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传相应部---第10经 有偈篇.夜叉相应(1-12)

 南山_松柏 2018-05-02




[一] 第一 因陀迦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因陀峰山,因陀夜叉之住处。
二 时,因陀迦夜叉来诣世尊处。诣而以偈白世尊曰:
诸佛说此色非命 然则如何命在身
此骨与肉何处来 如何此生住母胎
三 [世尊:] 初有迦罗逻 由此迦罗逻
而有阿部昙 由此阿部昙
由生溜肉生 溜肉生坚肉
由坚肢节生 生发及毛爪
如是母以取 饮料及食物
住于母胎者 依此而生长

------------------------------------

翻译

汉译经文10.夜叉相应

相应部10相应1经/因陀罗迦经(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因陀罗顶山,因陀罗迦夜叉的住处。

  那时,因陀罗迦夜叉去见世尊。抵达后,以偈颂对世尊说:

  「诸佛说:『色不是命』,这人如何得到身体呢?

   骨头、肝脏从哪里来呢?这人如何着于子宫呢?」

  「首先有羯罗蓝,从羯罗蓝而有阿部昙,

   从阿部昙生出闭尸,从闭尸生起犍南,

   从犍南出生钵罗奢佉,毛发及指甲。

   而凡母亲吃的,食物与饮料之所食,

   以那个,使之在那里存续,人人进入母亲的子宫。」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迦罗逻(SA.1300);歌罗罗(GA)」,南传作「羯罗蓝」(kalal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照录原文,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第一周的胎儿,像三股羊毛做成的线直径大小的油滴。

  「胞(SA.1300);胞(GA)」,南传作「阿部昙」(abbudaṃ,另译为「胞」),菩提比丘长老英译照录原文,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第二周的胎儿,颜色像洗肉水。

  「肉段(SA.1300);肉段(GA)」,南传作「闭尸」(pesi,另译为「薄片」),菩提比丘长老英译照录原文,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第三周的胎儿,大小像融锡,注疏说是粉红色。

  「坚厚(SA.1300);坚䩕(GA)」,南传作「犍南」(ghano,另译为「坚肉」),菩提比丘长老英译照录原文,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第四周的胎儿,大小像鸡蛋。

  「肢节(SA.1300);五胞(GA)」,南传作「钵罗奢佉」(pasākhā,另译为「肢节」),菩提比丘长老英译照录原文,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第五周的胎儿,五个小突起显现,即:手、脚、头的雏形。

  「诸毛发(SA.1300);发爪(GA)」,南传作「毛发及指甲」(kesā lomā nakhāpi ca,直译为「头发、体毛与指甲」),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头发、体毛与指甲」(The head-hair, body-hair, and nails),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直到第42周的情况了。按:依现代医学的了解,第20周「眉毛、指甲都已发育良好」。

  「着于子宫」(sajjati gabbharasmin),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子宫被产生」(is begotten in the womb),并引注释书的解说,因陀罗迦夜叉以为众生在子宫产生是一次到位(a being is produced in the womb at a single stroke),而非渐渐成长的。


------------------------------------

[二] 第二 释罗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灵鹫山。
二 时,名释罗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已以偈白世尊曰:
卿离一切缚 解脱之沙门
教化其他者 非卿之所为
三 [世尊:] 释罗与众交 无论之形态
非相应智人 唯倾心同情
以是寂静心 虽教化于他
亦不为所缚 唯同情爱怜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10相应2经/沙卡那摩经(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耆阇崛山。 

  那时,沙卡那摩迦夜叉去见世尊。抵达后,以偈颂对世尊说: 

