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忽视的创伤 | 孩子不想上学的背后

 残云伴鹤归 2018-05-01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前半句表达的是共同,后半句是差异,前者衬托后者而存在,然而托尔斯泰想要强调的差异,在中国却有了些许“变化”。


当今的中国,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为了被环绕的中心,因此家庭中的“不幸”也大都由孩子而呈现出来。这些“不幸”中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厌学。之前曾播出过的纪录片《镜子》,就讲述了这么几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的故事。厌学成为了当前家庭教育一个重要问题。



01

什么是厌学?



在心理学中,厌学通常指学生对学习持有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傅安球, 2002)。


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毫无兴趣、厌恶学习,把学习视为负担,害怕考试,厌恶书本、老师和学校;在行动上,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逃学,乃至辍学;更有甚者在生理上会出现头痛、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晕、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情绪失控等,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偶尔出现抱怨“学习好累”、上课不听讲,不交作业,这些短暂性的行为或想法,是和厌学不一样的,这些表现通常是厌学情绪,它有时是孩子排解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但也需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闫万龙, 2007)。



02

孩子不想上学的背后——隐性创伤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关于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如何获得成长的温暖影片。我们将以此影片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伊夏的小男孩,他就如夜空中千千万万的星星般,只是一个普通的三年级小学生。


但是,他却又是一颗孤独的星星,因为他有学习障碍。在学校里,他受到老师的责骂、同学的欺负,没有朋友,只能躲在角落里偷偷擦拭嘴角流下的血;在家里,他有一位强势的爸爸,认为分数代表一切。在爸爸的培养之下,他的哥哥成绩优异,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相比哥哥的优秀,伊夏更加无法得到爸爸的欢心。而他的妈妈是一位焦虑的母亲,一心希望伊夏能够成为像他哥哥一样优秀的好学生。


这样的生活让伊夏感觉越来越不开心,对学习也丧失了兴趣。



实际上,没有孩子会无缘无故的不想上学,出现厌学情绪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某些被忽视的隐形创伤,这通常涉及四个方面: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孩子个人


社会因素


伊夏虽然学习方面存在困难,但是他却有着更丰富的想象力和绘画天赋,但是家长和老师只看重他的分数,忽略了他其他方面的才能。伊夏在古板的学校生活里并不快乐,他只能选择逃课出去感受大自然,去寻找他眼中的美,那些在水里游着的小鱼儿,脏兮兮的小水坑以及一切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物,在伊夏的眼中却是充满色彩的。



伊夏的父母和老师对他的高要求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当选拔人才唯分是用,素质教育依然抵不过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这种重成绩轻能力的人才选拔标准容易导致学生厌学


“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找不到好工作。”社会在评价学生时,往往过分看中学习分数而忽视学生的能力水平,致使大部分能力强而一时成绩略差的学生得不到公正评价而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情绪(蔡桂芬, 2007)。


而社会因素的发展就会直接的使学校和家长们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忽视素质教育,只看成绩,对课外活动不重视,孩子没有机会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长此以往,孩子极有可能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家庭因素


尽管伊夏本身就存在学习困难问题,但是父母依然对他有着严苛的高标准,希望他能像哥哥一样优秀。



家长作为孩子主要的亲密对象,其对孩子的期望水平往往对孩子的学业以及生活方方面面有重要影响。对孩子过高或过低的期望或者是心口不一的行为,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厌学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能力,为孩子带来过重的心理压力与繁重的学习任务。同时,家长的高要求使得孩子易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当孩子经常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易产生挫败感,继而丧失自信心和进取心,厌学情绪随之产生。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低,学生失去了追求的动力,不愿意在学习上吃苦,敷衍、逃避学习的行为就有可能出现。有些家长虽然表面上看重孩子的素质教育,但总是在孩子面前唠叨分数的重要性,也会使孩子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是好。


此外,父母冲突较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有可能产生学业不良等适应性问题(Harold, 2007)。这是可能是因为父母的感情不和、频繁冲突,会给孩子带来难过、自责、等负性情绪,从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已有研究证明,父母婚姻质量越低,孩子越有可能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王美芳,2010)。


学校因素


后来,伊夏的父母为了伊夏能够取得好成绩,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在新的学校里,老师总是一板一眼的,学生也是一板一眼的回应老师,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学习生活,天马行空的伊夏在这里被压迫,被嘲笑,变得越来越沉默不语。



