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笔者敢说,没有哪位学书法的人对“笔法”是不感兴趣的。笔者对“笔法”兴趣更是接近痴狂,即使如此,自己也会发问,“笔法”到底是什么?怎么理解? 参考:明代行、草主要笔法,有人用其至登峰造极、行、草笔法第二弹,你理解到这点,笔法剖析才能看懂 笔者目前以《书谱》为底子,攻行草。 笔法,本质就是至简用笔的方法。 用笔“至简”, 一是将完成一笔画的用笔次数降到最少,通俗的理解,能够有多简单就多简单,以竖钩为例,能一笔完成就一笔完成,不作第二笔、第三笔.....等处理; 二是用笔要构成笔画特定的形态的动作此次数及动作类型都要降到最少。范例说明 笔者,用笔要构成红框内笔画的特定形态,首先由红圈处翻切换面,紧接腕转。完毕,即用笔动作次数为2=动作类型,1次翻切+1次腕转。 另一举例,如果用笔由红圈处翻切换面,紧接腕转,再捻管。完毕,即用笔动作次数为3=动作类型,1次翻切+1次腕转+1次捻管。 为构成笔画特定形态,两种用笔实例都可以,“至简”用笔即为前者,“至简”是我们临学书法用笔的最高级别追求,但后者怎么定义,笔者只能说,可以有,也没错。 这里要强调下,用笔“至简”,绝非是用笔无界限(无廉耻)的少,即有人为追求用笔“至简”,把字本身构造致缺胳膊少腿,已达到用笔“至简”的目的,这种肯定是错的,不可取的。 三是用笔过程时刻要使笔都在极润的状态下。参考《笔法剖析、八面出峰》 笔头是全方位的,要用笔要使笔头时刻保持极润的状态,根本是多方位用笔,若是笔头偏右,翻切换面,用对应的左面用笔,使笔头归正。这种笔法,就是我们常提及的“八面出峰”。 今日随笔 综上所述之根本,我们对“笔法的理解”可以各异,但绝对不是“描”。“描”是用笔构成笔画完美形态的追求,即用笔要达到某一笔画特定形态,可以“不择手段”,而并非至简求精。 笔者最后提及下“补笔”,“补笔”算不算“描”,笔者个人以为,不算。我个人临学书法几乎没用过“补笔”,建议学者不宜去多用,不是基于笔者个人不使用而去建议,是过多使用“补笔”肯定是用笔有错,比方,一个字笔笔都要补一下,你们觉得这样用笔对不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