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传相应部---第6经 有偈篇.梵天相应(5-15)

 南山_松柏 2018-05-02

       本公众号提供南传上座部属佛教的巴利三藏---律藏、经藏(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论藏的翻译解释,供师兄们精进修学佛陀正法。


[五] 第五 他见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其时,有梵天生如是恶见。‘无有可来此之沙门、婆罗门。’
三 时,世尊知彼梵天之所念,犹如力士,伸屈腕、屈伸腕,没形于只园,现身于
梵天界。
四 时,世尊趺坐于此梵天头上之虚空,入于火定。
五 时,尊者大目犍连生如是思惟:‘今世尊在何处耶?’
六 大目犍连依超人清净之天眼,见世尊趺坐于梵天头上之虚空,入于火定。见已,
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形于只园,现身于梵天界。
七 时,尊者大目犍连,从东方低于世尊在梵天头上之虚空趺坐,入于火定。
八 时,尊者大迦叶生如是思惟:‘世尊今住何处耶?’尊者大迦叶依超人清净之天
眼,见世尊趺坐于梵天头上之虚空,入于火定。见已,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
没形于只园,现身于梵天界。如是尊者大迦叶,从南方低于世尊,于梵天头上之虚
空趺坐,入于火定。
九 时,尊者大劫宾那,坐如是思惟:‘世尊今住何处耶?’尊者大劫宾那……[乃
至]……如是尊者大劫宾那,从西方低于世尊,于梵天头上之虚空趺坐,入于火定。
一〇 时,尊者阿那律……[乃至]……如是尊者阿那律从北方低于世尊,于梵天
头上之虚空趺坐,入于火定。
一一 时,尊者大目犍连,以偈语梵天曰:
友汝今亦犹 前之所持见
胜梵界之光 见其明光耶
一二 [梵天:]友我于今日 尝不持是见
胜梵界之光 以见其明光
如何我今日 得云常住恒
一三 如是,世尊为令梵天界之惊异,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形于梵天界,
现身于只园。
一四 时,有梵天呼其他梵众天:‘友!来!汝诣尊者大目犍连。如是语尊者大目犍
连:‘友!目犍连!世尊之弟子中,其他有如目犍连、迦叶、劫宾那、阿那律之大
神通、大威力耶?’
一五 ‘友!唯然!’其梵众天答覆梵天,而诣尊者大目犍连处。
一六 诣已,以此语大目犍连曰:‘友目犍连!世尊之弟子中,其他有如目犍连、迦
叶、劫宾那、阿那律之大神通、大威力耶?’
一七 时,尊者大目犍连,以偈语梵天众曰:
三明达神通 巧妙知他心
漏尽阿罗汉 佛陀弟子中
其数有众多
一八 时,梵众天欢喜于尊者大目犍连之所说,往诣彼大梵天。诣已,以此语梵天
曰:‘友!尊者大目犍连,如是曰:
三明达神通 巧妙知他心
漏尽阿罗汉 佛陀弟子中
其数有众多
一九 彼梵众天如是云已,梵天欢喜于梵众天之所说。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6相应5经/某位梵天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某位梵天有这样邪恶的恶见生起: 

  「没有能到这里的沙门、婆罗门。」 

  那时,世尊以心思量那位梵天心中的深思后,犹如有力气的男子……(中略)出现在那梵天世界中。 

  那时,世尊住于那位梵天的上方虚空,盘腿而坐,入了火界定。 

  那时,尊者大目揵连这么想: 

  「世尊现在住于何处呢?」 

  尊者大目揵连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世尊住于那位梵天的上方虚空,盘腿而坐,入了火界定。 

  看见后,犹如有力气的男子能伸直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直的手臂那样[快]地在祇树林消失,出现在那梵天世界中。 

  那时,尊者大目揵连住于那位梵天上方的虚空,依止东方,低于世尊,盘腿而坐,入了火界定。 

  那时,尊者大迦叶这么想: 

  「世尊现在住于何处呢?」 

  尊者大迦叶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中略)。 

  看见后,犹如有力气的男子……(中略)那样[快]地在祇树林消失,出现在那梵天世界中。 

  那时,尊者大迦叶住于那位梵天上方的虚空,依止南方,低于世尊,盘腿而坐,入了火界定。 

  那时,尊者大劫宾那这么想: 

  「世尊现在住于何处呢?」 

  尊者大劫宾那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中略)入了火界定。 

  看见后,犹如有力气的男子……(中略)那样[快]地在祇树林消失,出现在那梵天世界中。 

  那时,尊者大劫宾那住于那位梵天上方的虚空,依止西方,低于世尊,盘腿而坐,入了火界定。 

  那时,尊者阿那律这么想: 

  「世尊现在住于何处呢?」 

  尊者阿那律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中略)入了火界定。 

  看见后,犹如有力气的男子……(中略)那样[快]地在祇树林消失,出现在那梵天世界中。 

  那时,尊者阿那律住于那位梵天上方的虚空,依止北方,低于世尊,盘腿而坐,入了火界定。 

  那时,尊者大目揵连以偈颂对那位梵天说: 

  「朋友!现在你还有那个见;那个你之前有的见, 

   看见了那辉耀放光者,已超越了在梵天世界中者。」 

  「亲爱的先生!我没有那个见了;那个我之前有的见, 

   我看见了那辉耀放光者,已超越了在梵天世界中者, 

   现在我如何能说:『我是常的、永恒的。』呢?」 

  那时,世尊激起那位梵天的急迫感后,犹如有力气的男子能伸直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直的手臂那样[快]地在那个梵天世界消失,出现在祇树林中。 

