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大师们如何把自拍拍成作品!

 zzm1008图书馆 2018-05-01

自拍

说自拍现在风光无二毫不为过。自拍照充斥着每一个社交网站,从罗马教皇到美国总统,再到活跃于微信朋友圈里的人们,几乎每人都在上传自拍照。可是,仔细追究,你会发现自拍并不是个新鲜事物。而是随着摄影术的诞生、发展一直持续至今。

当照相机的取景器对着自己的时候,摄影师既是拍摄者,又是被摄者。虽然只是一个自拍动作,从最终得出的照片中,我们却能寻找到摄影师独到创作的风格延续,其中有些甚至成为了摄影史上的名作。所以,别慌着朝镜头四十五度角仰望或是比划剪刀手了,先来学学摄影师是怎么把自拍拍成名作的吧。

“最早”的自拍照

罗伯特·科尼利厄斯(Robert Cornelius)

1839年,在世界上第一张有人出现的照片诞生1年之后,摄影先驱美国摄影师科尼利厄斯拍摄了一张虽然画面模糊却见证了历史的照片。

英国每日电讯报在刊登这张照片的时候还记录了照片背后有趣的故事:在10月的一个晴天,科尼利厄斯在他父亲位于费城栗街的煤气灯进口公司后面架好了相机。在拿掉镜头盖之后,他迅速跑进画面,端坐了超过一分钟时间,然后重新盖上镜头盖。他拍摄的这张照片成为了历史上第一张自拍照片,同时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成功的人物肖像照片。

“最风光”的自拍照

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

比顿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摄影家之一。除了摄影师这个身份,他还是成功的服装设计、艺术指导,并因此3次捧走奥斯卡“小金人”。能够被比顿记录下来的人物都是时代巨星,从电影演员、戏剧明星到作家,甚至王室成员。当然,他也曾在二战时作为战地记者,独自远赴中国、印度和埃及等国家,记录下了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和战地作家在那个特殊时期与环境下的特殊印象。比顿的这张自拍便是拍摄于滚石乐队创始成员之一的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的家中。

“最敏锐”的自拍照

哈里·卡拉汉(Harry Callahan)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评价卡拉汉:“他的作品具有完美而严格的训练,是非常理想的唯美的简洁。”卡拉汉的作品至今仍会被人津津乐道,也是因为他善于敏锐地将日常生活的事、物净化成一种本质化的形态,呈现一种幻想或者说印象般的独特样貌。在这一点上,他赶超了同时期的摄影师。在这张自拍中,卡拉汉仍不忘加入一点自己的心思:倒影让上身和腿重叠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一如他在创作上的探索和实践。

“最先锋”的自拍照

弗朗西斯卡·伍德曼(Francesca Woodman)

成长于艺术家庭的伍德曼从小就对摄影相当有兴趣,13岁作品被媒体刊登,从大学起就频繁参与联展和个展,但令人惋惜的是少年得志的她年仅22岁就自杀身亡了。伍德曼通过移动相机或长时间曝光的手法使女模特或自己的面孔与环境融为一体,将摄影作品当作日记,向人们展示一个观看她或她观看自己的方式。作品中看似凌乱随意的场景,实际是伍德曼的有心设计,她通过自己身体的表演,以独特的洞察力,大胆探索摄影表现的真实与虚构、外在与内在。

“最坦然”的自拍照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坎宁安以人像和花卉摄影闻名,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f/64摄影团体主要成员。早在20世纪初女性解放运动尚未开始的年代,她就在西雅图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且此后一直鼓励女性加入,还撰写过一篇关于女性从事摄影行业的文章。这张《吉尔里街上的自拍》拍摄于坎宁安近八旬时,虽然年事已高但在自己镜头中依然显得自信沉着,没有像她拍摄人像时精致的构图,而是巧用杂乱环境中的一面窄镜毫不掩饰地拍摄下自己苍老的样貌。

“最会演”的自拍照

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

舍曼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模特就是自己,而且是把自拍打造成艺术作品的代表。担任电影导演的经历让她能够在镜头前把自己完美塑造成身份各异的一个个人物。她的作品经常有着无意识的表情、浓妆和过度饱和的色彩、舞台般的灯光。早期作品《无题电影剧照》,每一件似乎都尖锐地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某些时候她更刻意女扮男装,颠覆既有的女性或男性印象。近年的新作中,舍曼依然维持一贯的风格,将自己扮成丑角,拍出戏剧味浓厚的图像。

“最懂人”的自拍照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阿维顿的职业生涯被苏珊·桑塔格列为“上个世纪职业摄影的典范之一”,以时尚摄影起家的他,成就远远超出了这个领域。他21岁就开始为时装杂志工作,担任首席摄影师。阿维顿从事摄影的兴趣一直在人身上,他很重视摄影师与拍摄对象的关系。在他看来,拍摄一张照片,重要的是他对拍摄对象的兴趣,摄影师和被摄者之间应该是有故事的。就像这张照片,阿维顿让自己入镜,但和模特的互动才是他关注的,并且延续其一贯的拍摄方法:摆拍,但不刻意掩饰,让背景显得纯净,设法避免闪光灯在背景板上留下阴影。

“最理想”的自拍照

罗伯特·梅普勒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

说到自拍,估计没有哪位男性摄影师敢和梅普勒索普比高下。他本就擅长将理想化的男性美转化到相纸上,因此镜头下的男模特都有一种优美刚健、比例恰到好处的身体外形,而他更是通过精湛的用光与构画处理,来刻意强调这种外在的形体美。相对于激进的内容,他采用的表现形式却显得相当古典。而在梅普勒索普的大量自拍中,他更像是在镜头中塑造内心的自我,从青年时的妖娆、恣肆,到老去时希望与死神争夺时间的渴望。

“最受伤”的自拍照

南·戈尔丁(Nan Goldin)

戈尔丁称得上是当下甚为流行的“私摄影”的鼻祖。她与各种自我放逐于美国主流社会以外的青年人共同生活,并在这期间,怀着“自己记录自己的历史”的愿望,开始以摄影方式如实拍摄他们的群体生活,不做任何修饰,赤裸裸地展示了边缘青年的生活实态。这张她被男友打得鼻青眼肿的形象被收录于1986 年的摄影集《性依赖的叙事曲》中,引起巨大反响,开创了一种大胆地将私人生活纳入纪实摄影视野的新体裁。

“Selfie”的来历

“Selfie”的来历

2013年11月18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发布2013年度热词“自拍”,解释为:人们为自己拍的照片,通常指人们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摄像头拍摄然后上传到社交网站上的照片。这一举动,为该词汇正名。

出版社官方网站的推荐辞说,“selfie”据信最早出现在2002年澳大利亚一个互联网论坛上,当时人们将它用于网络语言,比如,它经常在网络博客中用于表述上载拍摄自己的照片。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selfie”在日常网络社交用语中大行其道,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它已经成为主流媒体同样使用的一个流行语,更是当下一个普遍使用的语汇。据出版社考证,“selfie”起初有多种写法,比如以“y”结尾的“selfy”,但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网络社交语言中倾向于“selfie”的拼法。

还有一种说法称,这个词语的流行与美国的一种自拍照相馆(TakaPhotoo)关系紧密。2009年,该公司首次以“Selfie”一词作为商业用词使用,并沿用至今。

随着这个词的走红,人们也创造了一系列有趣的衍生词,如“helfie”(发型自拍)“welfie” (健身自拍)“drelfie”(醉后自拍),甚至“bookshelfie”(书柜自拍,即专门为了标榜自己的学识而自拍的照片)。

·文章节选自《中国摄影报》·2017年·第34期·15版【视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