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一百三十五首《息夫人》(王维)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古风泊客一席谈】

  息夫人

     【盛唐·王维·五绝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拼音版:

mò yǐ jīn shí chǒng ,nán wàng jiù rì ēn 。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kàn huā mǎn yǎn lèi ,bú gòng chǔ wáng yán 。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作品介绍]

《息夫人》是唐代诗人王维五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28卷第21首诗。此首五绝巧妙而恰切地以息夫人的史事设喻,来描写卖饼人的妻子不忘旧爱。前两句写女子不慕眼前的宠幸,怀恋贫贱之交。以“莫以”、“难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反衬出息夫人和息国君主旧日的恩情很深,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征服弱小者的心。后两句写被人夺志的哀怨,花虽美而泪眼相对,对在她身边的楚王却一言不发,进一步写出女子不为荣华富贵所迷惑的志向。

前两句隐去叙述,突出情理,后两句描绘形象,寓情其中。短短二十个字,句句叙事,却句句都是情语,表达委婉含蓄,而又情理俱到。既吟咏了史事,又讽喻了现实,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而在沉默反抗的妇女形象,又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由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而造成的社会悲剧。

[注释]


1、息夫人: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虽在楚宫里生了两个孩子:熊艰与熊恽,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楚王问她为什么不说话?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

2、今时宠:一作“今朝宠”。

3、难忘:怎能忘,哪能忘。

4、旧日恩:一作“昔日恩”。

5、满眼泪:一作“满目泪”。

  [译文]

不要以为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

尽管面对着良辰美景,仍然是满面愁容,泪水不断,始终也不愿意和楚王讲一句话。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赏析

据唐朝孟綮《本事诗》记载:唐明皇的哥哥宁王李宪,夺取了卖饼人的妻子。一天,李宪宴客,把卖饼人召进府,女子见了丈夫,凄然泪下,王维当场写了此首咏史诗。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这两句是拟息夫人的口吻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思情。这实际上也是诗人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心声。“莫以”、“难忘”,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突出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旧恩难忘,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

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看花满眼泪”,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不共楚王言”,就显得格外深沉。这沉默中包含着对人格的污损,爱情的践踏,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

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

此首五绝巧妙而恰切地以息夫人的史事设喻,来描写卖饼人的妻子不忘旧爱。前两句写女子不慕眼前的宠幸,怀恋贫贱之交。以“莫以”、“难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反衬出息夫人和息国君主旧日的恩情很深,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征服弱小者的心。后两句写被人夺志的哀怨,花虽美而泪眼相对,对在她身边的楚王却一言不发,进一步写出女子不为荣华富贵所迷惑的志向。

短短二十个字,句句叙事,却句句都是情语,表达委婉含蓄,而又情理俱到。既吟咏了史事,又讽喻了现实,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而在沉默反抗的妇女形象,又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由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而造成的社会悲剧。

佚名

赏析

今天我们要品读一首短短的五言诗,作者是王维,很多人一下会想到《红豆》,当然那一首情诗我们将来一定要品读,但今天要品读的是另外一首诗,题目叫做《息夫人》。诗曰: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诗说的到底是什么呢?这就要说到这首诗的创作。公元737年的一天晚上,地点在唐岐王的家中,事件是岐王请了一帮文人吃饭。春秋战国时候王公贵族喜欢养门客,到了唐代这个风气又有点复兴,杜甫诗里就说嘛,“岐王宅里寻常见”,为什么“寻常见”?因为文人名士们时常在那里聚会。这天晚上岐王又和一群文人喝酒聊天,说着说着就说到女人的话题上。男人在一起总喜欢聊女人,问题是聊女人聊着聊着就聊到红颜祸水的话题上。有一位老兄慷慨激昂的说,这红颜祸水最典型的就表现在女色误国,你看吴王夫差好好的天下不就毁在西施的手里吗?上推到上古夏商周,末代君王无不栽在女人的手里。妺喜迷惑夏桀,妲己迷惑商纣王,褒姒迷惑周幽王,哪一个不是女色误国?断送大好的江山,就算是息妫息夫人,好像错不在她身上,但息国与蔡国因她而灭亡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女色误国红颜祸水啊,我辈不可不谨记啊!

