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士兵”说话

 高歌1 2010-10-19

 

 

    “学习”,这一十分古老而又常用常新的动人字眼,之所以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因为人们一提到它,就会产生“提高”、“发展”、“进步”这类令人向往和催人奋起的联想和心境。一个人被称作“学习型个人”,一个组织被称作“学习型组织”,一所学校被称作“学习型学校”,所表达的是一种对美好目标的追求和不懈努力。

 

——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的学习型组织

 

理想中的学习型组织令人神往。

 

    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就是学习型组织的一个范例。他们的初衷并不是有意识地要“创建”学习型组织,而是在“让读书成为习惯”后的一种自然演进,是在学校宽松的氛围、和谐的关系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所学校,“学习型组织”并非一个随意附着的标签,它不仅仅是一群人在一起学习和工作,而且是在共同的愿景之下,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智慧,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携手进步。

    南马路小学的学习型组织有着浓厚的原创性,因为学习型组织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理念,但是它的背后不过是一颗平常心。如果没有平常心,总怀有对速效、对立竿见影的期待,就难以获得长久的效果。

    让学习型组织回归到最平常、最真实的状态上来,这就是南马路小学的故事。

 

  从原点发力到节点发力

 

    “学校要有读书风,教师要有书卷气。”这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长赵翠娟一直倡导的。“一个小学教师,如果就知道教科书上那点知识,你可能变成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人,甚至都算不上是有知识。”赵翠娟极力要让学校教师通过读书成为有“文化”、有后劲的人。

    1994年赵翠娟被任命为校长开始,读书就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尽管现在流行“短平快”,尽管靠读书管理学校是明摆着的慢功夫,也不容易整出“动静”,但赵翠娟坚信:读书能够改变人心,改变人的生活态度,改变人的做事方式;人一旦通过读书收获了高素养,那么不管走到哪儿,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如同握有了一把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赵翠娟不断地引导教师读书,由个人学习发展到团队学习,由自己写读书心得发展到相互交流,从1994年开始,历时六七年的时光,南马路小学教师队伍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读书的积极性被普遍调动起来,教师们越来越添“书卷气”,越来越显“气自华”。

    但是,再发展下去,进程就慢了下来。虽然教师之间仍经常有深度交流,但是赵翠娟敏锐地感觉到,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自己被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少于试图获得校长肯定的热情。教师读书的原动力似乎还是来自校长,即多数时候是靠校长推动而行的。同时,赵翠娟还发现,通过几年的读书、交流,教师已有了对话的习惯,同学年、同学科承担同样的任务,面对同样的问题,于是就形成了自然的对话圈子。但是,这种即时发生的交流往往是松散的,由于没被组织起来,也就没有明确的议题,更不一定有明确的答案。即使有了答案,也没有深入的探究,更多的是灵光一闪,难有认识上的升华。

    面对着校长的油加不上去,学校这部车就减速和教师的即时交流松散化这两种现象,赵翠娟陷入了困惑。

    学校应该是由一个一个节点连缀而成的网络结构,而校长是学校的原点,仅有原点的发力,缺少节点的发力,学校就难以持续、稳定发展。如何才能变校长的个人发力为教师的共同发力,教师共同发力的最佳形式以及适宜的渠道又是什么,又如何将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校整体的发展融为一体……这些一直是赵校长心中的“结”。

    为了解开这个“结”,赵翠娟查阅了大量资料。“未来的领导就是领导学习,未来最可靠的竞争优势就是克服障碍学习,最好的领导不是下达命令,而是建立让成员扩展能力的组织。”被称为数字经济之父的泰普斯科特说的一段话点醒了赵翠娟。读了这么多年书的教师正是缺少扩展自己能力的组织,这样的组织,即可成为学校的节点,又可以从以往的原点发力转变为诸多的节点发力。

 

社团的力量超乎想象

 

    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早在多年前就进入了南马路小学教师的视野。“但是,读了书,也能头头是道地讲一些学习型组织的理儿,并不能取代我们对自身建设的研究。只有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学校,并真正萌发出生长点,那才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开始。”赵翠娟如是说。

    其实,在南马路小学,伴随着教师读书而来的一种新型关系已经悄悄地建立:有着相同困惑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聚在一起“嘀咕”;而承担共同任务的人,也会凑在一块儿探讨。不知不觉中,学校出现了组织学习的端倪;零散的需求,也渐渐化为共同的愿望。同伴间在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不断印证、肯定着自我;同时,也希望在问题解决中进一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这时,教师个人的学习已经变成了组织的学习、团队的学习。