  「对已舍断一切系缚、已完全挣脱的你, 

   教其他人,那对沙门不好!」 

  「沙卡!不论以任何理由出现与人亲交, 

   有慧者不应该被怜悯动心, 

   如果他以明净心教其他人, 

   他不被怜愍与同情束缚。」 

------------------------------------


[三] 第三 针毛 
一 尔时,世尊住伽耶之石床,针毛夜叉之住处。
二 时,怯罗夜叉与针毛夜叉路过世尊近处。
三 时,怯罗夜叉告针毛夜叉曰:‘此是沙门。’
四 ‘不!此非沙门,是小沙门。至少知彼是沙门耶!小沙门耶![暂]为小沙门。’
五 时,针毛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已,以身碰世尊。
六 时,世尊将身闪避。
七 时,针毛夜叉,以此白世尊:‘沙门!恐怖我耶?’
八 ‘不!友!我非恐怖,然而,与汝相触,总非善事。’
九 ‘沙门!我问汝,汝若不能说明,汝当乱心,当破汝之心脏,取汝之两脚,投诸
恒河之彼岸。’
一〇 ‘不!友!我于包括天界、魔界、梵天界之世界,于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
不见我心乱、破我心脏,取两脚投诸恒河彼岸者。然而,友!欲者先问。’
一一 贪欲与嗔恚 以何为因起
快不快恐怖 又从何因生
犹如童子等 放其缚足鸟
心想何处起
一二 [世尊:]贪欲与嗔恚 当由渴爱起
快不快恐怖 悉由自己生
犹如童子等 放其缚足鸟
心想由此起 身从渴爱生
尼俱律陀树 其干由根生
凡夫着爱欲 知偏林蔓草
知其生因者 则以灭此因
谛听之夜叉 彼等前来渡
难渡渡瀑流 无有受再生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10相应3经/针毛经(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伽耶的登居得床针毛夜叉领域。 

  当时,柯乐夜叉与针毛夜叉在世尊不远处越过。 

  那时,柯乐夜叉对针毛夜叉这么说: 

  「这是沙门。」 

  「这不是沙门,这是假沙门,我将很快地知道他是沙门或是假沙门。」 

  那时,针毛夜叉去见世尊。抵达后,使身体倾斜向世尊。 

  那时,世尊使身体离开。 

  那时,针毛夜叉对世尊这么说: 

  「沙门!怕我吗?」 

  「朋友!我不怕你,但你的碰触是邪恶的。」 

  「那么,沙门!我要问你,如果你不回答我,我要使你的心混乱,或我要使你的心脏破裂,或我要抓住[你的]脚后,丢过恒河的另一岸。」 

  「朋友!在这包括天、魔、梵的世间;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的世代中,我不见任何能使我的心混乱,或能使我的心脏破裂,或能抓住[我的]脚后,丢过恒河的另一岸者,但,朋友!问你想问的吧!」 

  那时,针毛夜叉以偈颂对世尊说: 

  「从什么因缘而有贪与瞋?从哪里生不乐、乐、身毛竖立? 

   从什么生起后而有心之寻,如小男孩放乌鸦?」 

  「从这里之因缘而有贪与瞋,从这里生起不乐、乐、身毛竖立, 

   从这里生起后而有心之寻,如小男孩放乌鸦。 

   从情爱生起,从自己生起,如从榕树的枝干生起, 

   种种在欲上纠缠在一起的,如葛藤在林中蔓延。 

   凡了知它从该处之因缘者,他们除去它,听吧!夜叉! 

   他们渡这难渡的洪水,前之所未渡,为了不再生。」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如榛绵丛林(SA.1314);如藤绵丛林(SA.1324);亦如摩楼多,缠缚覆林树(GA)」,南传作「如葛藤在林中蔓延」(māluvāva vitatā van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像māluva攀爬物伸展越过树林」(Like a māluva creeper stretched across the woods)。按:此处的「摩楼多」,似乎就是「葛藤」(māluva,另译为「蔓草」)的音译,这就如有「绿色杀手;绿癌」之称的「蔓泽兰」类爬藤类植物。 

  「犹如鸠摩罗,依倚于乳母(SA.1314)」,南传作「如小男孩放乌鸦」(kumārakā dhaṅkamivossajantī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如男孩抛掷一只乌鸦」(as boys toss up a crow),并引注释书的解说,小男孩用绳子绑住乌鸦的脚,另一端绑在自己的手上,抛出乌鸦,乌鸦飞不远就又跌回小男孩的脚下。另外解说,此段梵文本作「如小男孩依靠奶妈」(kumārakā dhātrīm ivāśrayante, 'as little boys depend on a wet-nurse')(Ybhūś 11.1, Enomoto, CSCS, p. 59)。按:此处的「鸠摩罗」,似乎就是「男孩」(kumāraka,另译为「童子」)的音译。 


------------------------------------


[四] 第四 摩尼跋陀 
一 尔时,世尊住摩揭陀国,摩尼摩罗迦制底之摩尼跋陀夜叉住处。
二 时,摩尼跋陀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己,于世尊处说此偈曰:
常于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乐
正念明日犹言祥 彼解脱一切愤怒
三 [世尊:] 常于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乐
正念明日犹吉祥 然彼不解一切怒
是心日夜乐不害 以慈悲一切有情
于彼无有任何怒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10相应4经/吉祥宝珠经(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摩揭陀的华鬘宝珠塔庙,吉祥宝珠夜叉领域。 

