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思想变迁5000年,儒学是主流,但是你真的懂儒学吗?

 凤凰山居士 2019-05-21
05-1814:06

中国上下五千年,自然也具有悠久的思想历史。不仅悠久,而且“精彩”。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一个乱世时期,各国竞相变法图强,也为文人言士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时代条件。由此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儒家、道家、墨家还有法家……可谓是争奇斗艳。各家主张,有其合乎时代之处,但又非完美无缺。

秦国称霸,算是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王朝时期。为了更好的巩固统治,对群众统一思想是为不错的方式。便出现了“焚书坑儒”的事件,的确过于严酷,但秦朝以法治国,提倡刑罚,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这般的方式倒也说得过去。真的为那些儒家书籍感到可惜。

西汉时期,汉武帝主持朝政,在思想方面也是采用了一些方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大程度上真正统一了群众的思想,这对王朝的统治也是有益无害的。董仲舒改良儒家思想,使其能够更好的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提倡君权神授,为君权正名。至此,儒学成为大家之学,在以后的历史上始终占据这主统地位。

再然后就是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时期,佛教传入并流行开来,还有盛行的道教势头也不弱,这使儒家思想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以韩愈为主的儒家学者改进儒家思想,吸收佛道部分说法,三教并流局面形成。其实在这个时期就可以看出,时代在变化,社会阶级,环境也在变化,思想文化方面必然受到影响,如果儒家不积极入世、改良,也许会逐渐消亡下去。

宋明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上也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宋明时期,中国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称为盛世时期。首先是程朱理学,以二程兄弟和著名的思想家朱熹为主要代表人物,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格物致知,推崇以理至上。“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的确过于偏激。再者是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陆九渊和王阳明以“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为主要主张。

看中国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占据主要地位,而儒家思想倒是循序渐进的,不断完善不断改良。若一味的一成不变也只能被历史淘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