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像美术课一样的写作课”

 昵称2530266 2018-05-01

2015年以来,我每个夏天都在讲写作。我讲的方法跟传统的“写作课”很不相同。我从自己的“实战经验”出发,想出了一个有趣又有用的教学方法。上课之余,我把这些写成了一个系列的文章,发在“腾讯·大家”的专栏上。


似乎很多人都觉得有用,不仅文章被到处转发,也收到好些邀请,请我去讲课,讲写作。


讲课邀请我都拒绝了。到目前为止,我只给这个特别的“暑期大学”上课。


我是水瓶座,害怕重复,最怕不新鲜。


其实很不适合当一直讲同一门课的老师。


写文章适合我,文章写的时候总是新的。


好些朋友们常问起我,想了解我这门课,我就把这系列的稿子重贴在这儿。









 

非虚构,作为一种解决之道


———“像美术课一样的写作课”之一


西门媚/文



 

 

 

當我聽說要給這三十幾位學生講寫作的時候,我費了好一番思量。


這是一群不一般的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有北京、上海、廣州的學校,中原內陸的學校,也有香港的學校。有學經濟的,也有學法律的,有新聞和中文的,等等,還有一些理科生。


年齡也不同。最大的已經讀完大四,最小一名的才參加完高考。


但他們也有共通點。他們是自己報名來參加這個遊學班的。他們想找到一些在他們所在的學校里沒有的東西。他們比普通的同齡人更有意識地追求知識,期望開闊眼界。


面對這樣一群起點、經歷各不相同的學生,怎樣教他們寫作?


是講小說寫作嗎?就像國外常見的那種創意寫作班?


“創意寫作”當然是一種可以推廣的小說寫作技巧,一種速成之法。但對於這些沒有特意立志要以寫小說為業的學生來講,這種技法就好比麥當勞烤雞翅的工藝流程,對於其他人來說,是沒什麼用處的。況且,在我看來,想當好小說家的人,就像想當好廚師的人,也是用不上快餐店的食品加工流程的。


“創意寫作”說到底,是教人如何“虛構”。對於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虛構不成問題,難的倒是“非虛構”。


這是我長期觀察出來的。


我知道很多十多歲的孩子,喜歡寫奇幻的東西。他們愛讀奇幻作品,自己寫作也是如此。就好像更小的孩子,喜歡童話。


我十歲的侄兒,開始寫科幻小說。寫外星文明入侵地球。我好友的女兒,十二歲的時候,開始寫奇幻故事。寫地球上的美女和某個星球的王子相遇。


好些少年成名的作家也是如此。他們早期的作品,都是飛天玄火,各種穿越,讀來只覺飄飄渺渺,不着實地。


他們的作品,往往被同齡人喜歡。因為同處那個年歲,心目中的世界,有一大部分都是由幻想構成。


但有自覺的少年作家,慢慢會意識到這一點,隨着年歲和經歷的增長,隨着理解生活的深入,他們的作品會變得踏實起來,儘力和周遭的世界接壤。只是有這種意識和能力的不算多。


因此,在我看來,青年人最難有的能力,便是對他人世界的了解,最需要拓展的,便是對生活的認識。


如果這方面得到加強,那將甩同齡人一大截。不僅是寫作的能力,也是對世界的理解認識,也會直接加強對各項事物的判斷能力。


當然,這非常難。我在那個年齡,也是一樣,心中充滿了幻想,對真實世界的觀察理解能力很弱。一步步摸索,走了好多彎路,花了好多年。創作真正起步,已經是工作了好些年之後。


如果當初有老師這樣提點,不知會不會有所不同。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善於講故事,講起來活靈活現,但卻從不下筆。他說,他一直想寫小說,但總覺得對所要寫的生活沒有理解透,沒有把握,所以遲遲不能開始。


聽他這說法,已經聽了十多年了。估計他還是會一直等下去。


這種觀點,我是部分贊同的。沒能好好理解,沒有想清楚,的確沒能力呈現。但是,理解力是可以提高的。通過觀察,也通過寫作。


觀察與寫作最好的練習途徑,就是“非虛構寫作”。


當我明白我應該對學生們講解非虛構寫作的時候,其它很多重要理由也一一浮現出來。


比如,我們的應試教育里的寫作訓練,最重視的是議論文的寫作,卻一直忽視記敘能力。議論文,不論是從教學還是考試評判,都是比較容易做到標準化的。評論文章可以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但是,記敘文才能加強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從對自己的理解,到對他人的理解,以至理解更廣泛的世界。


從我對這群學生的了解,他們屬於對政治比較感興趣的,有理想的青年。他們關注政治與社會的變革,也關心哲學思考。正因為如此,我認為,如果他們能加強對真實世界的認知,對他們今後的思考與行動也是一個極有益的補充。假設是面對一群對“純文學”熱心追求的青年,也許更應該給他們開設的課程是政治與思想方面的內容。


這兩個理由,我沒有跟同學們講。其它還有幾個理由,我在課堂上會一一引出。


在課堂上,我是從幾個問題開始。


“你現在還在讀文學作品嗎?喜歡的作者是誰?心目中最好的文學作品是什麼樣的?現在有沒有進行寫作?寫作的困難是什麼?”


這幾個問題,好像跟非虛構寫作沒什麼關係。學生們一個個回答下來,卻被我引進了包圍圈。


前三個問題,我跟他們介紹我喜歡的幾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多麗絲·萊辛、奧爾罕·帕慕克。從這裡,我跟他們介紹,這幾位了不得的作家,作品既有超現實的魔幻能力,也有緊貼現實直面現實的功夫。我跟他們介紹馬爾克斯的兩部精彩的非虛構作品:一部是他最早的作品《一個遇難者的故事》,28歲的馬爾克斯以這部長篇報道質疑政府,導致報紙關閉,自己流亡海外。一部是他獲諾獎之後的作品《電影導演歷險記》,講述流亡的導演回國拍片的故事。


這兩部作品,不僅精彩非凡,同時還有鮮明的抗爭意識。




除了西方作家,我也向同學們介紹中文作家。能夠與世界優秀作品並肩的中文作品,其實是一些非虛構作品。比如巫寧坤的《一滴淚》、高爾泰的《尋找家園》、鄭念的《上海生死劫》、王鼎鈞的回憶四部曲等等。


在聽了這些作品與作家的介紹之後,我明顯感到了這群思維活躍的學生被帶動了。


中文和新聞專業的同學表示,他們學校里,沒有“非虛構寫作”的內容。

這正是我想達到的效果。


非虛構寫作,不僅是一種寫作手法,還是一種看待現實的方法。它不僅跨界新聞與文學,它還提供一種解決之道。


如何進行非虛構寫作的訓練,我想出了一個有趣又有效的辦法,要像畫畫一樣寫作,要把寫作課當成美術課來教。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