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写诗常用的一些技巧

 杏坛归客 2018-05-01


一、“见微而知著”


      就是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事物概貌。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写桥边的野草花和飞入百姓家的燕子,来衬托王谢两大家族的衰败。再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通过写送信人临行时又打开信封这个细节,来反映诗人当时心镜。


二、“情景交融”,就是巧妙处理情和景,

使之和谐统一


      1、触景生情。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例如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达到了情与景的一致和融合。

      2、缘情写景。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这一景物或违场景,也染上某种感情色彩。古人称之为“有无 之境“。例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都因为有诗人自己的感情,而写眼前的场景。

      3、情景分列。就是写景的部份和抒情的部份分开写,表面上看分得很清,实际上是情景一致的。这里有上半句写景,下半句抒情,或上半句抒情,下半句写景;上一句写景,下一句抒情,或上一句抒情,下一句写景;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或前二句抒情,后二句写景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4、寄情于景。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也有情在。叫做寄情于景。例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看上去只有写景,并未发意,实际上是诗人自己的感情在流露。

      5、景略情在。就是把景略去,直接抒怀。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风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里没有写景,但并非无景可写。


三、“蕴情蓄意”。含蓄,

把诗人的感情蕴蓄在字里行间


      1、化景物为情思,语绝而意不绝。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言尽意未尽。

     2、托物起兴,意味深长。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借红豆抒发情感。

     3、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人有无限感慨,但且没有一个字提到感慨。

      4、欲言又止,欲说还休。如鲁迅所说:“刚开了头又煞了尾。”例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人想说什么,且没有说。


四、关于用典故


      用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有明用、暗用、反用,也是诗词中常见的。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里的“楼兰和“长城”都是用典明志。。

      清代孙麟趾有过一段话,是讲填词的,对写诗也有一定的借鉴:“词须累改,词成录出,粘于壁,隔一二日读之,不妥处自见,改去仍录出粘于壁,隔一二日再读之,不妥处又见,又改之,如是数次,浅者深之,直者曲之,松者炼之,实者空之,然后录呈精于此者,求其评定,审其弃取之所由,便知五百年后此作之传与不传。”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凡诗之妙处,全在于空。”前人还有一说法“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王国维主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故写诗词不宜写得太实在,宜曲一些,虚一些,浪漫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