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如何入门?

 蓝天0014 2018-01-30

学习书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应当有长期刻苦实践的思想准备,明确的目标,细水长流的学习计划。只有经过不间断的探索与实践,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掌握书写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

一、选择碑帖

(一) 取法要高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学习者应选用质量最好的字帖,作为自己的范本。

(二 ) 以楷为本

学习书法,当先固其根本。

唐《书则》称:“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便学纵体,为宗主后,难成矣”。

三 临与摹

(一) 摹

第一,双钩法,以纸覆于字上,将字钩成空心字,然后填上墨,古称“双钩廓法”。

第二,单钩法,以纸覆于上,用线画字中心线后再临写。

第三 满摹法,即直接纸覆帖上写。

(二) 临

分为对临、背临、意临。具体方法在此不赘述。

(三) 生与熟

《书谱》称:“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了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书法离不开精熟二字,然而一味求熟,亦为书法之大忌。因为熟而不变者,会变为庸俗。书家应先生而后熟,既熟而后生。

(四)专与博

《书法论》指出:“凡欲学书之人,功夫分三段,初要专,次要广,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书谱》中说:“专工小劣,博涉多优”但博涉是以专工为基础,没有专工,决不能博涉的。

(五) 观与悟

学习书法,观与悟非常重要。

清宋曹称:“初作字,不必多费褚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局,然后举笔而追之,似乎了了于心,不能了了于手。再学再思,再思再校,始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自是纵书以扩其量”。

悟性高低,与自身的文化修养关系密切。

《玉燕楼书法》中有:“张长史(旭)见担夫争道、公孙舞剑而书法大进;黄鲁直(庭坚)观荡浆拔棹而得其势,怀素览夏云随风而悟草书之变;雷简夫闻江瀑声而笔法流宕;文与可(同)见蛇斗而草法飞动;赵子昂见水中马鸡绕墙而得勾之八法”。


五、继承创新

(一) 取舍

先取舍,后参合《论书剩语》指出:“凡临古人,始在能取,继在能舍。能取易,能舍难,然不能力取,无由得舍”。《书法要述》临摹范本,重要的是,取其意,兼得其形;撷其精,酌存其貌,庶可自成,不可为古人所囿”。

(二) 参合

古人强调“初临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到纯熟之后,又不可无我,无我便杂,应集众长于我,斯为大成,所谓参合,乃参合新意,参合己意也”。清王文治诗云“天姿凌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

(三) 变通

唐释亚栖《书论》称:凡书通则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者,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入石三分,亦被号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