    于是,赵翠娟开始以最大的热情扶持它,引导这种新型关系,一个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教师社团应运而生。

    20058月,那是南马路小学特别值得纪念的一段日子。在那些日子里发生的事情,被南马路小学的教师们称为“058”现象,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三阳”社团诞生了。

    “三阳”社团是由部分班主任组成的社团。社团三位召集人中,有两位姓“杨”,剩下的一位姓孙(sun),英文是“太阳”的意思。“三阳”由此得名。他们为社团设计了标志,确定了明确的目标:以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做好班主任工作。

    不久,科任教师组成的“四海方舟”社团也诞生了。这两个社团还有自己的外围组织——“三阳拉拉队”和“推波助澜”社团。他们在支持前两个社团的同时,也独立地开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

 

    “新叶新枝”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为特点的社团,口号是“枝随叶长,叶随枝生”。“五连环”社团是由年级组长组成的,五人中有三位党员、两位积极分子。他们地位独特,在凝聚全体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鹅毛雪”社团则是以提供后勤保障、积极为大家服务为宗旨的社团……

    在那段日子里,教师们纷纷行动起来,找同伴,为社团起名字、设计标志、确定宗旨……忙得不亦乐乎。每个人的好主意都在往外涌,他们的热情似乎找到了宣泄口。

    教师社团的产生,基于思考每一天平凡的教育琐事,当他们满怀真诚去工作,就会感到教育中的困惑,即工作中许多棘手的难题;而把难题当作课题来研究,直面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更容易发现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集团作战才能攻坚。

    各社团组织教师们带着问题去读书,用教育理论来审视工作中的问题,理论变得鲜活了。他们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运用到实践中,才发现书真的不白读。因为有了思想的映照,班级里、课堂上,许许多多困惑也不再让人烦心。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成长了、发展了,赵翠娟禁不住感慨:“我们的老师进步太大了!

 

    为教师授权

 

    完成由原点发力到节点发力,力量的分解往往也意味着权力的分解,意味着管理方式的不同,这与学习型组织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的要义不谋而合。而行动研究的核心目的就是为参与和改进,要让教师成为参与者、研究者,那么让“士兵”说话也就是这其中的必然。

    让“士兵”说话就是在为教师授权,学校每月一次的“智慧泉”就是士兵说话的平台。

   让“士兵”说话与提合理化建议不同,赵翠娟认为,提建议是仰视着管理者,采纳与否,取决于管理者。而“智慧泉”是在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教师们有权走上前来,表达他自以为正确的,可也许实际上并不完全正确、或完全不正确的看法。

    她相信,只有宽容错误,才能收获正确。而且,作为校长,“有的时候你认为错,其实也不一定是错。如果你只能听得进去正确的话,特别是你认为是正确的话,而定义正确的权力又在你身上,那么就等于你只能听到你想听的话,那么你所领导的学校就不可能成为学习型学校”。赵翠娟经常会用每个细节来告诉教师:你可以当众说话,你可以说错话,没有关系,对错误的争辩也可以引发正确。

    在学习、研究、实践中,南马路小学教师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各样改善工作的好思路和好做法纷纷往外涌:“绽放日月花”、“错中淘金”、“共饮一杯香茗”、“我对天空说”、“文思泉”、“樟树儿童读书奖”、“校园集体舞”……

    全校性的“智慧泉”活动各社团争相承办,“微型智慧泉”在学年进行,大家把思考汇集起来。在智慧泉上,“新叶新枝”社团的陈阳老师曾发自内心地对大家说:“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有水平。”是社团使教师有了这样的感慨,这句话也是全校教师的心声。

 

    在“智慧泉”上,不断地产生着改善工作的好思想和好做法,虽然平凡却很有价值,“让思考产生碰撞,让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让智慧形成高品质的工作,让高品质的工作成就教师们高品质的职业生涯,在高品质的职业生涯中,教师一定会有职业幸福感”。赵翠娟决定,用机制鼓励教师在教育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一定要让教师的智慧和碰撞后的火花有着落。

    于是,在赵翠娟的主持下,学校大张旗鼓地鼓励教育创新,好创意被收入“南马路小学教师思想库”或“思想金库”。“思想库”的收录标准为:对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有意义、操作性强的创意。“思想金库”的收录标准为:在实践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被重复使用和借鉴的创意。比如,一年级新生通过“请来认识我”活动来识记同学名字中的汉字、具有惩戒作用的黄色警醒卡、把儿歌补充到拼音教学中,等等,均进入“思想库”;而一些经典的“汉字早上好”和“我对天空说”,是经过全校教师认真讨论后,被正式收入“思想金库”。