  那时,那位梵天召唤其中一位梵天众: 

  「来!亲爱的先生!你去见尊者大目揵连。抵达后,请对尊者大目揵连这么说:『亲爱的目揵连先生!那世尊还有其他如同目揵连、迦叶、劫宾那、阿那律尊师这么大神通力、这么大威力的弟子吗?』」 

  「是的,亲爱的先生!」那位梵天众回答那位梵天后,就去见尊者目揵连。抵达后,对尊者目揵连这么说: 

  「亲爱的目揵连先生!那世尊还有其他如同目揵连、迦叶、劫宾那、阿那律尊师这么大神通力、这么大威力的弟子吗?」 

  那时,尊者目揵连以偈颂对那位梵天众说: 

  「三明得神通者,知他心之熟练者, 

   烦恼已尽的阿罗汉,佛陀的弟子多的是。」 

  那时,那位梵天众欢喜、随喜尊者目揵连所说后,就去见那位梵天。抵达后,对那位梵天这么说: 

  「亲爱的先生!尊者目揵连这么说: 

  『三明得神通者,知他心之熟练者, 

   烦恼已尽的阿罗汉,佛陀的弟子多的是。』」 

  这就是那位梵天众所说,那位悦意的梵天欢喜那位梵天众所说。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入了火界定」(tejodhātuṃ samāpajjitv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进入火元素的默想」(having entered into meditation on the fire element),并引注释书的解说,他做了火遍处的准备工作,出基础禅(emerged from the basic jhāna),决心「让火焰从身体出来」,以其决心的力量,火焰从他全身出来。 

-------------------------------------


[六] 第六 放逸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世尊又往日住坐独坐。
三 时,辟支梵天之须梵与辟支梵天之净居,往诣世尊之处。诣已,各立于门边。
四 时,辟支梵天须梵,以此谓辟支梵天净居曰:‘友!今不应侍奉世尊。世尊在行
日住之独坐。彼处繁荣有梵天界,梵天于此住于放逸住。友!我等诣彼梵天。诣已,
令惊惑彼梵天。’
五 ‘友!唯然。’辟支梵天净居回答辟支梵天须梵。
六 时,辟支梵天须梵与辟支梵天净居,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仲腕,没形于世尊
前,现身彼世界。
七 彼梵天见彼等梵天从远而来。见已,以此谓彼等梵天曰:‘友!卿等从何处来
耶?’
八 ‘友!我等从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处来。友!卿亦能往侍奉世尊、应供、
正等觉者实为善。’
九 彼言已,其梵天不诺彼言,即化为千度形,以此谓辟支梵天须梵曰:‘友!卿兄
我如是之神通威力否?’
一〇 ‘友!我见卿如是神通威力。’
一一 ‘友!我有如是之神通威力,如何往侍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耶?’
一二 时,辟支梵天须梵,化为二千度形,以此谓其梵天曰:‘友!卿见如是神通威
力否?’
一三 ‘友!我见卿如是神通威力。’
一四 ‘友!彼世尊比卿与我具更大神通威力。友!往侍奉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为善!’
一五 时,彼梵天以偈谓辟支梵天须梵曰:
我宫殿有三 百列金翅乌
四百列白鸟 五百虎雕刻
梵天此宫殿 赫赫耀北方 
一六 [须梵:]如何汝宫殿 赫耀于北方
贤者常见色 诤乱与动乱 
故不乐于色
一七 时,辟支梵天须梵与辟支梵天净居,为惊惑此梵天,于此没其身形。
一八 如是其梵天,于其他之时,为侍奉世尊、应供、正等觉者而去。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6相应6经/梵天世界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世尊进入中午的休息,在静坐禅修中。 

  那时,须婆罗门辟支梵天与净居辟支梵天去见世尊。抵达后,各依门两侧站立。 

  那时,须婆罗门辟支梵天对净居辟支梵天这么说: 

  「亲爱的先生!这大概不是拜访世尊的适当时机,世尊进入中午的休息,在静坐禅修中,某某梵天世界是富有的与繁荣的,而且在那里的梵天住于放逸住处,来!亲爱的先生!让我们去那个梵天世界。抵达后,激起那位梵天的急迫感。」 

  「是的,亲爱的先生!」净居辟支梵天回答须婆罗门辟支梵天。 

  那时,须婆罗门辟支梵天与净居辟支梵天犹如有力气的男子能……(中略)那样[快]地在世尊前消失,出现在那梵天世界中。 

  那位梵天看见那些梵天远远地走来。看见后对那些梵天这么说: 

  「喂!亲爱的先生!你们从哪里来?」 

  「亲爱的先生!我们从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面前而来,又,亲爱的先生!你应该去伺候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 

  当这么说时,那位梵天不同意那言语,化作千个自我后,对须婆罗门辟支梵天这么说: 

  「亲爱的先生!你看到我这样成功的威力了吗?」 

  「亲爱的先生!我看到你这样成功的威力了。」 

  「亲爱的先生!我是这么大神通力、这么大威力者,我要去伺候哪位其他沙门或婆罗门呢?」 

  那时,须婆罗门辟支梵天化作两千个自我后,对那位梵天这么说: 

  「亲爱的先生!你看到我这样成功的威力了吗?」 

  「亲爱的先生!我看到你这样成功的威力了。」 

  「亲爱的先生!世尊比你与我更大神通力与更大威力,亲爱的先生!你应该去伺候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 

  那时,那位梵天以偈颂对须婆罗门辟支梵天说: 

