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好读又读1856 2018-05-01

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提倡创新,但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继承的基础上的,离开了继承也就谈不上创新。

书法也一样,除了临与摹,观与悟皆为创新之条件。

(一)取舍

书法要有自己的风格,先取舍,后参合。

清王澍《论书剩语》指出:“凡临古人,始在能取,继在能合。能取易,能舍难,然不能力取,无由得舍。”书法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就要“吐故纳新”,其关键就在于取舍。

前人学书,都是从临摹而渐入蜕化,以达最终之创造。“临摹对于范本,重要的是取其意,兼得其形,撷其精,酌存其貌,庶可自成一家,不可为古人所囿”(陆维钊《书法述要》)。萧退庵先生曾过学习李邕应学习其运臂、弄硬弓的手段;学习苏轼当学其用笔沉着痛快,而不可学其倾侧;学习黄庭坚当学其朗透,不可学他曼衍。可见学习前人书法必须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才能自怀杼轴。

(二)参合

学书懂得取舍之法后,还须掌握参合之法。

古人强调初临古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到了纯熟之后,又不可无我,无我便杂,应集众长于我,斯为大成。

这就是参合之法,所谓参合,也就是要参合新意,参合己意。王羲之就是通过“增损古法,裁成今体”,也就是推陈出新而获成功的。

而晋以后各大家,虽皆渊源书圣,但各有面貌,各有精神气度。所以善书者应将各家之长,融会在心,皆为我用。

清王文治《论书绝句》:“天姿凌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清《承晋斋积闻录》指出:“草参篆籀,心怀素是也。而右军之草书,转多折笔,间参八分。楷参八分,如欧阳询、褚遂良是也。而智永、虞世南、颜真卿楷,皆折作转笔,则又兼篆籀。以此见体格多变,宗尚难拘”。实际上,书家无论参合何法,都是书家理解后的新法,说到底也就是参合了己法。

(三)通变

古来善书者未有学在而不变者,因为法不变不新,法不变则死。

唐代释亚栖《论书》称:“凡书通则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

变就是创新,就是自立风格。而变又必须以“通”为前提,故得法者,自能悟,自能通,自能变。前人常常称书法能通变者为“书中之仙手”。

宋代黄庭坚也有诗句“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所以学书者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灵性,切莫寄人篱下,法度学成之后,理当别立机抒,自成一家。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