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路上的火车是怎么运行的,到列车工厂看个究竟

 铁道之旅 2018-05-01

铁路上的火车是怎么运行的,到列车工厂看个究竟


列车工厂

——铁路编组站和调车作业

博图角摄影师 蒋建雄 文/图

列车工厂的名词比较生僻,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它是不是车辆工厂的别称呀!不是的。它是不是建在列车上的工厂呀!也不是的。列车工厂是铁路业内赋予铁路编组站专有的形象代名词。铁路车站从业务性质上分,有客运站、货运站、编组站等。编组站是负责对货物列车解体,又按照不同去向重新“排列组合”成新列车的车站。具体而言,它要办理列车直通、到达、解体、编组、出发作业;还要检查货物装载情况,对不良状况进行整装作业等。

编组站一般建立在多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或大型企业区域内,是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车流集散和列车解体、编组的基地。它是一个完整、周严且复杂的系统,是机车工电辆等部门合成,密切配合协调动作的运输生产单位,也被称做“列车工厂”。它设置有行车的组织、指挥、调度部门,有实施列车解体、编组作业操作的生产单元,有机务段派遣的调车机车;有管理维护铁路线路、自动化控制设备(通信信号)、减速器的工务、电务人员,有对列车车辆进行技术检查的车辆检车人员,这几个部门安排在较大编组站的机构,通常都是车间(领工区)层级;为保障水电供应不中断,水电部门亦有三班倒人员驻站;为维护车辆、货物和设备安全,铁路公安局还设立了专门的派出所;为满足非机械的冷藏车补充加冰需求,还得有能够制冰的加冰所等等,不一而足。

编组站一般设置有到达场、编组场、出发场,根据规模和工作量,各种车场数量不一,股道线路条数不一,布局方式不一。例如有一级四场、二级六场、三级三场、三级六场等。比如柳州南编组站在2015年7月以前,站场布置方式是三级三场,反方向列车需绕行接入到达场,增加了列车数公里的走行里程,造成浪费、减损了效率。之后经过扩能改造变成三级六场,两个方向都有各自的解编系统,列车的解编作业非常顺畅、高效,日办理车辆数达到1.9万辆,是原来能力的2.3倍。编组站解体列车离不开驼峰,驼峰,是人为设计建造在到达场与编组场之间隆起的一个坡,造成它与编组场有一定高差,高差的差额根据具体情况设定。调车机推峰的速度产生的动能,加上高差的势能,使车辆从驼峰顶溜向编组场,进入预定的股道。现在柳州南站的自动化驼峰,由计算机控制,较之过去的机械化驼峰是极大的进步。

铁路上的火车是怎么运行的,到列车工厂看个究竟


本人从1988年起至2003年止,在柳州铁路局机关从事安全监察和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持有铁道部签章的安全监察证,方便出入站段、车间、班组履行职责。深入到编组站和不是编组站,但有调车作业的站场开展工作是“家常便饭”。根据工作需要我采集了许多生产作业的的影像,对于不是直接为工作服务和利用的影像也“顺手牵羊”装入“囊中”。星期天、节假日也跑到编组场拍摄我感兴趣的东西。退休后清理出来,发现当年那些不起眼的照片,是不可多得的宝贝,不是嫌那些照片多了,而是后悔当时拍的少了。它成为逝去那段历史的留真、写照,时间过去,岁月过去,青春年华不再,物是人非往事如风,唯有照片得以见证。

我每每到编组场,都被那繁忙景象所冲动、震撼:驼峰上,左手拿着计划单紧握钢叉的小伙子,一路小跑速度与正在推峰的车列一致,非常娴熟地提钩,让车辆一辆跟着一辆溜向编组场各条股道;经雷达测速,靠高压风力为动力的缓行器突然动作,对溜过的车辆轮对猛然一夹,发出嘎嗤的刺耳巨响,噪声可传出一公里以外,制动轨与车轮挤压磨耗产生的金属细末飞扬,味道非常难闻。恶劣的工作环境,对现场职工身体健康不利,他们靠责任心和吃苦精神,默默地忍耐、坚持!驼峰溜放作业,必须头脑清醒,反映敏捷,动作麻利,有条不紊,不能出错。如有提钩失误,车辆就会进错股道,调车机要下峰返钩,就会耽误时间,影响效率,这是调车组、调车机及各方面都不愿意看到的。