  「三百只金翅鸟、四百只鹅,五百只鹰, 

   梵天!这禅定者的天宫发光,闪耀着北方。」 

  「即使你的那天宫发光,闪耀着北方, 

   看见色的过失后,经常颤抖,因此,善慧者不乐于色, 

   梵天!这禅定者的天宫发光,闪耀着北方。」 

  那时,须婆罗门辟支梵天与净居辟支梵天激起那位梵天的急迫感后,就在那里消失了。 

  过些时候,那位梵天去伺候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独静禅思;禅思(SA);宴坐(MA);三昧思惟;禅静(DA)」,南传作「静坐禅修」(paṭisallāṇa, paṭisallīna,另译为「宴坐、宴默、燕坐、独坐」),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隔离;隐退;隐遁」(seclusion),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世尊要比丘们作「身体的独处」(kāyaviveka),也就是「独坐、独修」的意思。「从禅觉」为「从禅思觉」之略,即「从静坐禅修中起来」。

  「别梵天(SA.1194)」,南传作「辟支梵天」(paccekabrahmā,另译为「独一的梵天;单独的梵天」),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独立的梵天」(independent brahmā),并引注疏的解说,这是没有随从的梵天。 

-------------------------------------


[七] 第七 瞿迦利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世尊又行日住之独坐。
三 时,辟支梵天须梵与辟支梵天净居诣世尊处。诣已,各立门边。
四 时,辟支梵天须梵,对瞿迦利比丘,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以量不可量 此谁知分别
以量不可量 我思无智者
唯有为混乱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6相应7经/瞿迦梨迦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世尊进入中午的休息,在静坐禅修中。 

  那时,须婆罗门辟支梵天与净居辟支梵天去见世尊。抵达后,各依门两侧站立。 

  那时,须婆罗门辟支梵天在世尊面前说这关于瞿迦梨迦比丘的偈颂: 

  「测量着不可测量者,这里,哪位智者能考察? 

   计量着不可测量者,我想他是已被覆盖的凡夫。」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独静禅思;禅思(SA);宴坐(MA);三昧思惟;禅静(DA)」,南传作「静坐禅修」(paṭisallāṇa, paṭisallīna,另译为「宴坐、宴默、燕坐、独坐」),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隔离;隐退;隐遁」(seclusion),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世尊要比丘们作「身体的独处」(kāyaviveka),也就是「独坐、独修」的意思。「从禅觉」为「从禅思觉」之略,即「从静坐禅修中起来」。

  「无量处(SA.1193;无量法(GA)」,南传作「不可测量者」(Appameyy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位不可测量者」(An immeasurable one),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阿罗汉,而注疏说能被测量的是贪、瞋、痴,这些被去除则无法测量。 

  「别梵天(SA.1193)」,南传作「辟支梵天」(paccekabrahmā,另译为「独一的梵天;单独的梵天」),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独立的梵天」(independent brahmā),并引注疏的解说,这是没有随从的梵天。 

-------------------------------------


[八] 第八 低沙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世尊行日住之独坐。
三 时,辟支梵天须梵与辟支梵天净居诣世尊处。诣已,各立门边。
四 时,辟支梵天净居,对迦达摩达迦低沙迦比丘,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以量不可量 此谁知分别
以量不可量 我思无智者
唯有为混乱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6相应8经/迦达摩大迦低舍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世尊进入中午的休息,在静坐禅修中。 

  那时,须婆罗门辟支梵天与净居辟支梵天去见世尊。抵达后,各依门两侧站立。 

  那时,须婆罗门辟支梵天在世尊面前说这关于迦达摩大迦低舍迦比丘的偈颂: 

  「测量着不可测量者,这里,哪位智者能考察? 

   计量着不可测量者,我想他是已被覆盖的无慧者。」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独静禅思;禅思(SA);宴坐(MA);三昧思惟;禅静(DA)」,南传作「静坐禅修」(paṭisallāṇa, paṭisallīna,另译为「宴坐、宴默、燕坐、独坐」),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隔离;隐退;隐遁」(seclusion),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世尊要比丘们作「身体的独处」(kāyaviveka),也就是「独坐、独修」的意思。「从禅觉」为「从禅思觉」之略,即「从静坐禅修中起来」。

  「无量处(SA.1193;无量法(GA)」,南传作「不可测量者」(Appameyy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位不可测量者」(An immeasurable one),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阿罗汉,而注疏说能被测量的是贪、瞋、痴,这些被去除则无法测量。 

  「别梵天(SA.1193)」,南传作「辟支梵天」(paccekabrahmā,另译为「独一的梵天;单独的梵天」),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独立的梵天」(independent brahmā),并引注疏的解说,这是没有随从的梵天。 

-------------------------------------


[九] 第九 都头梵天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瞿迦利迦比丘生病而痛苦,其病严重。
三 时,辟支梵天都头 于夜更以其胜光辉耀只园,诣瞿迦利迦比丘处。
四 诣已,立于空中,以此语瞿迦利迦比丘曰:‘瞿迦利迦比丘!以信乐舍利弗与目
犍连!舍利弗与目犍连是稳和者 。’
五 ‘友!汝谁耶?’
六 ‘我乃辟支梵天都头是。’
七 ‘友!汝莫非依世尊记别为不还者耶?此时何故还来此耶?汝见犯过误,看!’
八 [都头:] 人之出生时 斧实生口中
愚人语于恶 其斧斩自己
以赞应责者 以责应赞者
依口重恶运 依恶不得乐
博奕为致富 失己犹不运 
污心于善逝 不运更增大
企恶于口意 贬责圣人者
于百千垓年 三十六垓年
五秭年地狱 堕之受痛苦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6相应9经/都路梵天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当时,瞿迦梨迦比丘生病、痛苦、重病。 

