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高中语文,精读名家散文,学习分析记事文章,练写记叙文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5-01

今天要以王充闾2009年的一篇散文《冰原上的盛会》为例子,讲一讲记事类散文怎么写。

这是在分析一篇文章,同时也是写作的指导。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反可逆的过程。

写作的客观条件

先说王充闾这篇文章写作时的几个外部条件:

1.事件背景。

散文的内容是关于民俗的。写的是吉林松原市查干湖的捕鱼节。当地多民族聚居,游牧、渔猎、农耕文化融合无间。其中冬季的捕鱼活动,起源甚早,盛行于辽、金两代,历史很悠久的。如今要发展旅游,其操作规程,捕鱼工具、也都沿袭从前的风习。

2.事件经过结果。

那天天气很冷,王充闾等应邀前来作家们,吃过早饭就到了一望无际的冰面上。人差不多都站满了。捕鱼前有“祭湖”、“醒网”仪式。然后就开始下网、捕捞了。整个过程其实很简单,时间却比较长,待网全部拖出,冰上堆起高大的鱼堆,游人已经开始散去,日影也西斜了。就这样的事,如写成文章?

3.写作的现实意义

当时吉林作协和松原市希望能在《人民日报》发篇文章做宣传。

4.面临困难:

文艺副刊要求篇幅只能在两干字上下。而且,这里经举办多少届捕鱼节了,作家年年写, 创新很难。王充闾想出奇制胜难度很大。

5.破局想法:

但创新也不是没可能。王充闾这样做的:立意的两点,一是回归传统,突出原始的民族风情;二是打生态牌,打绿色牌。这两方面当时都很吸引眼球。

素材的组织,也要与众不同。

文章内容分析

王充闾把文章写成了,全文两干多字,分为十个自然段。前三个自然段写散场后的场景。

初高中语文,精读名家散文,学习分析记事文章,练写记叙文

读文章会发现,捕鱼节无疑是一个盛大而欢腾的节日,但作者更倾向于将它看作一出货真价实的野台大戏,因为它彰显了典型的劳动艺术,而且带有规范化的程式。冰原是大舞台,全副毛皮装束、英风飒飒的渔夫们,则是戏剧的主角,他们身旁两千米长的拉网呢,便成了道具,数以万计的游人,则成了的观众。

戏演完之后,一切皆如潮水般地退去了,冰面只留下冰窟窿和鲜鱼。寻常的场景,被作者处理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加了许多修饰限定的词语,显得细腻而逼真,情感也充溢其间。

到了第四自然段,才开始交代捕鱼节的有关背景,追述捕鱼节的由来。

初高中语文,精读名家散文,学习分析记事文章,练写记叙文

五、六、七三个自然段写回归传统,保持原始的捕鱼方式。怎么写?不能空对空地议论,或者只用叙述语言交代,要有形象,有描写,这样才能生动感人,像是身临其境。

初高中语文,精读名家散文,学习分析记事文章,练写记叙文

写开湖仪式,先是“祭湖”,闷声闷气的法号响彻晴空;喇嘛们列队诵着经文,祭师们戴着鹿、牛、鹰、虎等原始图腾面具、跳着查玛舞,祈祷湖神保佑渔民富庶安康和水下精灵永续繁衍。“醒网”仪式,查玛舞围着冰洞来跳。然后,依照传统习俗,进湖开网的渔工用大碗喝“壮行酒”,吃奶干、炒米。酒足饭饱之后,喜炮齐鸣,一支浩荡的队伍奔赴“冬捕”现场。同样,捕鱼工具、捕鱼过程,突出保持固有传统——把长达两千米的拖网送进事先打好的冰窟窿里,十分费事;最后,在另一端用马匹来转动绞盘来拖拉冰下的渔网。这种传统习俗,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之所以用马拉,是考虑到马在冰面上震动较小,如果机器轰鸣,会影响鱼群的安定。

初高中语文,精读名家散文,学习分析记事文章,练写记叙文

八、九两段,集中写保护生态环境,也都是通过描写人物、故事来展开的。

初高中语文,精读名家散文,学习分析记事文章,练写记叙文初高中语文,精读名家散文,学习分析记事文章,练写记叙文

最后一段结尾,以抒请的笔调揭示了这次活动的意义、价值:

初高中语文,精读名家散文,学习分析记事文章,练写记叙文

参考资料:王充闾著,秋窗漫笔,万卷出版公司,2016.06,第255-258页

专注于初高中语文和英语学习,出自一线教师之手,每日更新,仅一两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