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我读王君老师(二)——“变应试写作为生命写作”

 深思的草甸 2018-05-01


海宁市鹃湖学校   李春暖

叶圣陶说:语文的主要任务是阅读与写作,阅读是收入,写作是支出。可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任务。

教写作,绝对不是轻松的事情,把学生潜藏在心里的生活与情感,一一地呼唤出来,这是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亲近与实践的。

然而,就作文而言,实在存在着太多的荒芜与无奈,一则没有材料,二则,即使有了材料,也不知如何表达,三则,即使表达了,也是冷冷清清,瘦削不堪,情感干瘪。

读王君老师的写作教学片段做法,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一次又一次吸纳,一次又一次地欣喜与满足。

1. 写作就是唤醒学生内心的审美冲动。

每个人都有生活,没有生活的生命,是不存在的。然而,生活就在眼前,学生却对着自己的作文,无能为力,有时,会叹息,有时,会痛苦,有时,会呐喊,有时,会反抗。

写作如何做才是唤醒?

把学生熟视无睹的东西,端到学生的眼前。校园里,有美丽树木,学生不见,拍下来,与学生共同感受树木的葱绿与生机,思考生命的执著与不同寻常。墙角下,有拱起的小草,学生不见,那么拿来,感受小草的沉默与摇曳,正是这样的无言,能立于天地之间,成为最为风格的生命。一年的更替,学生不见,拍下时节里的事物,让学生细细观察与思考,感受季节的神奇。课间里,互相谈笑的轻松瞬间,学生不见,拍下来,拿来成为写作的材料,于是,拉大生活的宽度。

眼中有,可以心中无,于是,选材时,便成为了障碍,打开学生封闭的审美目光,把不敏感的内心放飞在每一个瞬间,把不宽敞的情怀,延伸到更远处,在不断的引导中,学生自有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于是,笔下的文字,也就会鲜活起来。

正如王君老师说的“明亮的心境,创造的激情,独特的视角,就会唤醒美”

2. 作文一定要抒情真情实感。

没有真实话语的人,是虚伪的人,没有真实情感的作文,是虚假的造作,没有真切用心的文字,是一种形式与语言的堆积。

不真实的形式是首先要拒绝的。作文的开头与结尾,如果出现了程式化的一种写法,博得读者的眼球,这是最为要不得的。开头就可以直入文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太多的华美或装饰,倒会带来太多的“脂粉气息”,令人感到生厌,缥缈的东西,终归不会成为现实的美好。

不真实的空喊与口号,是最为严厉的败笔。一件事情,叙述出来,表达自豪,就写出自豪,表达不满,就写出不满,表达悲伤,就写出悲伤,表达难过,就写出难过,表达思念,就写出难过,总之,是什么,就写出什么。千万别写着写着,就变成了华而不实的夸奖,就成了一种唱赞歌,这不是我们作文的真实追求。

把学生虚假的作文,拿出来,晒出来,分析出来,让学生知晓,什么样的作文是不可取的,什么样的内容最可怕的,什么样的开头与结尾是不适宜的。

要拿出具体的材料来,这样才有说服力,而不是纸上谈兵,而且,多积累几种类型,让学生“开阔眼界”,选择一种正确的作文之道。

不真实的点题方式,亦是最大的错误。写着自己真实的故事,可是,点题时却来了急剧的转折,立即上升或升华上去,原本较好的一件生活诉说,可是,却成了令人摸不着头脑之物。所以,教学生点题,也要来点实际,不要没有边际。王老师书中举的许多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3. 真情比才情重要。

这个说法,我极为佩服。是的,我们是在写作文,我们不是在比才情,我们的教学,只要达到让学生诉真情的目的就够了,才情在真情面前,便显得极为微小了。

“真人真事真感情,大情大气大文章”。这是写作目标,更是做人准则。教学的材料,要来自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就如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学生的文章,才情掩盖了真情,那必须要指导出来,作文讲究的是真,以真感人的文章,是真正的好文章。

4. 文章要讲“人话”。

我们生活在人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充满着感动,充满着温暖,每一次应该言说,都带着内心的目的。对于发言稿,不能因为是公众场合,而失去了它的原本真实面目。只是大道理空喊,没有一点实用的价值。

如国旗下讲话,如学生大会演讲,如某一主题的展示等,都要有:

听众意识,考虑到你的听众,讲能够让他们会心的话。

场景意识,重视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讲话。

作者意识,如果是13岁就说13岁的话,15岁就说15岁的话,不要故作少年老态。

生命意识,就是不管写什么,说什么,生活永远是材料库,生命永远是学生关注的内容,也是学生要表达的永恒主题。

创新意识,即用自己的脑筋去想,对老问题要有自己的一点点新看法,哪怕只是一点点。

5. 笔下多点儿悲悯。

悲悯,其实就是哀伤而同情。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悯指同情,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视蔑视甚至可怜,折射出一种博大的爱。

我们的写作,是真正在呼唤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善美,把自私、浅薄、冷漠扔远,世间原本就是需要美好的,只有美好,才能走得更远,世界才会更温暖。

学生的写作,要渗透悲悯之心,悲悯之情。我们的教材,何曾缺少悲悯呢,朱自清笔下的父亲,鲁迅笔下的长妈妈,杨绛笔下的老王,李森祥笔下的父亲等,都充满了人间真情与悲悯。

联系教材,走进实际,激起悲悯,学生会发现因为作文而带来的无穷感动。

怀着悲悯之心,描绘他们的生活;怀着悲悯之心,感受他们的痛苦;怀着悲悯之心,思考他们的命运;怀着悲悯之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如此一来,作文就真正有了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