  那时,当夜已深时,容色绝佳的都路辟支梵天使整个祇树林发光后,去见瞿迦梨迦比丘。抵达后,站在空中,对瞿迦梨迦比丘这么说: 

  「瞿迦梨迦!请你对舍利弗、目揵连有净信心,舍利弗、目揵连是美善的。」 

  「朋友!你是谁?」 

  「我是都路辟支梵天。」 

  「朋友!世尊记说你是不还者,不是吗?那样的话,为何你还来这里呢?看!这里,你的违犯有多大。」 

  「当男子被生时,斧头被生在口中, 

   愚痴者以此切断自己,说恶语。 

   凡称赞该受责备的,或责备该受称赞的者, 

   他以口丢出了厄运的骰子,以那厄运的骰子而找不到安乐。 

   这厄运的骰子虽小,但在厄运的骰子上输掉财产, 

   一切都跟着自己,凡对善逝心怀瞋怒者。 

   十万尼罗部陀,三十六与五阿浮陀, 

   设定了邪恶的言语与心后,凡呵责圣人者到地狱去。」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别梵天(SA.1193)」,南传作「辟支梵天」(paccekabrahmā,另译为「独一的梵天;单独的梵天」),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独立的梵天」(independent brahmā),并引注疏的解说,这是没有随从的梵天。 

  「厄运的骰子」(kali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吉利的一掷」(an unlucky throw)。按:「厄运的骰子」指每丢必输的骰子。 

  「对善逝」(sugatesu),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幸运者」(the fortunate ones),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里是泛指阿罗汉,而非独指世尊。 

  「尼罗部陀」(nirabbudānaṃ;另译为「尼罗部陀地狱」),菩提比丘长老依注释书解说,这是时间单位,等于20x10的42次方年(one koṭi = ten million years; a koṭi of koṭis = one pakoṭi,a koṭi of pakoṭi = one koṭipakoṭi; a koṭi of koṭipakoṭi = one nahuta; a koṭi of nahuta = one ninnahuta; a koṭi of ninnahuta = one abbuda,twenty abbudas = one nirabbuda)。 

  「阿浮陀」(abbuda),等于10的11次方,参看《杂阿含1292经》「瘤」比对。 

-------------------------------------


[一〇] 第十 瞿迦利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瞿迦利迦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于一面坐。
三 一面坐之瞿迦利迦比丘白世尊曰:‘世尊!舍利弗与目犍连是恶欲者。是受恶欲
所支配者。’
四 言已。世尊以此告瞿迦利迦比丘曰:‘瞿迦利迦!勿作如是言;瞿迦利迦!勿作
如是言。瞿迦利迦!勿作如是言。瞿迦利迦,应信乐舍利弗与目犍连。舍利弗与目
犍连是稳和者。’
五~六 复次……[乃至]……
七 瞿迦利迦三度告世尊曰:‘世尊,舍利弗与目犍连是恶欲者,是受恶欲所支配
者。’
八 世尊三度告瞿迦利迦曰:‘瞿迦利迦!勿作如是言,瞿迦利迦!勿作如是言。瞿
迦利迦!应信乐舍利弗与目犍连,舍利弗与目犍连是稳和者。’
九 时,瞿迦利迦比丘,即从坐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一〇 瞿迦利迦比丘去后不久,全身生如芥子粒之疮。芥子粒即渐成豆粒;豆粒成
如大豆,大豆成如枣核大,枣核而成如枣大,枣而成如阿摩罗果大,阿摩罗果而成
如未熟之橡果大,成如未熟之橡果大,于此破裂流出脓血。
一一 时,瞿迦利迦比丘,于此病而死。死矣之瞿迦利迦比丘,因对舍利弗与目犍
连敌意,而堕红莲地狱。
一二 时,梵天沙巷婆提于黎明更以其胜光,辉耀全园,诣于世尊处。诣已,礼敬
世尊,立于一面。
一三 立于一面之梵天沙巷婆提,以此白世尊曰:‘世尊!瞿迦利迦比丘死矣。因对
舍利弗与目犍连怀敌意,死堕红莲地狱。’
一四 梵天沙巷婆提,作此言已,礼敬世尊,右绕没形于此。
一五 时,世尊于当夜过后,呼诸比丘曰:‘诸比丘!此夜梵天沙巷婆提,于黎明以
其胜光,辉耀全只园,诣我处。诣已,礼我立于一面。诸比丘!立于一面之梵天沙
巷婆提告我曰:‘世尊!瞿迦利迦比丘死矣。因对舍利弗与目犍连怀敌意,死而堕
入红莲地狱。’诸比丘!梵天沙巷婆提作此言已,礼敬我,右绕,于此没其身形。’
一六 如是言已,有比丘以此白世尊曰:‘世尊!红莲地狱之寿量有几何耶?’
一七 ‘比丘!红莲地狱之寿量甚长。难数为几年、几百年、几千年、几百千年。’
一八 ‘世尊,可譬喻说之耶?’
一九 世尊曰:‘比丘!得如是说:譬喻此拘萨罗国有二十加厘菜种子,各过百年
,取一粒菜种子,且以此方法,于拘萨罗国取尽二十加厘菜种子,亦不尽阿浮陀
地狱之寿量。诸比丘!二十阿浮陀地狱为一尼罗浮陀地狱。二十尼罗浮陀地狱为一
阿婆婆地狱。二十阿婆婆地狱为一阿吒吒地狱。二十阿吒吒地狱为一阿诃诃地狱。
二十阿诃诃地狱为一水莲地狱。二十水莲地狱为一青睡莲地狱。二十青睡莲地狱为
一青莲地狱。二十青莲地狱为一白莲地狱。二十白莲地狱为一红莲地狱。比丘!瞿
迦利迦比丘对舍利弗与目犍连怀敌意,堕此红莲地狱。’
二〇 世尊如是说已。善逝又唱此偈曰.
人之出生时 斧实生口中
……乃至……(同前经之偈。)
此嗢陀南:
劝请及恭敬 梵婆迦梵天
他邪见放逸 与瞿迦利迦
乃至低沙迦 都头梵天及
他瞿迦利迦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6相应10经/瞿迦梨迦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那时,瞿迦梨迦比丘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瞿迦梨迦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舍利弗、目揵连是恶欲求者,他们已进入恶欲求的影响。」 