岐王听了这话点头称是,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这时候岐王就对在场的一位关键人物说,王维呀,你何不就此作诗一首,以警后人啊!听了这话一直默不作声的唐代大诗人王维王摩诘,站起身来,只见他丝毫不犹豫,取过笔墨纸砚当即挥毫写下一首旧作,就是这首《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当时所有人看了这诗,立刻都鸦雀无声了,那个夜晚也因此留在了历史的灯火阑珊处。

时间到了晚唐,地点仍然是文人骚客的诗酒聚会上,又有人谈红颜祸水,有人谈女色亡国,又有人谈起息妫息夫人,所有文人都力推当时的大文豪杜牧赋诗一首,杜牧也不推辞,就像王维一样挥笔立就,写成一首七绝。诗云:

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几度春。

毕竟息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坠楼人。

同样是大文豪同样是写息夫人,王维与杜牧的诗却大相径庭,区别在哪儿呢?我们按下不表,先来看息妫息夫人,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什么在千年以后还让酸腐文人们津津乐道呢?

息夫人的故事出自《左传·庄公十四年》,说楚国的周围有两个小国一个息国一个蔡国,息国的国王叫息侯,相传他的祖先是周文王的十四子。息侯和蔡侯之间本没有多大交往,但是后来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因为他们娶了一对姐妹花--陈国国君陈侯的两个女儿,息侯和蔡侯因此就成了连襟。蔡侯娶了息妫的姐姐,娶息妫姐姐的时候并没有见到息妫,只是听说小姨子很漂亮,仅此而已,两国之间因为有亲戚关系所以书信来往,礼仪问答倒也一直相安无事。坏就坏在有一天息妫突然思念起姐姐来,想到姐姐那儿串串门,走走亲戚,可是你很难想到的是,这个蔡侯身为一国之君,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氓。在给息妫办的接风宴上,蔡侯一见到息妫立刻目瞪口呆,惊为天人。

男人被女人的美丽所震撼之后,一般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像段誉看到王语嫣之后,敬爱之情会上升为一种圣洁的情感,所以他只肯远远地追随王语嫣,连碰下手开始的时候都觉得是一种亵渎。另一种就是像这个蔡侯见到息夫人之后,喜爱之情立刻就变成污浊的无耻情调。所以他在酒席宴上,就开始污言秽语,动手动脚。大概他平常在国内耍流氓耍惯了,也没人能管他,所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酒席上他是极尽无耻之状。息妫受不了他的侮辱,离座拂袖而去。回到家之后向息侯这么一哭诉,息侯勃然大怒,做姐夫的居然调戏小姨子,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息侯就要发兵去打蔡国。说起来息侯原来也是一个昏君,但是在息夫人的规劝下,渐渐改邪归正,息国的国力有了点起色,但息国毕竟是一个力量很小的诸侯国,不要说和楚国比比蔡国还不如,息侯这时候有心杀贼无力起兵啊,于是他也不跟息夫人商量,脑筋一根筋就跑到楚国去借兵。

