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身之道•中医针灸】针灸基础--头颈部之口腔及其周围结构(二)

 牧心书馆 2018-04-29

大家好!

本次我们继续头颈部的学习,上次学习到头颈部之口腔及其周围结构的第一部分,本次学习第二部分。

本次视频整体看口腔的形态和范围,以及颊和口唇的肌肉、牙、唾液腺等口腔周围的组织结构,即除了神经和血管之外所有与口腔和鼻咽有关的结构。

在此感恩子鱼师兄的转录,让我们的学习更为高效!

———平仁学社针灸领学组


   


口腔形态及颊与口唇

上颌骨下颌骨牙槽突牙齿一起分别从上面和下面突入口腔,它们把口腔分为内侧部外侧部

口腔的内侧部的上面被硬腭封闭,后面被软腭所延伸,软腭止于后面的腭垂

软腭向下至舌头侧部的这条粘膜皱襞称为腭舌弓,它就像一个水坝阻止舌头侧部的液体向后溢出。

另一个较小的粘膜皱襞称为腭咽弓

两弓间的三角形区域在生命早期被一块明显的淋巴组织扁桃体所占据,在生命后期扁桃体萎缩。

看颊和口唇的肌肉,即颊肌口轮匝肌之前,先看颊肌附着的翼突下颌韧带,也称为翼突下颌缝

翼突下颌韧带翼突钩走行至下颌舌骨肌线的后端,两块肌肉起自于它:前面的颊肌和后面的咽上缩肌

颊肌咬肌部分掩盖。

颊肌是一块呈薄囊袋状的肌肉,它紧密沿行口腔前庭粘膜的轮廓,它有一条很长的起始线,其后面的纤维起自翼突下颌韧带

颊肌向前走行,并在口角处分开,它的肌纤维继续向前成为口轮匝肌的深部。

口轮匝肌环绕口裂的周围,它部分由内在的纤维组成,但主要是由其它肌肉的纤维组成,即深面的颊肌纤维,和更加表浅的面部表情肌。

继续看牙齿

在完整的牙列中上面和下面各有16颗,一共32颗牙齿。

在每个象限分别有两颗切牙,一颗尖牙,两颗前磨牙,三颗磨牙

切牙尖牙只有一个牙根前磨牙也只有一个牙根,其末端分叉;磨牙有多个牙根,上颌磨牙有3个牙根,下颌磨牙有2个牙根。

每颗牙齿由突出牙龈之上的牙冠和深入牙槽骨的牙根组成。

牙冠、牙根、牙根尖孔、牙颈如图所示。

牙冠的外面被极端坚硬的牙釉质覆盖,牙冠的内部和牙根牙质组成。

牙齿被一层专门的骨膜固定于其周围的牙槽骨:牙周膜

牙齿里面的腔隙是牙髓腔,牙髓腔包含有通过牙根管进入的血管和神经。

三大唾液腺

腮腺的浅部位于颊的后部,腮腺的深部深入下颌支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空隙。

茎突后面有一条重要的神经干——面神经。

支配整个面肌的面神经腮腺有重要的联系,它穿过腮腺分成数条分支,其向上、向前和向下散开。

腮腺的浅部覆盖在咬肌的后部,它的范围是可变的,通常向上延伸到颧弓,向下延伸至下颌角

腮腺分泌的唾液进入腮腺管

腮腺管起自腮腺的前缘并且环绕咬肌前缘向前走行,并穿过颊肌和下面的粘膜在上颌第2麿牙水平进入口腔。

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后面的下方。

下颌下腺围绕在下颌舌骨肌游离缘的后面,所以有一个浅部和一个深部。

深部位于下颌舌骨肌茎突舌肌之间。

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进入向前走行至口腔底的下颌下腺管(在舌下腺部分可以看到)。

下颌下腺管下颌舌骨肌和舌头侧部的肌肉(即舌骨舌肌茎突舌骨肌)之间向前走行。

舌下腺薄而扁平并有些呈弥散状,它位于舌头的底部,就在颏舌肌的侧面。

舌下腺形成的唾液通过口腔底粘膜上的数个小开口进入口腔。

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

甲状软骨环状软位于舌骨的下面,环状软骨部分被甲状软骨所包住。

甲状软骨由两块轻微弯曲的软骨板组成,两块软骨板在前面相融合,其在女性中融合成120度,在男性中融合成90度,形成喉结。

甲状软骨上切迹在喉结的上方很容易触摸到。

软骨板的侧面有两个突起,上结节下结节;其后缘向上和向下发出两个突起,上角下角

甲状软骨通过甲状舌骨膜悬吊于舌骨的下面,甲状舌骨膜后部每侧的增厚形成甲状舌骨外侧韧带

甲状软骨的下角通过环甲关节环状软骨相关节。

环状软骨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它后面比前面高很多,前面低窄的部分是环状软骨弓,后面高阔的部分是环状软骨板

环状软骨下面与气管的上端相延续,其与甲状软骨形成喉的支架。

咽及其周围组织

脊柱的前面有头长肌颈长肌,侧面有斜角肌位于这些长肌的前面。

枕骨的基底部延伸至锁骨的最高点的水平。

咽壁几乎是由肌肉的延续层形成,肌肉层包含三片咽缩肌(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咽下缩肌),这些肌肉在后面相互重叠,上面的重叠于下面的内侧。

茎突咽肌在咽上缩肌的外侧面向下走行,在咽上缩肌和咽中缩肌之间进入咽壁。

茎突舌肌靠着咽上缩肌向下前方走行进入舌头的后部与舌骨舌肌相连接。

咽上缩肌起自翼突内侧板的下部、翼突钩翼突下颌韧带,也起自舌头的侧部;其最上面的纤维止于枕骨基底部,其余的纤维与对侧的纤维会合于正中线向下延伸至咽中缩肌的深面。

咽上缩肌有一个游离缘

咽壁的上面由咽颅底筋膜形成。

咽中缩肌是一块较厚的肌肉,它起自舌骨小角大角,其纤维向后散开与对侧的纤维会合于正中线,向下延伸至咽下缩肌的深面。

咽下缩肌咽中缩肌还要厚,它起自甲状软骨斜线的后面和环状软骨的侧面,其纤维散开与对侧纤维会合,其下端与食管的肌层相延续。

咽下缩肌的下部在功能上与其他部分不同,被称为环咽肌,它形成一块括约肌围绕在食管上端。

纵观的全长,咽后壁恰好位于椎体和长肌的前面,在它们之间有一层松弛的允许其活动的筋膜。

咽向前开口于鼻腔、口腔、喉,在上面向外侧开口进入咽鼓管,向下面开口进入食管

咽通常描述成三部分,鼻咽口咽喉咽

腭舌肌位于咽缩肌的内侧,起自腭腱膜并向前下方走行止于舌头的侧部。

腭咽肌部分起自硬腭的边缘,部分起自腭腱膜;其向后下方走行与位于咽下部的一层纵肌延续层相融合。

温馨提示:以上图片点击放大察看更清楚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