  那时,吉祥宝珠夜叉去见世尊。 

  「对正念者来说,那总是吉祥的,正念者增大安乐, 

   对正念者来说,明天会更好,他从敌意解脱。」 

  「对正念者来说,那总是吉祥的,正念者增大安乐, 

   对正念者来说,明天会更好,他非从敌意解脱。 

   凡一切日夜,心都乐于不害者, 

   他对一切生物类有慈,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怨敌。」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明天会更好」(suve seyyo,直译为「在明日更好」),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每天更好」(It is better each day)。

------------------------------------


[五] 第五 左奴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
二 时有优婆夷名左奴之子,为夜叉所魅惑。
三 时,优婆夷叹息,而唱此等偈曰:
我常闻如是 阿罗汉宣说
我常闻如是 阿罗汉宣说
然则今日我 见夜叉魅弄
左奴为何事 十四十五日
半月第八日 得神变分日
奉持八斋戒 以住于布萨
以行于梵行 夜叉不能魅
我闻罗汉说 然我今日见
夜叉魅左奴 此乃为何事
四 [夜叉:] 十四十五日 半月第八日
得神变分日 奉持八斋戒
以住于布应 以住梵行者
夜叉不能魅 我闻罗汉说
左奴若醒觉 以此可语汝
此乃夜叉语 不分公与私
勿行任何恶 若作恶业者
又若为欲为 如鸟跃上逃
难逃汝苦恼
五 [左奴:] 人皆哭死人 生别时亦哭
我活活于此 母何故泣我
六 [优婆夷] 人皆泣子死 生别时亦哭
然一度离欲 而且又归来
亦以哭其子 其生亦似死
子汝出烬炎 愿不再堕烬
爱子出地狱 希不再入狱
逃离为幸福 谁此语我等
盛火出家货 汝欲再烧耶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10相应5经/沙奴经(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当时,某位优婆夷名叫沙奴的儿子被夜叉捉住。 

  那时,那位优婆夷在那时哭泣着说这些偈颂: 

  「在十四、十五日里,与凡半月的第八日, 

   以及神变月,善具备八支者。 

   他们作布萨,凡行梵行者, 

   夜叉们不戏弄,像这样,我从那些阿罗汉听闻, 

   今日我看见,那夜叉戏弄沙奴。」 

  「十四、十五日,与凡半月的第八日, 

   以及神变月,善具备八支者。 

   他们作布萨,凡行梵行者, 

   夜叉们不戏弄,你从阿罗汉听闻,好! 

   当沙奴清醒时,愿你告诉他,这夜叉的命令语: 

   不要作恶业,公开或私下地。 

   而如果你要做或正在做恶业, 

   你不会从苦解脱,即使飞起来逃走。」 

  「娘!他们哭死者,或看不到的生者, 

   娘!当看见活着的我时,娘!你为何哭?」 

  「儿啊!他们哭死者,或看不到的生者, 

   但凡当放弃五欲后,再归来这里者, 

   儿啊!他们也哭那样的人,因为他虽生犹死。 

   亲爱的!已从热灰中抽出,你还想落入热灰, 

   亲爱的!已从地狱中抽出,你还想落入地狱。 

   赶快跑!祝你吉祥,我们能抱怨谁呢? 

   从燃烧中抢救的物品,你又想烧掉。」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受八支斋(SA.1325);受持八戒(GA)」,南传作「善具备八支者」(aṭṭhaṅgasusamāgat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完成八要素」(Complete in eight factors),并解说,这就是「八戒」(即「八关斋戒」):戒杀、盗、淫、妄、酒,过午不食,跳舞、唱歌、听音乐、看不适当的秀、装扮首饰、化妆,使用高且豪华的床和座椅。 

  「十四十五日(SA.1325)」,南传作「在十四、十五日里」(Cātuddasiṃ pañcadasi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第十四、第十五」(On the fourteenth or fifteenth),并解说,「布萨日」(Uposathaṃ,意译为「斋戒」)落在月中,小月(29日)为「十四日」;大月(30日)为「十五日」。 

