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报-----改变学校,从引领教师读书开始

 why619 2018-05-01

  南马路小学常年做读书这件事,认认真真地经营着一方小天地里的花谢花开。春夏秋冬,安安静静,不求喝彩,只要大家读书就好,教师团队成长就好,学生们受益就好……

  读书真实地改变了教师队伍,也改变了我们的学校。

  南马路小学地处哈尔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道外区,学生都是平民子弟。面对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不足、教师素质平平等诸多困难,应该怎样确定办学目标和特色?

  读书是这所学校里最大的事

  担任南马路小学校长伊始,我就下定决心抓教师读书。因为小学教育是人精神成长的起点,一个学生在一所好的小学里所获得的滋养,足以在精神上支撑一生。开拓学生心灵的好学校,从教育本质上说是要靠有相对完整人格和深刻精神层次的好教师。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提高认识真善美的能力,从而更用心地品味生活,从更广阔的生活世界中捕获到益人心智的知识与信息。另外,观察世界、独立思考、感应世界的能力也会在读书中日益增进。

  有深刻的认识,才会有持久的动力。我和教师们一起学习读书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查摆工作中因不读书而出现的误区。我对教师开诚布公地表示,只要我在这所学校当一天校长,读书就是这所学校里最大的事。

  行动的开始往往都是艰难的。对于南马路小学教师来说,最初的读书真是有些勉为其难。学校不但要求读书,还要求记笔记,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并经常召开读书交流会、专题研讨会,通过这样的形式为教师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校长要有学者味,教师要有书卷气,校园要有读书风”,就是南马路小学当时的时尚。成立青年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会、评选和表彰有读书习惯的教师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激励的同时,学校倡导的这一切还让教师明确地感受到,学校绝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一个不爱读书的人,这使得一部分对读书还没有找到感觉的教师产生了危机感。

  校长的示范,同伴的感召,爱读书的人会受到褒奖,不爱读书的人会感到不适,学校积极向上潜心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渐渐地,读书的愉悦滋生了出来。读书是个人学习的最佳途径,因为有了读书的渴望,养成读书的习惯,也就必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新的理解和设计。伴随着个人愿景的清晰,教师实现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的模式也就悄然发生了。

  有滋有味的读书学习经过五年时间的坚持之后,全校教师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变化,读书加深了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内心深处增添了许多温暖与包容。在无人观看、无人监督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经常会有恰到好处的应答,对即时事件也能做出较好的判断和处理,学校的整体工作呈现出较高水平。

  每个人都在读书的团体,并不等于团体学习,因为学习的主体不同。在团体之中,学习成员之间如果没有对话交流,真正的团体学习就不会发生。怎么办?

  革取高于个人智慧的团体智慧

  团体学习的目标是以大家提出的意见为基础,取其精华,集思广益,获取更高层次的共识,进而发展为革取高于个人智慧的团体智慧,使个人的成长速度更快,并使学习转化为向上发展的源动力。要达成这些目标,学习团体成员之间必须要对话,要交流。对话的前提是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全部摊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和不同的观点,并且能有效讨论。而影响对话的最大障碍是习惯性自我防卫。比如,为了保护自己,不提没把握的问题;为了一团和气,不提分歧性意见;为了使大家接受,只作折衷性发言等。

  然而如果真正有对话的决心,就一定能把阻力转化为动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对话中当发生习惯性防卫时,大家都能感觉到,这时要先停下来,共同审视对话的心态,是否对自己有反思?是否探寻彼此的思考?是否先摊出自己的想法?是否鼓励他人质疑自己的想法?当意识到自己在逃避问题,或保护自己或保护某人时,就要鲜明地回到原点重新对话。

  我们在大家共识的基础上提出学校的使命,将南马路小学学生的“热爱读书、勤于反思”塑造成为一个知名品牌,把南马路小学建设成为一所充满生命力的学习型学校。“唯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出力气才能长力气”,“好在做之中”,“团结协作,资源共享”,这些价值取向成为南马路小学教师共同的追求,也成为大家真诚对话的基础。

  在教师对话尚未成熟的阶段,一定要有一位能引领对话的人。最初那些年,我都一直努力让自己在这方面尽量做好。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过程顾问”。如开大会前关注到每个人要说什么,同时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对对话负有责任。其次要做到自己不仅是一个提醒别人的人,同时也是积极参与对话的人,并作出示范,让别人探询我的观点,甚至有意制造建设性冲突使对话有所突破,并且还要积极鼓励教师们提出最困难、最敏感、最具冲突性但又对学校工作非常重要的议题。

  那些年,我校的对话有小组也有大会,小组对话有了突破,大会研讨就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观点交锋,一个人发言几个人呼应。在形成共识的对话中,充满了思想上的交汇碰撞。大家都感到不仅是自己的精彩得以表达,同时还有更精彩的东西内化到了心中,这种内化又促进了读书思考的循环往复。多年来,我们已记不清推出过多少议题,开过多少次研讨会,但是大家都认识到团体学习是在自我中发现他人,在他人中发现自我的过程,教师间的对话已不那么依赖于组织和召集,而是成为了一种习惯,随时随地发生。

  我在南马路小学工作的时间很长,有时我在心里出现这样的隐忧,那就是教师们读书对话中的创造与激情,会不会因我投入的程度而起伏?如果有,怎么解决?

