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京转化


《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主要呈现六个方面显著特点:一是建设技术转移办公室,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把科学家解放出来,也让科学家利益得到相应的体现。二是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促进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早期深度融合。三是建设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四是举办全球前沿技术大赛,挖掘转化前沿颠覆性技术。五是建立政策落实协调机制,完善科研人员和成果转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解决好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六是提升分园承载能力,推动高校与分园对接合作,力争探索出一套部市深度合作、校区高度协同、成果高效转化的工作机制。


 

12家高校将建设技术转移办公室


高校是北京重要的创新资源,具有丰富的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也是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依照方案,将试点建设一批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在本次会议上,杜占元、阴和俊等领导为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双方认定的首批12家中关村示范区的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授牌。这12家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农学院。下一步,中关村管委会还将与教育部科技司继续开展认定工作,引导各高校加快建设专业化的成果转化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鼓励在京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方案提出,要求强化精准对接,优化成果转化承载条件 。


一是建立中关村各分园与在京高校精准对接机制。加快推进中关村各分园与在京高校深度合作,鼓励高校充分利用中关村各分园空间承载力,合力建设一批实验室、中试熟化基地、实训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中关村管委会为分园各创新主体空间资源、成果转化平台及科技服务人才资助等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鼓励在京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推动高校与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社会投资机构等开展合作,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中关村管委会给予风险补贴资金支持,分担投资风险,提升投资活跃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更大的动力。


 

将纳入“双一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为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科技司和管委会将进一步推动落实相关支持政策:


一是明确在京高校适用国家、北京市及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果转化各项支持政策,鼓励高校参与中关村相关政策的先行先试,支持高校、分园积极探索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与机制,并总结提炼、推广经验模式。


二是明确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情况纳入“双一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纳入高校教师考评制度改革总体要求,对成果转化工作和人员实行分类考核


三是推动高校建立完善促进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加强对校内从事成果转化人员工作的激励与支持力度;各分园出台配套措施,更好服务科技成果在分园转化落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