  「及月分八日(SA.1325);及以月八日(GA)」,南传作「半月的第八日」(pakkhassa aṭṭham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与在两周的第八日」(And on the eighths of the fortnight)。 

  「神足瑞应月(SA.1325);如来神足月(GA)」,南传作「以及神变月」(Pāṭihāriyapakkhañc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特别期间」(And during special periods)。按:「神变月」为古印度的一些特别月份,有说是正月,有说是二月,有说是正月、五月、九月。 

  菩提比丘长老引注释书的解说,这位夜叉是「沙奴」前世的母亲,同今世的母亲一样,都是要阻止沙奴放弃出家的。 

  「娘」(amma)为小孩对母亲说话时的称呼,《杂阿含1322经》译为「妈咪」。 

  「他们作布萨」(Uposathaṃ upavasanti,另译为「布萨日近住;布萨日入布萨;斋戒日斋戒」),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们举行(遵守)布萨日」(Who observe the Uposatha days),并解说,佛陀时代印度的古历,分一年为「寒季、热季、雨季」三季,每季有四个月,分为八个半月(pakkha),第3与第7个半月有14天,其它为15天,在每个半月里的满月与新月夜晚(第14日或第15日),以及半月形的夜晚(第8天)被认为特别吉祥,在佛教徒中这些日子成为布萨日。在满月与新月夜晚,比丘们诵戒,而在家众则在满月与新月日,加上半月形的第8天,到寺院守八关斋戒,闻法与修定(MN.4, Note.59)。半月形的第8天则称为「小布萨日;小斋戒日」(minor Uposathaṃ, SN.10.5, Note.573)。 

  「我们能抱怨谁呢」(ujjhāpayāmas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我们能向谁诉说我们的悲伤」(To whom could we voice our grief),并引注释书的解说:「当你想脱掉迦裟(disrobing)而被夜叉抓住时,我们能向谁诉说我们的悲伤(抱怨)?我们能向谁求助与报告这个?」 

------------------------------------


[六] 第六 夜叉童子 
一 尔时,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
二 时,尊者阿那律,黎明即起,以诵法句。
三 时,夜叉童母之夜叉女,如是告其子曰:
美哉迦罗汝 勿骚作音声
比丘诵法句 我若知法句
以如是行者 乃我等利益
切勿杀生物 知而勿妄语
自己行善戒 我等脱鬼胎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10相应6经/匹亚迦勒经(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尊者阿那律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当时,尊者阿那律在破晓时起来后,诵说诸法句。 

  那时,匹亚迦勒的母亲女夜叉这么哄幼子: 

  「匹亚迦勒!不要出声,比丘诵说诸法句, 

   了知法句后,我们会为了我们的利益行动。 

   我们要对生物自制,让我们不故意说妄语, 

   我们应该自我学善戒,也许我们能从恶鬼胎解脱。」


------------------------------------


[七] 第七 富那婆数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
二 其时,世尊就有关涅盘,说法教示、利益、鼓励比丘等。彼等诸比丘、深切注
意虔诚、心意集中、倾耳谛听。
三 时,富那婆薮母之夜叉女,以言告其子等:
静默郁多罗 富那婆当默
我暂闻思惟 无上佛师教
世尊说涅盘 解脱诸结缚
我甚爱此法 世我子可爱
世我夫可爱 然而求此法 
有胜过此等 子夫虽可爱
不能脱苦恼 听闻正法者
令人解苦恼 于世败此恼
迷之于老死 为解脱老死
证悟于正法 我愿闻此法
富那婆当默
四 [富那婆薮]母我乃不语 静默郁多罗
倾耳于法者 闻法为快乐
因不知正法 母我迷苦恼
此乃与迷于 人天光辉者
最后身佛陀 有眼今说法
五 [夜叉女] 善哉如是语 我子寝我怀
我子乃贤哉 我子今爱乐
无上佛所说 无染净白法
子富那婆薮 我今日心安
解脱于轮迥 以见于圣谛
我子郁多罗 汝亦闻于我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10相应7经/富那婆苏经(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以关于涅槃法说开示、劝导、鼓励比丘们,使之欢喜,而那些比丘作为核心作意、全心注意后倾耳听法。 

  那时,富那婆苏的母亲女夜叉这么哄幼子: 

  「巫德里葛!安静!富那婆苏!安静! 