  当这么说时,世尊对瞿迦梨迦比丘这么说: 

  「瞿迦梨迦!不要这么说!瞿迦梨迦!不要这么说!瞿迦梨迦!请你对舍利弗、目揵连有净信心,舍利弗、目揵连是美善的。」 

  第二次,瞿迦梨迦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即使世尊对我是值得信赖的,然而,大德!舍利弗、目揵连是恶欲求者,他们已进入恶欲求的影响。」 

  第二次,世尊对瞿迦梨迦比丘这么说: 

  「瞿迦梨迦!不要这么说!瞿迦梨迦!不要这么说!瞿迦梨迦!请你对舍利弗、目揵连有净信心,舍利弗、目揵连是美善的。」 

  第三次,瞿迦梨迦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即使……(中略)他们已进入恶欲求的影响。」 

  第三次,世尊对瞿迦梨迦比丘这么说: 

  「瞿迦梨迦!不要这么说!……(中略)舍利弗、目揵连是美善的。」 

  那时,瞿迦梨迦比丘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离开。 

  瞿迦梨迦比丘离去不久,全身遍满芥子大小的脓肿,成为芥子大小后,成为绿豆大小;成为绿豆大小后,成为豌豆大小;成为豌豆大小后,成为枣核大小;成为枣核大小后,成为枣子大小;成为枣子大小后,成为余甘子大小;成为余甘子大小后,成为未成熟的木瓜大小;成为未成熟的木瓜大小后,成为木瓜大小;成为木瓜大小后破裂,脓汁与血液流出。 

  那时,瞿迦梨迦比丘以那疾病过世了,瞿迦梨迦比丘死时以对舍利弗、目揵连起瞋怒心而往生钵昙摩地狱。 

  那时,当夜已深时,绝佳容色的梵王娑婆主使整个祇树林发光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梵王娑婆主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瞿迦梨迦比丘已死了,大德!瞿迦梨迦比丘死时以对舍利弗、目揵连起瞋怒心而往生钵昙摩地狱。」 

  这就是梵王娑婆主所说。 

  说了这个后,梵王娑婆主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就在那里消失了。 

  那时,当那夜过后,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这一夜,当夜已深时,绝佳容色的梵王娑婆主使整个祇树林发光后,来见我。抵达后,向我问讯,然后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比丘们!梵王娑婆主对我这么说:『大德!瞿迦梨迦比丘已死了,大德!瞿迦梨迦比丘死时以对舍利弗、目揵连起瞋怒心而往生钵昙摩地狱。』 

  比丘们!这就是梵王娑婆主所说。 

  说了这个后,梵王娑婆主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就在那里消失了。」 

  当这么说时,某位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在钵昙摩地狱中的寿命量有多长?」 

  「比丘!在钵昙摩地狱中的寿命量有很长,那不容易计算『几年』、『几百年』、『几千年』、『几十万年』。」 

  「但,大德!能作譬喻吗?」 

  「比丘!能。」世尊说。 

  「比丘!犹如二十佉梨满满一憍萨罗国车的芝麻,男子每过一百年会从那里拿出一粒芝麻,比丘!二十佉梨满满一憍萨罗国车的芝麻以此行动会比较快地走到遍尽、耗尽,而非一阿浮陀地狱;比丘!二十阿浮陀地狱等于一尼罗部陀地狱;比丘!二十尼罗部陀地狱等于一阿婆婆地狱;比丘!二十阿婆婆地狱等于一阿得得地狱;比丘!二十阿得得地狱等于一阿诃诃地狱;比丘!二十阿诃诃地狱等于一古木达地狱;比丘!二十古木达地狱等于一受更狄迦地狱;比丘!二十受更狄迦地狱等于一优钵罗地狱;比丘!二十优钵罗地狱等于一分陀利迦地狱;比丘!二十分陀利迦地狱等于一钵昙摩地狱,比丘!瞿迦梨迦比丘死时以对舍利弗、目揵连起瞋怒心而往生在钵昙摩地狱中。」 

  这就是世尊所说,说了这个后,善逝、大师又更进一步这么说: 

  「当男子被生时,斧头被生在口中, 

   愚痴者以此切断自己,说恶语。 

   凡称赞该受责备的,或责备该受称赞的者, 

   他以口丢出了厄运的骰子,以那厄运的骰子而找不到安乐。 

   这厄运的骰子虽小,但在厄运的骰子上输掉财产, 

   一切都跟着自己,凡对善逝心怀瞋怒者。 

   十万尼罗部陀地狱,三十六与五阿浮陀地狱, 

   设定了邪恶的言语与心后,凡呵责圣人者到地狱去。」 

  初品,其摄颂: 

