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村志》发行仪式上的讲话

 yzsr273 2018-04-29



今天我们兴高采烈,欢聚一堂,在温家川村举行《xxx村志》编纂出版发行大会,这不仅是我们现代温氏族人的盛事,更是光宗耀祖、承前启后的大事。《温家川村志》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广泛搜集资料,精心编排文字,现在终于和族人见面了,这是我们给温氏族人奉献的一份精神文化产品。

编修《温家川村志》是我们温氏族人多年的愿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父亲温治堂先生曾编修印刷过《温氏家谱》,但由于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大量内容需要增补、记述。所以在温治怡、温治怀等族人的大力倡导下,调集人力,筹措资金,不辞辛劳,不计得失,深入晋、陕、蒙、宁等省(区)有温家川外迁族人居住的村镇、社区走访、调查,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族谱、碑刻、牌匾等遗存资料,并整理出各村的村情世系、人物等入编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委会又将谱系及人口资料分发到各资料收集员和村户进行核实、订正,并多次进行综合核对。今年7月初稿完成后,编委会又组织专人分章审阅,根据审阅意见,又进行加工修改。为核实谱系,编委会多次开会,返村逐户核对。最终于10月份按计划终审定稿,付梓印刷。

这次我们编修的《温家川村志》,详细记载了温家川村,以及部分外迁村庄的历史和现状,从自然面貌到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从村级组织沿革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从民情风俗到世系人物都进行了全面的记述,实乃温氏族人的发展史、奋斗史。

编修村志既可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也可激励后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族人的凝聚力,传承优良文化,自觉提升个人精神道德。同时有利于增进族人的亲情和村民的团结,形成建设家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当前,至上而下掀起的编志修谱热潮,不仅是为了“识门第,明昭穆,辨长幼,分亲疏”,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家史、村志,使后辈了解前辈的创业经历和对家族所做的贡献,使后代学习、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秀品质、优良传统,使我们的家庭一代比一代昌盛,家族一代比一代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

温家川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村风清正,民风淳朴,家风优良。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薪火相传,历经沧桑,走到今天。当今河清海晏,歌舞升平。欣逢盛世,人们自然萌发了编修村志,整理族谱的念头,也顺应了“盛世修志”的潮流。

温亮典老先生曾经说过:“国有史,纪历代之兴衰;县有志,载地方之隆替。家若无谱,关于六亲之远近,九族之亲疏,昧焉无知。而重名犯讳等事,亦在所难免。” 老先生的话,说出了修志纂谱的重要性。

我们编写村志,为的是铭记历史,传承风清气正的村风。温家川村过去是红色老区、革命圣地,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丽乡村。目前,从温家川走出去的温氏族人遍及晋、陕、宁、蒙等省(区),是一个有近万人的名门望族。温家川村人杰地灵,虽无显贵巨贾,却也代有人才。从村志《人物》部分的章节中,我们可窥一斑。这些品德过人,才识卓著之士,应该志书留名,垂范后人。

我们编写村志,为的是挖掘历史文化,记载先祖淳朴的民风。温家川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神府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成为神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光辉的一页。这里的村民和全国其他村庄一样,经历了各种时代风云,社会变革。有的为了民族的利益,前赴后继,满门忠烈。我们通过村志,把这些过去的、现在的历史真实、完整地反映出来,激励后人,继往开来。

我们编写村志,为的是传承文明,树立榜样,延续先祖优良家风。温氏村民世代耕读传家,有着良好的家风。家风就是门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温氏族人历来重视家风,很多家庭尊崇古人古训。譬如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训家风:“勤奋、俭朴、求学、务实”一直为温氏后人所称颂,并以此为榜样。

    今天大家看到的《温家川村志》,在结构布局上,我们完全依照志书的体例,分章节记述温家川以及外迁各村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族谱、人物、轶事、遗闻。在文字表述上,坚持求真存实,尽量不用溢美之辞,力争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历史和现状,力求叙事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用现代规范语体,努力把《温家川村志》编写成高质量的民间志书,为后代留下可资可鉴的文化资源。

     对族系始祖,我们尽量追溯到最早先辈,下限到2014年10月。叙述、排列做到纵横有序,人口迁徙支族脉络有据。温姓族谱,以温家川为主村,分别记述了香草墕、店塔镇燕沟、内蒙伊旗温家圪堵、麻家塔乡红沙石梁(温家圪堵)、大保当镇高家圪堵、高家堡镇、解家堡乡温兴庄、解家堡乡色草湾(正沟)、中鸡镇温家河、县城“温家大院”、山西兴县温家寨、蔡家崖、温家墕、庄头村、罗峪口等地温氏族群和零散族户。世系图表按字辈排列,按门、户分类排序。按照男女平等原则,妻、女、婿亦入谱系。人物分了革命烈士、老红军、老八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建国后对国家、社会或本族贡献较为突出的科级以上领导、助理以上职称科技人员、研究生以及受省以上表彰的先进和立功受奖人员,并予简述介绍。人物顺序,革命烈士、老红军、老八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按出生年月先后排列。科级以上领导、助理以上职称科技人员、研究生、受省以上表彰的先进和立功受奖人员按家族排列,次序不分先后,以便厘清关系。复原、退伍、现役军人、大中专学生则列表收录。“遗文轶事”按事件发生的年代顺序记述。

《温家川村志》全书结构安排和统稿工作由温亚洲负责;政权建设、文化教育部分内容由温治怀负责;人口世系主要由温治怀及各小组长负责;人物部分由温宏荣负责;《村志》所有入编内容都经资料收集员反复校对,最后编委会集体审定。

《温家川村志》编纂时间较短,出版成书较快,得益于《温氏家谱》和“温家川村委会展室”资料的基础,经各方共同努力才有此结果。可以说本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各位参编者的精力和心血。在此,我们对收集资料的各位族人和为纂修本志提供资料的温氏族人,所有参与、关心、支持《温家川村志》编纂工作的各位同仁、以及排版打印、垫资印刷的未来广告公司思维印务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神木县人民政府张生平县长为本志题辞,神木县委副书记、温氏后人温建刚为本志作序,更使《温家川村志》增色不少。

本志入编了晋、陕、蒙、宁等省(区)14个村镇(院)1400余户5000多温氏族人的信息资料。但由于时空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加之温氏外迁人口散居各地,难以一一联系,还有不少族人未能入编,实为遗憾。特别在人口世系中因资料信息和校对等原因,难免有缺失和疏漏,敬请族人鉴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