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学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对新儒学的塑造有什么影响?

 昵称32901809 2018-04-29

这个问题很宏观。总的来说,儒家思想是不断变化的。个人认为,儒学的发展可以分这么几个重要时期:先秦时期、汉代、魏晋、宋明、和近代。

先秦时期是儒学兴起的时期,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代表人物的思想各有侧重,从不同层面对儒学进行完善和解释。一句话概括就是,孔子讲仁爱,孟子讲忠义,荀子讲自强。

儒家推崇“学而优则仕”,鼓励读书人积极参与国家政事,这恰恰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最希望看到的,因此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空前提升。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诸多典籍遗失,因此汉代大儒的贡献主要以“恢复”和“注解”为主,更多的停留在单纯的知识层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此期间的儒士在继承汉儒思想的基础上,更富有自由随性的风骨,开放风气在唐代达到顶峰。自宋代开始,社会风气逐渐趋于文弱,宋儒的方向也开始由知识层面转到“心性”上,宋明理学应运而生,这期间所诞生的一些观点也被人指责压抑人性,糟粕频出。

近代,西学东渐,很多儒生开始崇拜西方文化,甚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掀起以反对传统儒学为目的之一的新文化运动,儒学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地位一落千丈,直至今日仍未恢复元气。

之所以称儒家为“儒教”,就是因为儒家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圣人”思想不容置疑的潜规则,孔孟思想中的不足之处不仅无法得到重新的解释,甚至越描越黑。到明代时,科举考试中所用儒学经典的注释全部以朱熹版本为主,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题目中提到新儒学,首先我并不看好新儒学的发展,也不觉得在2018年的今天所谓“新儒学”已经进入了大众视野。但要说儒学的历史发展能给新儒学提供什么借鉴,我觉得应该是不要搞“文化专制”,也不要搞个人崇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