  「劝请、尊重、梵天,巴迦梵天与见在后, 

   放逸、瞿迦梨迦、迦低舍迦,都路梵天与另一瞿迦梨迦。」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佉梨」(古印度计重量单位),参看《杂阿含1148经》「担着一佉梨重的东西」比对。 

-------------------------------------


第二 梵天品 

[一一] 第一 常童子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叶毗尼河边。
二 时,梵天常童子 ,于黎明光辉照叶毗尼河边,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
立于一面。
三 立一面之梵天常童子,于世尊处唱此偈曰:
氏姓人中尊 殊胜刹帝利
明行具足者 人天中殊胜
四 梵天常童子言已,请师嘉赏。
五 时、梵天常童子、知依师受嘉赏,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

翻译


汉译经文2.第二品 

相应部6相应11经/常童子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奢逼尼河边。 

  那时,当夜已深时,容色绝佳的梵王常童子使整个奢逼尼河边发光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梵王常童子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在归属于种姓的出生者中,剎帝利是最上的, 

   明与行具足者,在天人中他是最上的。」 

  这就是梵王常童子所说,大师认可。 

  那时,梵王常童子心想: 

  「大师认可我了。」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就在那里消失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大梵王;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南传作「梵王娑婆主」(brahmā sahampati, Sahampatibrahma),指「大梵天」,为色界初禅天的领导神。按:「娑婆」(saha)为音译,义译为「请忍耐;要忍耐」,指这个世间。其另一个称呼为「梵王常童子」(brahmā sanaṅkumāro),菩提比丘长老引南传注释书说,当他还是年轻「乐神」(Pañcasikha;般遮翼, 五髻, 五顶)时,就修习初禅而往生于梵天世界,因为他一直保持年轻时的外表,所以他们以「童子」(kumāra)认知他,但因为他年纪很大了而被称为「常童子」(Sanaṅkumāra, Forever Youthful;永远年轻的)。 

-------------------------------------


[一二] 第二 提婆达多 
一 尔时,世尊于提婆达多离去不久,住王舍城灵鹫山。
二 时,梵天沙巷婆提于黎明时,辉耀全灵鹫出,以诣世尊处。诣而礼敬世尊,立
于一面。
二 立一面之梵天沙巷婆提,对提婆达多于世尊处唱此偈曰:
芭萨竹及苇 生果实则萎
如驴生子死 恶人名誉杀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6相应12经/提婆达多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在提婆达多离去不久时,世尊住在王舍城耆阇崛山。 

  那时,当夜已深时,容色绝佳的梵王娑婆主使整个王舍城耆阇崛山发光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梵王娑婆主在世尊面前说这关于提婆达多的偈颂: 

  「果实杀害芭蕉,果实[杀害]竹子、果实[杀害]芦苇, 

   恭敬杀害邪恶人,如胎之于骡。」 

-------------------------------------


[一三] 第三 阎陀迦频陀 
一 尔时,世尊住摩揭陀国之闇陀频陀。
二 尔时,世尊于夜闇中坐于露地,天降雨。
三 时,梵天沙巷婆提于黎明时,辉耀全闇陀迦频陀,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
尊,立于一面。
四 立于一面之梵天沙巷婆提,于世尊处,唱此偈曰:
住于离市里 游方犹离缚
若有心不乐 应护于诸根
正念住僧伽 家家行乞时
护根谨正念 住于离市里
无惧得解脱 回忆惧毒蛇
电光鸣天雷 于夜闇比丘
独坐离恐怖 我眼实当见 
非是传所闻 在于一法教 
以脱千人死 有当五百多
于百之十培 于其十培数
皆悉入预流 超畜生趣者
此外之诸人 对于得功德
我心难堪数 恐人云妄语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6相应13经/案达迦频陀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摩揭陀国的案达迦频陀。 

  当时,世尊在漆黑的夜晚坐在露天处,天空下着毛毛雨。 

  那时,容色绝佳的梵王娑婆主使整个案达迦频陀发光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梵王娑婆主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能依偏僻住处,能为结的解脱而行, 

   如果在那里不能获得喜乐,应该居住在僧团中自我守护、有念的。 

   为了托钵从家至家而行走着,根已守护的、明智的、有念的, 

   能依偏僻住处,已解脱恐怖,在无恐怖中解脱。 

   有恐怖蛇之处,闪电围绕,天空雷鸣, 

   在黑暗的黑夜里,已离身毛竖立的比丘坐在那里。 

   这确实被我看见,这不是传闻, 

   在单一[生]梵行中,有一千个死亡的舍弃者。 

   超过五百个有学,与十的十倍的十倍, 

   全都是已入流者,非畜生之去者。 

   而其他人,对我来说是『福分者』, 

   我没办法计算,对妄语的害怕[故]。」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一千阿罗汉(SA.1191)」,南传作「有一千个死亡的舍弃者」(sahassaṃ maccuhāyin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千人以丢下死亡离去」(A thousand have left Death behind),并解说「死亡的舍弃者」是指「阿罗汉」。 

  「恐怖于妄说(SA.1191);畏惧不信敬(GA)」,南传作「对妄语的害怕[故]」(musāvādassa ottapanti,另译为「妄语的愧」ottapa疑为ottappa之误),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由于对不诚实地说话的畏惧」(From dread of speaking falsely)。