楚文王一听你们要打架,好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反正春秋无义战,管你们谁对谁错,打去吧!他也不问息侯为什么事儿,反正有热闹不看白不看,派大将斗丹率兵帮息侯把蔡国给灭了。蔡侯成了阶下囚,被送到楚都郢城软禁了起来。按道理此事就尘埃落定了,恶人有恶报也该了结了,哪知道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真正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有一天楚文王刚巧碰到了蔡侯顺口就聊了起来,文王就问,老蔡呀我倒忘了问你了,你和那个老息咋回事儿啊?他非要灭了你。小人就是小人,蔡侯一听有说话的机会就起了坏水,他说老熊啊,楚国的国姓是熊,你不知道啊我是为了一个女人才亡国的,虽然亡国了但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啊,他就把息夫人的美丽极尽夸张之能事,在楚文王面前描述了一番,末了还来了一句:老熊啊我虽然亡国了,但是我是真正的见过天下第一美女,死而无憾啊,但你老熊虽然为泱泱楚国之君,可是没见过息妫息夫人啊,你算白活了!楚文王一听这个话,立刻抓肝挠肺啊,怎么也睡不着了。他虽然没有蔡侯那么无耻,但本质上和蔡侯一样都有流氓本性,于是就派人去跟息侯说,我听老蔡说,说息夫人很漂亮,能不能借我看看?你说这像人话吗?有借人家老婆看的吗?息侯当然不肯,而且坚决不肯,于是楚文王让斗丹二次出兵,又把息国给灭了。把息侯也掳到了楚国。斗丹冲进息国王宫的时候,息夫人正含泪欲自尽,斗丹就对她说: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乎?也就是说你难道想息侯也死吗,你不要救你老公吗?息妫一听这话就不死了,随斗丹来到楚国。文王一看果然大喜,从此以后后宫三千粉黛无颜色,楚文王封息夫人为王后,此后数年宠爱有加。

换作一个普通的女子,故事到此大概也该结束了。因为在男权社会女人根本就没有话语权,根本就没有在这种暴政下反抗命运的权利和机会,故事到了这儿从艺术的角度讲已经有了丰富的悲剧审美内涵。但事实上因为主角不是其他人,而是息夫人,所以真正的高潮还没有到来呢。

我们平常看惯了电影电视剧,对高潮部分的情节大多能想得到,比如说董存瑞炸碉堡是高潮,王成在上甘岭上喊向我开炮是高潮,乔峰在巨大的民族矛盾命运悲剧面前跳崖自尽的时候是高潮。但你肯定想不到,这个故事里的高潮居然只是无声和不言。《左传》里记载息妫嫁给楚文王之后,生堵敖及成王,未一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也就是说她嫁给楚王之后还生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楚成王,但是她在嫁给楚王的数年时间里,从来不跟楚王说一句话,有人就问她为什么这样,她回答说,我作为一个忠贞的女子,不幸嫁给过两个丈夫,面对命运的捉弄,我既然没能去死,又有什么脸面去强颜欢笑、去对君王言呢?其实这话说的是反语,她的不言不说沉默,实质上是一种不屑,她的无声实质上是一种沉默中的反抗,这让我想起林徽音的一句名言,我要在沉默里慢慢地学会坚强。这才是那个真实的息妫,这才是那个“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

至于息夫人的结局至今已不可考。说终于有一天,她趁着文王外出行猎的机会,一个人溜出宫外,与息侯见面,一对苦命的夫妻劫后重逢,唯有相拥而泣,又知道破镜终难圆,最后双方殉情自杀。鲜血流在地上朵朵状如桃花,楚人就在他们的溅血之处,遍植桃花,并建桃花夫人庙来纪念他们。于是息夫人又被称为“桃花夫人”。

完息夫人的故事就要回到开头提到的那两首诗了,杜牧的诗是:

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几度春。

毕竟息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坠楼人。

细腰宫就是楚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头两句说的是息夫人居住在楚国王宫里,面对花开花落,无言以度春秋的场景。后两句是议论,也就是杜牧对这事的观点,他说不知道息夫人是怎么死的,但毕竟息侯与息国的灭亡命运都是因你而产生的,从这点看你不在当时就殉节自杀,这就比不上后来坠楼的那个绿珠了。绿珠坠楼是《世说新语》里的故事,说绿珠是石崇一手培养的歌女,石崇就是那个爱给人比富的纨绔子弟,是个典型的暴发户,后来石崇为孙秀所杀,绿珠跳楼自尽,为主人尽忠了。先不说绿珠为石崇殉节值不值当,就杜牧本人而言,自己也说自己,“楚腰纤细掌中轻,赢得青楼薄幸名。”你既然也是青楼薄幸人,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情感忠贞的人,他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息妫呢?所以站在道学和男人的立场上理解息夫人是很困难的,只有站在真情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去理解那位息夫人。

