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煮鸡蛋更有营养?”“牛奶兑豆浆喝补充营养更全面?”“牛奶必须完全煮开才好?”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选择通过坚持喝奶来补充影响,但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牛奶的正确喝法,白白浪费了它的营养价值。下面这些喝牛奶的误区,你犯了几条? 喝牛奶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当水喝 牛奶营养那么丰富,那能不能当水一样每天喝呢?答案当然是:不能。过量饮奶反而对身体有害! 过量饮奶会造成缺钙。对此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员刘爱玲博士解释称:牛奶里含有大量优质蛋白质,适当的蛋白质易于钙吸收,摄入过多会增加尿钙的排泄,导致钙流失。 过量饮奶还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引起消化不良。有些人对蛋白质过敏,会随着喝纯牛奶时间延长而加重。蛋白质的吸收对体内的乳糖酶、蛋白酶的消耗量比较大,长时间食用可能会影响消化功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应该摄入300克牛奶(约一次性纸杯一杯半)或相当量的乳制品,这样有助于膳食结构平衡,并能补钙。只有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等,可以增加食用量。 误区二:牛奶煮鸡蛋 牛奶的沸点比较低,开锅时鸡蛋还半生不熟,鸡蛋中的细菌不能被完全杀死。但如果把鸡蛋完全煮熟了,牛奶中的蛋白质又会因为长时间加热而流失,而且也容易溢锅。 同理,牛奶和豆浆沸点也不同,一起煮并不会使营养翻倍,反而会使营养流失,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误区三:牛奶必须煮大开 牛奶中的乳糖在高温加热后易出现乳糖焦化,且长时间加热也会影响人体吸收奶中的钙质,还会降低牛奶中蛋白质的质量。所以新鲜的牛奶完全没有必要加热,开封后没喝完的牛奶,再次食用时建议加热。 煮奶时,应使用中火,边煮边搅拌,冒泡即关火,这样可以最好地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