-------------------------------------


[一四] 第四 阿卢那越提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世尊呼诸比丘:‘诸比丘!’
三 ‘唯然!世尊、’彼等诸比丘应答世尊。
四 尊如此宣说:
五 ‘诸比丘!昔有阿卢那远多王。其王有阿卢那越提之都。尸弃世尊、应供、正等
觉者,住其阿卢那越提王都。
六 诸比丘!又,尸弃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有一对上足弟子:名为阿毗浮、参
跋婆。
七 时,诸比丘!尸弃世尊呼阿毗浮比丘:‘来!婆罗门!至于食时,到某梵天界。’
八 ‘唯然!世尊!’阿毗浮比丘奉答尸弃世尊。
九 时,诸比丘!尸弃世尊与阿毗浮比丘,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于阿卢
那越提王都,现身于梵天界。
一〇 时,诸比丘!尸弃如来呼毗浮比丘:‘婆罗门!而此梵天、梵辅天、梵众天
说法语。’
一一 ‘唯然!世尊!’阿毗浮比丘奉答尸弃世尊、向梵天、梵辅天、梵众天、说
法语、教诚、勉励,令其欢喜。
一二 尔时,诸比丘!梵天与梵辅天及梵众天相说细语、还复牢骚说愚痴:‘实希
有,未得曾有,如何弟子于师前说法耶?’
一三 时,诸比丘!尸弃世尊呼阿毗浮比丘曰:‘婆罗门!梵天与梵辅天及梵众天,
牢骚说细语、云愚痴:‘实希有,得未曾有,何以弟子于师前说法耶?’婆罗门!是
故汝越更警醒于梵天与梵辅及梵众天。’
一四 ‘唯然!世尊。’诸比丘!阿毗浮比丘奉答尸弃世尊,以现身说法,不现身
说法,现下半身说法,现上半身说法。
一五 于此,诸比丘!梵天与梵辅天及梵众天起希有,得未曾有心:‘沙门之大神
通大威力,实是希有,实是未曾有。’
一六 时,阿毗浮比丘以此白尸弃世尊曰:‘世尊!知我于比丘僧伽中,如立于梵
天界,依用音声,令得闻于千世界。’
一七 ‘婆罗门!汝应立梵天界,令千世界闻汝音声之时。’
一八 诸比丘!‘唯然!世尊。’阿毗浮比丘奉答尸弃世尊,立于梵天界,以唱此
偈曰:
精勤及勉励 从顺佛陀教
拂败恶魔军 如象破苇屋
此法与戒律 住不放逸者
弃生死轮回 应尽苦边际
一九 诸比丘!时,尸弃世尊与阿毗浮比丘,警醒梵天与梵辅天及梵众天。犹如力
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形于梵天界,现身于阿卢那越提。
二〇 诸比丘!时尸弃世尊呼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闻阿毗浮比丘立于梵天唱
此偈否?’
二一 ‘世尊!我等闻阿毗浮比丘,立于梵天界之所唱此偈。’
二二~二三 ‘诸比丘!汝等闻阿毗浮比丘,立梵天界唱如何偈耶?’‘世尊!我等
如是闻:
精勤及勉励 从顺佛陀教
拂败恶魔军 如象破苇屋
此法与戒律 住不放逸者
弃生死轮回 应尽苦边际
二四 世尊!我等闻如是偈。’
二五 ‘善哉!善哉!诸比丘!汝等闻阿毗浮比丘,立梵天界唱,善哉!’’
二六 世尊宣说已。彼等诸比丘!欢喜世尊之所说。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6相应14经/阿卢那哇低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中略)。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从前,有位国王名叫阿卢那哇,比丘们!阿卢那哇国王的王都名叫阿卢那哇低,比丘们!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依止阿卢那哇低居住,比丘们!又,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的双贤是名叫阿毗浮与三巴哇的最上双弟子。比丘们!那时,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召唤阿毗浮比丘:『婆罗门!让我们到某个梵天世界,直到用餐时间为止。』『是的,大德!』比丘们!阿毗浮比丘回答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比丘们!那时,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与阿毗浮比丘犹如有力气的男子能伸直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直的手臂那样[快]地在阿卢那哇低王都消失,出现在那个梵天世界。 

  比丘们!那时,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召唤阿毗浮比丘:『婆罗门!请你对梵天、梵天众、梵众天显现法谈。』『是的,大德!』比丘们!阿毗浮比丘回答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后,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梵天、梵天众、梵众天,使之欢喜。比丘们!在那里,梵天、梵天众、梵众天讥嫌、不满、责难:『实在不可思议啊,先生!实在未曾有啊,先生!弟子如何在大师面前教导法!』 

   比丘们!那时,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召唤阿毗浮比丘:『婆罗门!梵天、梵天众、梵众天讥嫌你:「实在不可思议啊,先生!实在未曾有啊,先生!弟子如何在大师面前教导法!」那样的话,婆罗门!请你以更大程度激起梵天、梵天众、梵众天急迫感。』『是的,大德!』比丘们!阿毗浮比丘回答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后,以现身的方式教导法,也以隐身的方式教导法,也以现下半身、隐上半身的方式教导法,也以现上半身、隐下半身的方式教导法。比丘们!在那里,梵天、梵天众、梵众天有不可思议的、未曾有的心生起:『实在不可思议啊,先生!实在未曾有啊,先生!沙门的大神通力状态、大威力状态!』 

  那时,阿毗浮比丘对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这么说:『大德!我自证在比丘僧团中说过像这样的话:「学友们!当站在梵天世界中时,我能够以声音令千世界识知。」』『婆罗门!这正是时后,婆罗门!这正是时后,婆罗门!当站在梵天世界中时,你应该以声音令千世界识知。』『是的,大德!』比丘们!阿毗浮比丘回答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后,当站在梵天世界中时,说这些偈颂: 