  共同发力是学习型学校的最高境界

  泰普斯科特说的一段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他说:“未来的领导就是领导学习,未来最可靠的竞争优势就是克服障碍学习,最好的领导不是下达命令,而是建立让成员扩展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网状的、扁平的、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必须由校长这个原点的发力改变为诸多节点的共同发力。学校是一个组织,校内的学年组、学科组、班级、领导班子等,又是组织中的微组织,我们也应视其为团体。只有众多的校内团体都变成整个学校的学习单位,并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和标准,才会实现组织学习,进而发展为学习型学校。

  2005年8月,在我的倡导和推动下,原来自然发生的对话圈子一下子演变为自愿结成伙伴关系的教师社团,学校成立了以班主任为代表的“三阳社团”、“灯火社团”,以科任为代表的“四海方舟”、“推波助澜”,老带新、新促老的“新叶新枝”,学年组长组成的“五连环”,后勤保障的“鹅毛雪”等9个教师社团。对于社团的建立,学校突出强调了自愿结合,自主管理的原则。各个社团根据确定的职能需要,开列书目自觉读书,记工作日记,基于教育教学实践来设计活动内容。如“灯火社团”研究小学生的聆听与阅读问题,并自制电子书发到校园网上与全校教师共享;“四海方舟”和“推波助澜”两个社团从上千首名曲中精选出100首存入南马路小学音像资源库,在每天的“班级歌声”时间内循环播放。为了让教师关注到社团与社团之间的交互性,学校又提出了组织的共振效应问题,很快又衍生出来既有其他社团成员的加盟,又有新成员加入的新组织,如数学学科研究团队“清溪谷”、关注和研究教育琐事的“星星琐”、语文阅读课题组“幸福公社”、德高望重的“五宝教师”、在校内传递亲情的“亲情花”等。这些微组织承办学校的大型活动,组织带领教师研究课改中的热点问题,令全校其他教师心生羡慕,纷纷写申请要求加入社团或要另起门户,而这时的我已变成了一个顾问、参谋和欣赏他们的人。

  在学习型学校里,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责任与权利的对等。学校教育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我们就要向教师授权。为了保障教师社团的自主性,我让各社团教师自己推举出学习能力和工作表现足以服众的人,组成教代会常务组,常务组的工作完全独立运行。同时,请教代会首席、副首席、秘书长三位教师参加校政联席会议。全校所有的重大决策,包括大宗采购和人事变更及评优晋级,都必须经由联席会议讨论决定。我校的教代会常务组有自己的办公室,还有例会制度,在例会中有一项就是审视学校的工作,发表不同的意见。由于我在校内有意凸显质疑机制,所以领导班子的成员,被教代会常务组请去谈话是常有的事,转换了心态的行政领导也会欣然接受质询。

  在多年的组织学习中,我感受到系统思考的最大意义就是整合理性与直觉。近几年来,我和我所领导的南马路小学越来越趋向于安静和简单。我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要做减法。因为我们大家都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每个人、每个单位都不甘平庸,希望有所建树并得到展示,每个人都习惯做加法,这让我们看起来很盈满,可事实上有些事我们做不好也做不到。我现在经常告诫教师们,南马路小学不要哪朵花都想开,我们供不上那么多的养分,虚劲吹开的花开得多,凋谢得也快。教育不可以做太多观赏性太强的表面文章,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做遵循教育规律的事。

  (本文由时晓玲、胡方奇整理)

  (本版图片由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提供)

  教师感言 

  曲训丽:

  我是学校灯火社团召集人、双科尖兵大循环教师、幸福公社社员……如果这样说下去,还可以说出一长串的头衔和职务。在南马路小学,每个教师都特别愿意成为核心,我认为这恰恰是校长管理思想中的独到之处。尽管我们只是小学教师,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太高,但是作为赵校长的“兵”,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她让“士兵”说话,让每位教师绽放智慧,使我们更具有责任感,让这所学校里的每个人都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家长感言 

  南华峰:

  记得在孩子步入小学的第一天,赵校长给所有新生的家长开了一个家长会,“从南马路小学毕业的学生都会打下受过良好阅读训练的印迹”,这句话说到了所有家长的心坎上。

  转眼间,我的孩子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三年中,他读了上百本好书,写出了很多让我引以为豪的作文,从唐诗到宋词,连《木兰诗》都能脱口而出,作为家长我心存感激。

  学生感言 

  赵世泽:

  我现在是五年级的学生,在南马路小学,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每到新学期,所有同学都会得到一本“浣书流”专用图书。拿到书后,几乎每个人都想快点读完自己的那本书,然后向同学推荐自己的书,同时交换自己更喜欢的书。我们每个班都成立了班级读书会,开展晨读十分钟、经典诵读等读书活动,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阅读档案。上学期,我们班每人平均读了9本书,阅读总量超过92万字。

  学校每年一度的“樟树儿童读书奖”最受瞩目。每到颁奖典礼那天,学校就像过节一样热闹。获奖的同学会在乐曲声中自豪地走上红地毯,手里高高举起用红丝带打了蝴蝶结的奖品书,脸上满是喜悦,获得亲子读书奖殊荣的家庭更像明星登场光彩照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