学校作为孩子直接接受教育的地方,对孩子影响深远。若老师教学中采用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教育学生。这种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和厌学情绪,难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从而导致厌学。此外,学业负担过重,每日过多的作业、任务,也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


个人因素



伊夏存在学习障碍,这对他来说学习课本知识本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除此之外,很多潜在的心理困扰也会让孩子表现出厌学的行为。


例如有些孩子因为害怕在学校被欺凌因此选择逃避去学校这个让他觉得不安全的地方;有些孩子因为担心自己在学校的表现会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或者老师的指责因此不想去学校这个让他们感到焦虑的地方;


有些孩子会把学校发生的一切不好事情都内归因于自己的失败,导致自己的学习兴致低下、自信心弱,做事郁郁寡欢,不愿意再去学校学习;还有的孩子在学校受到过创伤性的经历,每次回学校都会让他觉得没办法集中注意力、没办法和老师学生相处、学校是一个让他们想要逃离的地方…


还有其他种种内在的情绪因素和外在的行为因素都会导致厌学这个行为表现,而理解厌学的根源就需要更多的去了解孩子本身



03

孩子不想上学我们能做什么?


1.正确评估孩子的学习能力,确定合理的成长目标。


对于伊夏来说,读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当父母和老师把知识强加给他时,他无法消化吸收。然而转学后,尼克老师发现了伊夏拥有丰富想象力的特点和他绘画上的特质,找到了适合伊夏的学习方法,帮助伊夏获得了成长。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是他们忘了自己曾经是小孩。老师和家长要明确“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数理化,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他们的成长都有着自己的轨迹。


孩子或许不太懂成人世界的规则,但是他们却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兴趣特长等综合考虑,为孩子分阶段制定科学有效的成长目标,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随着小目标的逐渐积累,最终实现大目标(訾世华, 2013)。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尼克老师在教伊夏拼写时,运用拼图、画画、捏橡皮泥等方式,激发起伊夏的兴趣,让他学会了拼写和阅读。



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建立的兴趣点来产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又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它会促使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并主动克服学习中产生的问题(Cooper, H., Steenbergenhu, S., & Dent, A. L. , 2012)。因此,在学习中要不断积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自身的内在驱动力,通过增加学习效率来减少课业负担。


3.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小就生活在老师的指责和同学的嘲笑中的伊夏,从未被老师表扬过,直到尼克老师在课上肯定了伊夏,这让伊夏逐渐建立起信心。他开始愿意在课上积极回答问题,这种信心带给他披荆斩棘的力量,让伊夏最终在全校的绘画比赛中获得冠军。



老师和家长要注意批评的场合和尺度,要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指责。对孩子取得的进步要给予可定和表扬,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始终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的任务,并且会完成的很好,然后慢慢的学会适应学校生活(曾红, 2013)。


4.把父母的问题还给父母。


纪伯伦在他的诗《论孩子》中写道:“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要向他们学习,而不是使他们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昨日流连。”

 


当父母把对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时,要了解到父母是孩子生活的引导者而非决定者。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不应该成为实现父母愿望或弥补父母遗憾的“替代品”。生而为人,孩子们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不妨多了解孩子对于学习的想法,并在充分尊重孩子想法的基础之上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指导孩子进行正确的学习价值观(Epstein, J. L., & Van Voorhis, F. L. , 2001)。


5.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爱。


从孩子生命伊始,家庭就开始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了。有研究发现,如果孩子能够免受父母冲突的伤害,得到有爱的、可靠地、持续性的养育,那么他们就更可能幸福成长(罗兰·米勒, 米勒, & 王伟平, 2015)。因此,父母要注意不要让成人之间的问题影响到孩子,不要把孩子牵扯到夫妻之间的冲突中去,为孩子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6.可以带孩子在一些心理测评机构或者心理咨询机构做测评,对孩子的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判断孩子的厌学的背后是否有一些心理障碍的问题。只有找到厌学背后的原因,才能解决厌学的问题(北师大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预约电话010-58809250)。




最后,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它们看似平凡而渺小,却隐藏着巨大能量。尽管有时它们会被乌云遮住光芒,隐匿在深蓝的夜空中,但我们要相信,有了爱与自由,它们终将会在自己的轨道上绽放独一无二的光芒。





作者 | 袁雷、杨烁

责编 | 陈师韬、徐非儿

美编 | 杨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