  『请你们发勤、请你们精勤,请你们致力于佛陀的教说, 

   请你们扫荡死魔军,如象之于芦苇茅屋。 

   凡在这法、律中,住于不放逸者, 

   舍断生的轮回,将得到苦的结束。』 

  比丘们!那时,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与阿毗浮比丘激起梵天、梵天众、梵众天急迫感后,犹如……(中略)在那个梵天世界消失,出现在阿卢那哇低王都。那时,尸弃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召唤比丘们:『比丘们!你们听见当阿毗浮比丘站在梵天世界中说的偈颂了吗?』『大德!我们听见当阿毗浮比丘站在梵天世界中说的偈颂了。』『比丘们!而你们如何听见当阿毗浮比丘站在梵天世界中说的偈颂呢?』『大德!我们这样听见当阿毗浮比丘站在梵天世界中说的偈颂: 

  「请你们发勤、请你们精勤,请你们致力于佛陀的教说, 

   请你们扫荡死魔军,如象之于芦苇茅屋。 

   凡在这法、律中,住于不放逸者, 

   舍断生的轮回,将得到苦的结束。」 

  大德!我们这样听见当阿毗浮比丘站在梵天世界中说的偈颂。』 

  「好!好!比丘们!好!比丘们!你们听见当阿毗浮比丘站在梵天世界中说的偈颂。」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


[一五] 第五 般涅盘 
一 尔时,世尊于俱尸那罗末罗族之恕跋单沙罗林 ,沙罗 双树间,入涅盘时。
二 时,世尊呼诸比丘曰:‘诸比丘!我今语汝等。精勤不放逸!诸行乃生灭之法。’
此是如来最后之言教。
三 时,世尊入于第一禅,由第一禅起,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入第三禅。由第
三禅起,入第四禅。由第四禅起,入虚空无边处定。由虚空无边处定起,入识无边
处定。由识无边处起,入无所有处定。由无所有处定起,入非想非非想处定。
四 由非想非非想定起,入无所有处定。由无所有处定起,入识无边处定。由识无
边定起,入虚空无边处定。由虚空无边处定起,入第四禅。由第四禅起,入第三禅。
由第三禅起,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入第一禅。
由第一禅起,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入第三禅。由第三禅起,入第四禅。由
第四禅之等无间,世尊入于涅盘。
五 世尊入涅盘耶!于其入涅盘时,梵天沙巷婆提即唱此偈曰:
世间诸有情 迟早舍身此
世间无比者 如来得力者 
正觉者大师 已入于涅盘
六 世尊入涅盘耶!于其入涅盘时,天帝释即唱此偈曰:
诸行实无常 是为生灭性
生者必有灭 以寂灭为乐
七 世尊入涅盘耶!于其入涅盘时,尊者阿难唱此偈曰:
其时我恐怖 我毛发竖立
一切胜相具 觉者入涅盘
八 世尊入涅盘耶!于其入涅盘时,尊者阿那律唱此偈曰:
出息入息无 心确立于定
无欲污寂静 有眼者涅盘
无着心宽广 堪于死苦恼
如灯之消逝 是心之辞脱
此嗢陀南:
梵天常童子 与提婆达多
闇陀迦频陀 阿卢那越提
依于般涅盘 说梵天五经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6相应15经/般涅槃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尸那罗的乌玻瓦达那,末罗族人的沙罗树林,沙罗双树中间,在般涅槃之时。 

  那时,世尊召唤比丘们: 

  「好了,比丘们!我现在召唤你们:『诸行是消散法,你们要以不放逸使目标达成。』这是如来最后的话。」 

  那时,世尊进入初禅,从初禅出来后,进入第二禅,从第二禅出来后,进入第三禅,从第三禅出来后,进入第四禅,从第四禅出来后,进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出来后,进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出来后,进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出来后,进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出来后,进入想受灭。 

  从想受灭出来后,进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想非非想处出来后,进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处出来后,进入识无边处,从识无边处出来后,进入空无边处,从空无边处出来后,进入第四禅,从第四禅出来后,进入第三禅,从第三禅出来后,进入第二禅,从第二禅出来后,进入初禅,从初禅出来后,进入第二禅,从第二禅出来后,进入第三禅,从第三禅出来后,进入第四禅,从第四禅出来后,世尊直接般涅槃。 

  当世尊般涅槃时,与般涅槃同时,梵王娑婆主说了这偈颂: 

  「世间中一切生存类的身体,都将躺下, 

   因为像这样的大师,世间中无与伦比者, 

   已得力的如来,正觉者般涅槃了。」 

  当世尊般涅槃时,与般涅槃同时,天帝释说了这偈颂: 

  「诸行确实是无常的,是生起与消散法, 

   生起后被灭,它们的平息是乐。」 

  当世尊般涅槃时,与般涅槃同时,尊者阿难说了这偈颂: 

  「那时令人恐惧的,那时令人身毛竖立的, 

   具一切殊胜行相者,正觉者般涅槃。」 

  当世尊般涅槃时,与般涅槃同时,尊者阿那律说了这偈颂: 

  「没有了入息出息,对像这样心已住立者来说, 

   不扰动,只向于寂静,有眼者般涅槃。 

   以不动之心,忍受苦痛, 

   就如灯火的熄灭,那是心的解脱。」 

  第二品,其摄颂: 

  「梵天[常童子]、提婆达多,案达迦频陀、阿卢那哇低, 

   以及般涅槃,这是梵天五个教导。」 

  梵天相应完成。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对像这样」(tādino,另译为「坚固的」),参看《杂阿含1152经》「对像这样的寂静者来说」比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