   在我要听大师、最上佛陀之法的期间。 

   世尊说涅槃,一切系缚的释放, 

   那对我来说是够长久了,我对法有喜爱。 

   在世间中自己的儿子是可爱的,在世间中自己的丈夫是可爱的, 

   因那样之故,对我来说,法的探求会是更喜爱的。 

   因为既非可爱的儿子也非丈夫,能使苦释放, 

   如正法之听闻,使生物从苦释放。 

   在被苦征服的世间中;在被老死结缚中, 

   为了解脱老死,那被[佛陀]现正觉的法, 

   我欲求听闻那样的法,富那婆苏!安静!」 

  「妈咪!我将不说话,这巫德里葛也保持安静, 

   只倾听法,因为正法之听闻是快乐的, 

   以不了知正法,妈咪!我们会行于苦。 

   他是为痴昧的诸天与人们带来光明者, 

   佛陀最后身,有眼者教导法。」 

  「好![我]所生、躺在[我]胸部的儿子确实成为贤智者了, 

   我的儿子喜欢佛陀最上的、纯粹的法。 

   富那婆苏!快乐吧!今天我已出脱了, 

   巫德里葛!你也听我[说]!诸圣谛已被见。」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全心注意后」(sabbaṃ cetaso samannāharitv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对该事充分注意后」(after giving full attention to the matter, AN),或「以极为关注的事注意,对它运用整个心」(attending to it as a matter of vital concern, applying their whole minds to it, SN),或「对它给与注意,以他全部的心从事」(gives it attention, engages it with all his mind, MN)。

  「我们会行于苦」(dukkhaṃ carāmas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我们一直不幸地生活」(We've been living miserably)。 

  「有眼者」指佛陀。 

  「今天我已出脱了」(ajjāhamhi samugga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今天我终于出来了」(Today I have emerged at last),并引注释书的解说,在旁听完佛陀的话语,富那婆苏夜叉与他的母亲都证得了初果。按:「已出脱了」(samuggatā),原意为「出来;出现;得以存在」。

------------------------------------


[八] 第八 须达多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之寒林。
二 其时,给孤独长者,有事到王舍城。
三 给孤独长者闻‘佛实出现于世。’欲往拜见世尊。
四 时,给孤独长者作如是思惟:‘今日欲往拜见世尊,时已过迟。明日适时当始往
拜见世尊。’则念佛而卧。其夜曾三度以为天亮而起身。
五 时,给孤独长者来到墓地之门 ,诸天刚开其门 。
六 时,给孤独长者走出市镇,当离去时,光灭而暗,恐怖战栗,毛发竖立。长者
就此欲退返。
七 时,尸婆迦夜叉来现其形,只令闻声:
百象与百马 又百之驴车 
百千之女亦 装摩尼耳环
于此行一步 不值十六一
行进之长者 行进之长者
行进始能近 退避当用脚
八 时,给孤独长者,暗灭光现、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亦静止。
九 二度……乃至……
一〇 给孤独长者,三度光灭而暗,恐怖战栗,毛发竖立。长者又欲从此而退返。
三度尸婆迦夜叉不现其形,只令闻其声……乃至……
一一 时,给孤独长者,暗灭光现,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亦静止。
一二 时,给孤独长者,来诣寒林于世尊住处。
一三 其时,世尊于夜晓起身,在露地经行。
一四 世尊见给孤独长者从远而来,见已下经行处,即坐所设座,坐已,世尊以此
言给孤独长者曰:‘来!须达多。’
一五 时,给孤独长者:‘世尊按名呼我。’于此,即于世尊足下,五体投地而白曰:
‘世尊!轻安而眠耶?’
一六 [世尊:]烦恼火悉消 婆罗门安眠
不着于爱欲 清凉无所依
断一切执着 调伏心苦恼
寂静轻安寝 是达心寂静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10相应8经/须达多经(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的寒林。 

  当时,屋主给孤独以某些必须作的事抵达王舍城。 

  屋主给孤独听闻:「佛陀确实出现在世间。」立即地想去见世尊,但屋主给孤独这么想:「现在不是去见世尊的时机,我将在明天布施时去见世尊。」 

  他向世尊处以正念躺下,在夜间起来三次,以为天亮了。 

  那时,屋主给孤独走向前往墓场之(城)门,非人打开了门。 

  那时,当屋主给孤独出城时,光明消失了,黑暗显现,他生起害怕、僵硬、身毛竖立,因此想再折返。 

  那时,无形的尸婆迦夜叉发声道: 

  「百象、百马、百骡车, 

   百千装饰珠宝与耳环的少女, 

   也不值得交换往前一步的十六分之一。 

   前进!屋主!前进!屋主! 