幸好公元737年的那个晚上,岐王宅里,毕竟还有一个真情的人,他就是王维。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息夫人的处境真可谓两难,面对两个深爱自己的男人,一个因自己而做了亡国奴,一个对自己百般宠爱还生了两个孩子,真是爱又爱不得恨又恨不得。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是说虽然在矛盾里,虽然在两难的处境里,虽然内心有着无限的凄楚,她也要在沉默中慢慢地学会坚强,也要在爱与恨之间恪守自己最脆弱,却又同时最牢不可破的底线。所以我喜欢王维的这首诗。

一位作家的一段评论,他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男人的贞洁,而息夫人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则是属于女子的坚定。说的真是太好了。

佚名

赏析

     关于这首诗,孟棨《本事诗》记载了这样一个悲惨动人的故事:“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 ’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

任何一个具有正义感的诗人,当他面对这一现实,毫无疑问都会不满宁王倚仗权势霸占人妻的恶劣行径,同情饼师妻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命运。然而,在奉宁王之命即席赋诗的特殊环境里,如何做到既不发违心之论,又不致触犯宁王的尊严,却并非易事。王维这首诗避免对眼前事件作直接评价,而是借历史上息夫人的故事巧妙地影射现实,仅就选材而言,已显示出诗人的独特匠心。

息夫人是春秋时息侯的夫人,楚王听说了她的美貌便兴兵灭息,将她据为己有。她到楚宫后,终日不语,楚王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我一妇人,而事二人,纵然不死,又有什么可说的? ”饼师妻与息夫人身分虽不相同,遭遇却很相似,也同样不忘旧情而又敢怒而不敢言。以息夫人为题咏饼师之妻,确实再恰当不过。

以寥寥二十字的一首五绝,表现这样一个情节颇为曲折的故事,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诗人却运用巧妙精当的剪裁和高度凝炼的手法,举重若轻地完成了这一使命。他既不铺叙事件,也不展开议论,只从人物着笔,以此展示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也非面面俱到,而是捕捉了息夫人与饼师妻的共同特征——不言,加以点缀。前两句“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是女子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女子不因新宠忘却旧恩的心理活动,于此可见其忠于爱情的可贵情操。后两句“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通过细节刻画女子的外部形态。看花本赏心乐事,却泪水盈眶;楚王如此宠爱,而不与交言,女子内心的极度痛苦自不言而喻。所以,写外部形态最终还是用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两部分内在联系很紧,前者是人物行为的依据,后者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二者相辅相成,成功地塑造了 一位不慕权势、多情重义的女子形象。这些描写虽都出自诗人的想象,却切合情事,入情入理。诗人对女子的同情和赞美,对楚王(亦即宁工)的讽喻也尽寓其中。

此诗托古讽今,怨而不怒,故人称深得诗经《三百篇》之法,无怪在座的文士均为之搁笔。诗人借饼师夫妻离散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为后人提供了一定的认识价值,也是此诗传诵不衰的原因之一。题下小注云:“时年二十。”由此可知诗人年轻时代就已经显露出敏捷的才思和不凡的才情。

佚名

赏析

在诗歌创作中,典故的活用不仅能使诗作言简意赅,增大包容量,而且能以其与现实事件的巧妙吻合,加强诗作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历史感,使得读者在今古遥接的遐想中,受到深刻的启迪。王维这首题名《息夫人》的小诗,便具有这样的特点。

据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篇载 唐玄宗时期,“宁王曼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媚。王一见注目,厚遗 (赠)其夫取之,宠惜逾等 (宠爱的程度超过一般人) 。环岁,因问之: ‘汝复忆饼师否?’ 默然不对王召饼师, 使见之, 其妻注视, 双泪垂颊, 若不胜情。 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 ‘莫以……’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而诗人王维又适预其列,奉命作诗,当此之际,他没有就事论事 (那样会显得平庸,而且可能惹怒宁王李曼,招致不测),而是跳出一步,将视线移至历史深处,借楚王夺息夫人之例以喻今讽今。

