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时期的人物,很多人的名字基本是家喻户晓。其中曹植因《七步诗》而被世人熟知,这首诗篇的创作背景,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此情此景成此诗,千古名篇的问世确实需要一定的境况。当然曹植的才华也不是徒有其名,文学界对曹植的评价一直有口皆碑,这也足以证明了他本人的魅力,代表作《七步诗》的流传于世更是强有力的证据。 ![]() 对于曹植的才华,有人表示不服,他曾认为曹植的才华一般。甚至他觉得《七步诗》是曹植不理解曹丕的苦心,不懂其做出的牺牲,为了有效证实自己的这一观点,他写了一首《反七步诗》想要与之一较高低,能够这样直白无所顾忌之人便是郭沫若。在诗中曹植曾用豆和豆萁比喻自己和曹丕,一句”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让全诗有了灵魂,读起来悲凉而又震撼。 ![]() 可郭沫若认为曹丕这个比喻有问题,为此专门写了这首诗,具体写到:”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大概意思就是说煮豆自然用豆萁,豆熟成美味,豆萁成灰做肥料,只有同根生才会愿意牺牲。原本曹植讲诉自己被哥哥逼迫的事情,没成想郭沫若直接演变成了曹丕无私奉献的事情。当时这首诗一出,人们表示不理解。 ![]() 可想而知郭沫若挑战的不仅是历史真相,更是挑战人们对情感的认知,这种想法和理解可能常人无法理解。据说在这首诗问世前,当时文坛流行推崇古人的风气,可郭沫若业不以为然,至此还写了一篇文章,名叫《论曹植》,文中直指了曹植的很多不足之处,在文章最后他写到了这首诗,成为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文学一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