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名医如何巧用益气补血的八珍散

 胸怀大志189 2018-05-01

导语:要说气血双补的名方,当然要属八珍散了。


八珍散


别名:八物汤、八珍汤、女科八珍丸。

药物组成:当归一两(去芦),川芎一两,熟地黄一两,白芍药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去皮),白术一两。

 

功效:调畅营卫,滋养气血,补虚损,进饮食,退虚热。

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昏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妇人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崩漏不止,胎萎不长,或习惯性流产;外证出血过多,溃疡久不愈合者。脐腹疼痛,全不思食,脏腑怯弱,泄泻,小腹坚痛,时作寒热。妇人脏躁,自笑自哭。伤损失血过多,或因克伐,血气耗损,恶寒发热,烦躁作渴。气血俱虚,口舌生疮,或齿龈肿溃,恶寒发热,或烦躁作渴,胸胁作胀,或便血吐血,盗汗自汗。肝脾气血俱虚,不能养筋,以致筋挛骨痛,或不能行履,或发热晡热,寒热往来。溃疡。妇人胎产崩漏。眩晕昏愦,或大便不实,小便淋赤。

 

制备方法:上㕮咀。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

备注:八物汤(《医学正传》卷三)、八珍汤(《外科发挥》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女科八珍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又名“八珍丸”(见《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来源:《瑞竹堂经验方》卷四。

 

    1. 伤手出血后胁胀(薛己医案)

    李进士季夏伤手,出血不止,发热作渴,两胁作胀,按之即止。此血虚也。用八珍加软柴胡、天花粉,治之顿愈;更用养气血之药,调理而痊。(《正体类要·坠跌金伤之验》卷上)

 

    2. 内伤发热头晕(吴楚医案)

    汪右老盛使(名义贵)空心自郡中归,又复冷水洗浴,夜即发热,次日发晕之极。云是感寒,索发散药。余诊其脉,浮缓无力。余曰:此空虚之极,非感寒也。为立方,用八珍汤加黄芪。汪右老恐予有误,嘱再斟酌。予复诊之曰:断乎不差,如用补有误,我当罚。

    依方服二剂。因参少,虽少效,尚未愈;第三日有参二钱,嘱令尽参作一剂服下,诸症顿失。(《医验录》初集)

 

    3. 劳倦内伤发热(吴楚医案)

    辛巳夏日,潜口汪玉扆兄,发热头微痛。前医疑是感冒风寒,用表散药,热不退。以为剂轻表不尽,又重表之。直服表药六剂,汗大出,热不退而更甚,头本痛而加昏,四肢软倦,饮食不进,汗时出,心作慌,始彷徨迎余诊视。其脉虚大无力。余曰:此劳倦内伤发热,非外感也。如此弱质,何堪误表六剂乎?急与八珍汤,倍当归、黄芪,用人参二钱,黑姜八分。服一剂,是夜热便退,头亦清爽不痛;服二剂痊愈。(《吴氏医验录全集》二集)

 

    4. 崩漏(程明佑医案)

    一妇病带下不止,医投调经剂,血愈下。复投寒凉药,遂下泄,肌肉如削,不能言,四肢厥逆。程诊其脉,细如丝。曰:阳气微而不能营阴,法当温补。阳生则阴长,而血不下漏。遂以人参二两、附子三片,浓煎。一服手足微温,再服思食。继服八珍,四十剂愈。(《古今医案按·女科》卷九)

 

    5. 产后发热(怀抱奇医案)

    一女子产后去血过多,乃发寒热,肢冷脉微。余以八珍汤入姜、附,一剂而寒热止,数剂而食进神旺,遂得霍然。(《古今医彻·女科》卷四)


以上内容选自《历代名医时方一剂起疴录》。



本书在汗牛充栋的古今中外历代时方医案文献中披沙拣金,严格筛选出“一剂治愈”,或是“一剂显效”的验案,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写照,而且还反映了医家的临床经验及思维活动。因其中又包括了对经典时方的阐发、具体疾病的辨证分析、时方的加减应用、药物性味功效的探讨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浓缩、涵盖了中医理论和临床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时方医案的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古今中外历代医家学术思想的掌握以及临床各学科的深化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