   前进对你比较好,不要回去。」 

  那时,屋主给孤独的黑暗消失了,光明显现,既有的害怕、僵硬、身毛竖立都止息了。 

  第二次,屋主给孤独的光明消失了,黑暗显现,他生起害怕、僵硬、身毛竖立,因此想再折返。 

  第二次,无形的尸婆迦夜叉使人听到声音: 

  「百象、百马、……(中略) 

   也不值得交换往前一步的十六分之一。 

   前进!屋主!前进!屋主! 

   前进对你比较好,不要回去。」 

  那时,屋主给孤独的黑暗消失了,光明显现,既有的害怕、僵硬、身毛竖立都止息了。 

  第三次,屋主给孤独的光明消失了,黑暗显现,他生起害怕、僵硬、身毛竖立,因此想再折返。 

  第三次,无形的尸婆迦夜叉使人听到声音: 

  「百象、百马、……(中略) 

   也不值得交换往前一步的十六分之一。 

   前进!屋主!前进!屋主! 

   前进对你比较好,不要回去。」 

  那时,屋主给孤独的黑暗消失了,光明显现,既有的害怕、僵硬、身毛竖立都止息了。 

  那时,屋主给孤独往寒林去见世尊。 

  当时,世尊在破晓时起来后,在露天处经行。 

  世尊看见屋主给孤独从远处走来。看见后,从经行下来,然后在设置好的座位坐下。坐下后,世尊对屋主给孤独这么说: 

  「来!须达多!」 

  那时,屋主给孤独心想: 

  「世尊以我的名字开始说话。」激动、兴奋,当场以头落在世尊的脚上,然后对世尊这么说: 

  「已般涅槃的婆罗门,确实总是睡得安乐, 

   清凉的、无依着的,他在欲上不沾染。 

   切断了一切执着,调伏了心中的恐惧, 

   获得心的寂静后,寂静者睡得安乐。」 

------------------------------------


[九] 第九 叔迦罗(一)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叔迦罗比丘尼,为被大众围绕而说法。
三 时,集叔迦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
说此偈曰:
王舍城人众 为何而居耶
犹如于甘酒 或醉于卧倒
以侍叔迦罗 比丘尼所说
甘露之道足 无混浊甘液
于此饮至再 饮之不为饱
思智慧人饮 如渴旅人雨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10相应9经/白净经第一(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 

  当时,白净比丘尼被大众围绕着说法。 

  那时,对白净比丘尼有净信的夜叉到舍卫城后,从街道到街道;从十字路口到十字路口,在那时说这些偈颂: 

  「舍卫城中的人们怎么了?像喝了蜜酒那样睡着了, 

   他们不侍奉白净,当她教导不死之境。 

   然而,那是不厌倦的,美味、有营养的, 

   有慧者喝了,认为如云之于旅人。」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像喝了蜜酒那样睡着了」(madhupītāva seyare,疑为madhupītāva seyyare之误),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们如喝了蜂蜜酒那样睡」(They sleep as if they've been drinking mead),并解说,传说喝了蜜酒会举不起头,只能无意识地躺着。按:「蜜酒」(madhu),原意为「蜂蜜」,madhvāsava才译为「蜜酒」,此处依前后文转译。 

------------------------------------


[一〇] 第十 叔迦罗(二)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有优婆塞施食于叔迦罗比丘尼。
三 时,叔迦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唱
此偈曰:
悉解脱结缚 施食叔迦罗
实贤优婆塞 彼得多功德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10相应10经/白净经第二(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 

  当时,某位优婆塞施与白净比丘尼食物。 

  那时,对白净比丘尼有净信的夜叉到舍卫城后,从街道到街道;从十字路口到十字路口,在那时说这些偈颂: 

  「他确实产出许多福德,这位优婆塞确实是有慧者, 

   凡施与白净比丘尼食物者,脱离一切系缚。」 

------------------------------------


[一一] 第十一 毗罗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有优婆塞施衣于毗罗比丘尼。
三 时,毗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唱此
偈曰:
脱一切缚轭 施衣予毗罗
实贤优婆塞 彼得多功德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10相应11经/基腊经(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 