息夫人是春秋时代息国君主之妻,后息国被楚国所灭,息夫人遂被楚王占为己有。但她在楚宫始终默默无言,楚王询问原因,她答道: “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在 《息夫人》 中,王维将此一复杂历史事件予以高度凝缩,开篇即云: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能忘”,是岂能忘的意思; 一个 “莫以”,一个 “能忘”,以强烈否定和诘问的语气,突现了息夫人的义烈心性,意谓不要以为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心满意足,我岂能忘掉旧日夫妻的恩情?这里展现的,既是对 “旧日恩”的无比眷恋,又是对 “今时宠”的深深鄙弃。是呵,今天的宠爱虽能给人带来荣华富贯,但却建立在欺凌弱小,蹂躏人格的基础之上; 昔日的恩情虽已永远逝去,但却以其无欺无诈的真诚而牢牢刻在人的心头。惟其是真诚的旧爱,所以令人永难忘怀; 惟其是强权者赐予的新宠,所以不能不使人感到侮辱并产生怨恨。由于一方面厌恶新宠,却因力量弱小而不能强行反抗; 另一方面难忘旧恩,却因其已然失去而无从再得,故而息夫人不能不怀着极度的凄怨痛楚 “看花满眼泪”,也只有以“不共楚王言”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内心的不满和仇恨。

然而,这又岂止是息夫人的凄怨痛楚、不满仇恨?在这描写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被宁王李曼强行霸占了的那位 “卖饼者妻”的身影,分明看到了她那“默然不对” ,“双泪垂颊”的痛苦情状。无今无以思古,无古无以鉴今,我们清晰地看到,正是在对古今同一类型悲剧事件相似性的有机组合中,王维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诗人的敏感心性,既赋予现实事件以深厚的历史深度,又赋予历史事件以强烈的现实色彩,并同时把它们凝铸于短短四句二十字的小诗之中,从而使之以巨大的包容量、针对性和感染力,产生出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难怪在王维作完此诗不久,那位宁王似乎也立地成佛,将 “卖饼者妻”“归饼师,使终其志”。

佚名


 

《息夫人》   [盛唐·王维·五绝]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不要以为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

今时宠:一作“今朝宠”。难忘:怎能忘,哪能忘。旧日恩:一作“昔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尽管面对着良辰美景,仍然是满面愁容,泪水不断,始终也不愿意和楚王讲一句话。

满眼泪:一作“满目泪”。

《息夫人》,这首诗有两个背后的故事:

息夫人是春秋时息国息侯的夫人,楚文王听说了她的美貌便兴兵灭息,将她据为己有。她到楚宫后,还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终日不语,楚王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我一妇人,而事二人,纵然不死,又有什么可说的? ”

 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载了这样一个悲惨动人的故事:“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 ’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

饼师妻与息夫人身分虽不相同,遭遇却很相似,也同样不忘旧情而又敢怒而不敢言。以息夫人为题咏饼师之妻,确实再恰当不过。就选材而言,也显示出诗人的独特匠心。

故此,诗人王维是借历史上息夫人的故事巧妙地影射现实中的卖饼者妻。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不要以为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

这是息夫人对楚文王的话,其实也是卖饼者妻对宁王的话。表达了贤良之妻对于结发丈夫的恩爱,但同时也是对掠夺责的谴责。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尽管面对着良辰美景,仍然是满面愁容,泪水不断,始终也不愿意和楚王讲一句话。

就是楚文王(也代指唐宁王)对待息夫人(也代指卖饼者妻)再宠爱,息夫人(卖饼者妻)也不放在眼里,既心中愤懑却又被迫无奈,满腔的反抗、无奈、凄惨,只有以五言的抗议“不共楚王言“来表达。

《息夫人》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巧妙而恰切地以息夫人的史事设喻,来描写卖饼人的妻子不忘旧爱。既吟咏了史事,又讽喻了现实,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而在沉默反抗的妇女形象,又抨击了这些由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而造成的社会悲剧。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