当车辆进入减速顶区,就听到滴滴多多有节奏的油顶与车轮顶撞的声音。在柳州南站,峰下的缓行器叫大缓和小缓,股道里布置着减速顶群。它们的设置都是为了调控溜放车辆的速度,让车辆停在合适的位置,也是为了避免溜放的车辆与股道里停留的其它车辆重撞。

铁路上的火车是怎么运行的,到列车工厂看个究竟


柳州铁路局(现为南宁铁路局)一些不是编组站的车站的调车作业都是平面调车作业,全靠人工承担,而黎塘北站等站虽然是机械化驼峰,但是还不能离开人力,在溜放作业,车辆集结后,人工的作用不可替代,调车组(包括调车长、连接员、制动员)依然活跃在一线。在编组场,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身姿矫健、手脚灵便的青年人在车辆爬上爬下,在高高的闸位上手握手闸闸盘转动上闸。这是一项高危度的工作,危险的岗位,是吃“青春饭”,靠精明、凭体力,讲究技术技巧的行当,“傻大粗”不能干。工作中如若精力不集中、神情恍惚、体力不支,或是违章操作,不实行作业标准化,就可能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和行车事故。调车是露天作业,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夏日里车辆滚烫能让紧握铁梯、铁杆的手起泡;寒冬腊月北方的调车组兄弟穿得多,手脚僵硬,身体灵活性降低,作业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伤亡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但因作业本身危险系数大,防不胜防,年深日久不论哪个编组场,多多少少都会有此类事故发生。

在铁路系统内部,对于调车工作的内情心知肚明,“有女不嫁调车郎”的说法,奇缘盖出于此。面对现实,一些父母不愿意让儿子干调车,一些青年也不愿意从事调车作业。能坚持在这个岗位熬过青春岁月的小伙子,相当于铁路系统的“海军陆战队”,绝对是聪明过人、身手不凡的好儿男,姑娘嫁给他一点也不冤。通常车站非常重视和关注调车组人员的思想、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困难,稳定他们的情绪。记得时任柳州南站副站长、我在局团委时的领导,西南交大团干班的党支部书记同窗黄世全,曾经在一个晚上从车站风风火火地跑来我家,找我爱人帮助安排一位调车组同志的爱人到铸造厂工作,当时我爱人是这个厂的支部书记,副站长亲自跑班组工人爱人的工作,可见车站对一线职工的困难有多重视。调车组人员近乎是拿肉体来拼、拿生命来搏,多关心照顾一下是应有之义、情理之中,这也是铁路系统各级领导的共识。

铁路上的火车是怎么运行的,到列车工厂看个究竟


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就挖掘了最大的生产力。只要调车组人员这部分最基层最关键的骨干不掉链子,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编组场就能活络起来。就可以保证溜放不错线路,速度控制精准,连挂轻柔不撞重钩,编组作业既安全又有效率。调车作业是体力活,当然也是脑力活,是很有讲究的细致活。什么车不能过峰,什么车不能溜放,什么车要有隔离车,哪个车要加冰,哪个车装载不良,哪个车要扣修,都要一清二白,丝毫不能马虎;列车编组要按计划尽可能编成直通车和方便沿途车站甩车的列车,这就是优质列车。编组场的工作,离不开有关人员制定的日班计划、阶段性计划、驼峰溜放计划,调车钩计划。离不开驼峰信号楼操作员的操控,离不开产生动力的调车机车,离不开大缓、小缓,离不开通信信号、自动化设备,离不开列检对编成的车辆进行技术检查,不放行有故障的车辆。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基本的、基础的条件,就是站场锃光发亮的轨道、线路,没有它,一切免谈。所以说,铁路是一台互相配合的联动机,从编组站的运作就可见一斑。有了方方面面的协同配合,才能实现解体快、编组快,减少车辆的停留时间、周转时间,提高效率,确保安全正点发车,使编组站真正成为“优质高产”的“列车工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