  当时,某位优婆塞施与基腊比丘尼衣服。 

  那时,对基腊比丘尼有净信的夜叉到舍卫城后,从街道到街道;从十字路口到十字路口,在那时说这些偈颂: 

  「他确实产出许多福德,这位优婆塞确实是有慧者, 

   凡施与基腊比丘尼衣服者,脱离一切束缚。」 

------------------------------------


[一二] 第十二 阿罗毗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阿罗毗之阿罗婆迦夜叉住居。
二 时,阿罗婆迦夜叉、白世尊曰:‘沙门!出去。’‘是!友,’世尊便出去。‘沙门!
进来。’‘是!友,’世尊便进来。
三 再度[……乃至]……
四 阿罗婆迦夜叉,如此三度白世尊:‘沙门!出去,’……[乃至]……‘是!友!’
世尊便进来。
五 阿罗婆迦夜叉,四度白世尊:‘沙门!出去。’
六 ‘不!友,我不应出去,由汝所欲为。’
七 ‘沙门!我且问汝,汝若不能答我者 ,我以汝心乱,破汝心脏,取汝两脚,投
诸恒伽河之彼岸。’
八 ‘不!友!我于包括天界,魔界,梵天界之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人天之
众中,不见以我心乱,破我心脏,取我两脚、投诸恒伽河之彼岸者。然而汝若欲问
则问。’
九 [夜叉:] 于此世间人 何为最胜富
以善修何物 赍得以安乐
何物味最上 云何之生活
为最胜生活
一〇 [世尊:] 此世信最富 修善最安乐
真实最上味 智慧之生活
谓最胜生活
一一 [夜叉:]如何渡瀑流 如何渡大海
如何超苦恼 如何为清净
一二 [世尊:]依信渡瀑流 不逸渡大海
精进超苦恼 依智慧清净
一三 [夜叉:]如何得智慧 如何以得富
如何以得誉 如何而结友
此世行彼世 如何得不悲
一四 [世尊:]以信阿罗汉 闻达涅盘法
不逸分别者 当得于智慧
如实堪重荷 精进者得富
语真实得誉 布施友不离
是为由此世 无悲往彼世 
求居亦信仰 真实与调顺
坚实与舍离 其此四法者
死而无有悲 此世往彼世
亦无有悲事 有疑问其他
沙门婆罗门 真实与调顺
堪忍与舍离 此世有胜者
一五 [夜叉:] 今何问其他 沙门婆罗门
我已于今日 得知未来利
佛实为于我 来于阿罗毗
我今施其人 知有大果事
我今致礼敬 正觉法善性
由村以至村 游方邑至邑
此嗢陀南:
田陀迦与释罗 针毛摩尼跋陀
左奴童子夜叉 那婆薮须达多
有二之叔迦罗 毗罗与阿罗毗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10相应12经/阿罗婆迦经(夜叉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阿罗毗的阿罗婆迦夜叉领域。 

  那时,阿罗婆迦夜叉去见世尊。抵达后,对世尊这么说: 

  「出去!沙门!」 

  「好!朋友!」世尊出去了。 

  「进来!沙门!」 

  「好!朋友!」世尊进来了。 

  第二次,阿罗婆迦夜叉对世尊这么说: 

  「出去!沙门!」 

  「好!朋友!」世尊出去了。 

  「进来!沙门!」 

  「好!朋友!」世尊进来了。 

  第三次,阿罗婆迦夜叉对世尊这么说: 

  「出去!沙门!」 

  「好!朋友!」世尊出去了。 

  「进来!沙门!」 

  「好!朋友!」世尊进来了。 

  第四次,阿罗婆迦夜叉对世尊这么说: 

  「出去!沙门!」 

  「朋友!我不要出去,你要做什么就做吧!」 

  「那么,沙门!我要问你,如果你不回答我,我要使你的心混乱,或者,我要使你的心脏破裂,或者,我要抓住[你的]脚后,丢过恒河的另一岸。」 

  「朋友!在这包括天、魔、梵的世间;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的世代中,我不见任何能使我的心混乱,或者,能使我的心脏破裂,或者,能抓住[我的]脚后,丢过恒河的另一岸者,但,朋友!问你想问的吧!」 

  「这里,什么是男子的最上财产?什么善行带来乐? 

   什么确实是味道的最美者?如何活是他们说的最上活命者?」 

  「这里,信是男子的最上财产,法善行带来乐, 

   真理确实是味道的最美者,以慧而活是他们说的最上活命者。」 

  「如何渡洪水?如何渡海洋? 