    权利与责任本来就是对等的,当教师在学校里有了话语权、表达权、参与权,就必然会引发教师们切实的责任感。想想看,自己创造的教育形式被固化为学校的一种传统,这对教师来说该是怎样的一种荣誉和奖励啊!有一天,可能教师已经退休离开了学校,而他曾经的思考和心血不会被浪费,后人还在应用,甚至会被永远记在心中……

 

  用学习成就人生

 

    寒来暑往,在南马路小学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赵翠娟带领着教师们读书、思考、创新。教师在酣畅淋漓的工作中,体会着创造的愉悦,找到了归属感。更重要的是,学校里有一种氛围在弥漫,有一种精神在凝聚———“靠研究推动工作,用学习成就人生”。

    “三阳”社团的杨真芬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南马路小学不像学校,而像家;同事之间不像同事,而像兄弟姐妹。我们每个人在学校里工作,一方面自己成长,另一方面也为这个家作贡献。我原来是教美术的,后来我对班主任工作感兴趣,想转行。为了弥补语文、数学专业知识的不足,我决定竞聘学科‘登山队’员(‘登山队’是由在语文和数学教学方面愿意学习、研究的人组成的,就像攀登教学的山峰一样)。记得当时自己的脸皮特别厚地在台上说着自己的‘优势’:我是怎么在家读书和研究的,怎么借参考书、教学光碟的……结果,我真被聘上了。其实我知道自己不够那个水平,但是大家信任我,给我机会。我觉得在这所学校里特别幸福。学习既成就自己,也给大家带来力量。学习使我们深刻、有底气,学习也是我们参与管理的基础。”

    从外校调来的李源老师说:“来这所学校前,别人曾告诉我这所学校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师爱看书,二是教师爱加班、不爱回家。来后我都证实了。刚开始,我还没那么高的觉悟,经常在办公室里闲谈,但后来我发现,他们每天每人都要读书,所有的教师在办公室里都会互相问:今天你看到哪儿了?这句话你怎么理解?这件事你怎么看?在这个氛围里,我觉得如果自己不读书就不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后来,我才发自内心地想读书了。我觉得只有读了书才能和大家谈自己的观点,才有共同语言,才感到幸福。”“灯火”社团的赵明新老师也说:“我来校时间不长,但进步、成长非常快,因为大家都推着你走。这里的每一个领导、教师都在帮助你、关心你;不论你出现什么问题,只要提出来,就立刻会有人坐下来和你研讨,告诉你怎么做……研讨氛围特别浓。”

    “四海方舟”的召集人安东来老师说:“过去,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这么有水平。但是,‘058’之后,我们信心十足,腰杆子非常硬。我们现在就是想着怎么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老教师张萍提到这样一件事:“曾经有几天,所有的领导都进京参加研讨会去了,校长把学校交给了我。我觉得责任特别重大。但就是在他们走的这几天,我真的体会到了学校因建设学习型组织而带来的变化。大家都特别自觉,没人‘放羊’,下班全不走,比校长在时还认真,都把学校当家。他们查访每一个教室,关灯、关门、送走每一位学生……非常让人感动。”

    “四海方舟”的体育老师董云说:“学校的氛围特别好,老师们都争作贡献。有一次,我们发现有的班学生走后电源没关。我们计算了一下,发现一台已经关闭但不拔电源插头的电视10小时耗电0.06度。如果全校所有的电脑、电视都不及时拔掉电源插头的话,那么每月至少要浪费300余元的电费,非常可惜。于是,我们主动在电脑上设置了显示器30分钟自动关闭、主机两小时关闭的功能。之后,我们又主动找校长提议:全校教师行动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

    这些年,学校先后培养了14位省级骨干教师,其中4人入选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是:全校60多位教师中,有一半以上获得过省市级以上奖励,有2/3的教师获得过市级以上的教学奖。教师中的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以学习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他们而言,工作不再是完成任务,而是研究、创造,因而乐趣无穷。

    我们有理由相信,南马路小学是一所充满后劲的、极具发展潜力的学校,因为他们摸索并建立了一整套全校师生共同发力的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更形成了“以研究推动工作,用学习成就人生”的校园文化。(记者叶莎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