   如何克服苦?如何被净化?」 

  「以信渡洪水,以不放逸[渡]海洋, 

   以活力克服苦,被慧净化。」 

  「如何得慧?如何找到财富? 

   如何得名望?如何绑住朋友? 

   从此世到来世,如何死后不悲伤?」 

  「信着阿罗汉的法,为了得涅槃, 

   欲听闻者得慧,不放逸地,明察地。 

   适当的行为者,尽责、奋起者找到财富者, 

   以真理得名望,给予,绑住朋友, 

   从此世到来世,这样死后不悲伤。 

   有信的屋主,[住于]这四法: 

   真理、应被调御、坚固心、施舍,他死后确实不悲伤。 

   来吧!也问其他多数沙门、婆罗门! 

   如果有比这里的真理、应被调御、施舍、忍耐更好的被发现。」 

  「如今我为何要问多数沙门、婆罗门? 

   现在我了知:来世的利益。 

   确实,为了我的缘故,佛陀来阿罗毗住, 

   现在我了知:有大果报所施之处。 

   我将从村落到村落;从城市到城市游历, 

   敬拜着正觉者、法的善法性。」 

  夜叉相应完成,其摄颂: 

  「因陀罗迦、沙卡、针,吉祥宝珠与沙奴, 

   匹亚迦勒、富那婆苏、须达多,白净二则、基腊、阿罗婆迦。」十二则。 

 

  附注:菩提比丘长老概述注释书的解说:阿罗毗地方的国王被阿罗婆迦夜叉抓住,要胁他每天要提供一个人给他吃,否则就要吃掉国王。起先,国王每天送一位罪犯去,罪犯送完了,送国境内的小孩。国境内有小孩的人家都逃光了,国王打算送他的王子去。就在前一天,佛陀去阿罗婆迦夜叉住的洞穴,但阿罗婆迦夜叉刚好外出到喜马拉雅山参加聚会,于是,佛陀坐在夜叉的座位上,为夜叉的妻后说法。夜叉听到了,很生气地赶回来,于是开始本经的对话。起初,佛陀随顺夜叉的指令,想软化他,但到第四次后,佛陀知道夜叉打算整夜戏弄,就拒绝他的要求。而夜叉所提问的四个问题,是其父母从迦叶佛那里听来而教他的,但现在夜叉只记得问题,已忘了答案,于是,就趁机拿来问佛陀。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领域」(bhavan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出没(处)」(the haunt of),并概述注释书对本经背景的解说:阿罗毗地方的国王被阿罗婆迦夜叉抓住,要胁他每天要提供一个人给他吃,否则就要吃掉国王。起先,国王每天送一位罪犯去,罪犯送完了,送国境内的小孩。国境内有小孩的人家都逃光了,国王打算送他的王子去。就在前一天,佛陀去阿罗婆迦夜叉住的洞穴,但阿罗婆迦夜叉刚好外出到喜马拉雅山参加聚会,于是,佛陀坐在夜叉的座位上,为夜叉的妻后说法。夜叉听到通报了,很生气地赶回来,于是开始本经的对话。起初,佛陀随顺夜叉的指令,想软化他,但到第四次后,佛陀知道夜叉打算整夜戏弄,就拒绝他的要求。而夜叉所提问的四个问题,是其父母从迦叶佛那里听来而教他的,但现在夜叉只记得问题,却已忘了答案,于是,就趁机拿来问佛陀。 

  「法善行」(dhammo suciṇṇ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法很好地被实行」(Dhamma practised well)。 

  「欲听闻者得慧」(Sussūsaṃ labhate paññaṃ,另译为「得欲听闻之慧」,锡兰本作Sussūsā labhate paññaṃ,译为「从欲听闻得慧」),菩提比丘长老采锡兰本英译为「从想要学,一个人得到慧」(From desire to learn one gains wisdom)。 

  「有信的屋主」(saddhassa gharamesin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持家生活之有信仰的追求者」(The faithful seeker of the household life)。 

  「应被调御」(damm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自我-控制」(self-control)。按:第一个「应被调御」,锡兰本作「法」(dhammo),菩提比丘长老认为锡兰本比较好,并解说本经偈颂用词前后的对应关连:慧=法=应被调御;给予=施舍;尽责、奋起=坚固心=忍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