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四:瞄着“尴尬场面”写喜剧 大部分的喜剧场面其实都是剧中人物的尴尬场面,请谨记这点。 前边讲过的铺垫、系扣子、“身份误认”等毕竟只是工具,这些都是为了制作出喜剧成品——尴尬场面。要运用一切手段让人物因误认、固执、自大等陷入某种尴尬境地。 尴尬分为两种,一是“当下尴尬”,一是“预期尴尬”。 某人在街上行走时,不慎踩到一块西瓜皮,在手忙脚乱地寻找平衡之后,仍然仰天摔倒,这就是当下尴尬。若一个自信满满甚至是很自大的人,当别人告诉他“前面有西瓜皮”之后,他因自大而对别人的劝告不屑一顾,仍朝西瓜皮的方向走去,观众这时有“他可能要倒霉”的预期尴尬,微笑着等他踩上西瓜皮;等他真的踩上了,因为之前有“此人自大”的铺垫,观众的笑声会更大。 人物在某个环境中,出现了不合时宜的行为,这种情况多是属于“当下尴尬”。比如政府高官或企业高管,在很严肃的会议现场,因身体某处发痒,忍不住使劲动弹或伸手去挠,这就令他有些尴尬,现场的人或者观众就会想笑;假如他正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时,忽然打了个喷嚏,这就会让观众大笑,因为这里有“慷慨激昂”的铺垫。 “当下尴尬”多由小包袱形成。“预期尴尬”则多是源自身份误认等大扣子。比如A在镜头中正侃侃而谈,通过贬低B来吹嘘自己,假如观众知道B此时正躲在A身后的屏风里偷听,每当A贬低B或骂B时,观众就会乐,因为观众对A已有尴尬预期。 制造“预期尴尬”场面,比“当下尴尬”要难很多。“当下尴尬”一般会逗少年儿童发笑,但成年观众对此不会有太大反应,而且稍有不慎,就会让成年观众反感。所以,立体的结构喜剧主要是瞄着“预期尴尬”来进行结构,要想形成高质量的“预期尴尬”,就必须用上铺垫、系扣、身份误认等手段。比如:A在镜头里或舞台上面对观众吹牛,B躲在他旁边的屏风后面听,假如想让这个场面产生大笑点,就需要:1、必须让观众明白B在屏风后面听着呢。2、A、B两人不能是一般的朋友关系,两人的力量不能对等,偷听者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对吹牛者进行制裁。比如事先交代两人是夫妻关系,丈夫事业很成功,而他的成功基本是来自妻子娘家的帮助,妻子脾气又不好,所以他很惧内;铺垫部分,要交代丈夫对手下员工有点苛刻,有时会性骚扰女员工,甚至还想包养小三(但请主意,不要让他太讨厌),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肯定就有不少观众希望他倒霉;当妻子或偶然地或故意地躲在了屏风后面,也还要设置一个条件,就是妻子因某种原因,不能够随时出来。把上面的条件完全实现后,就可以让丈夫来到妻子所在的屏风前吹牛啦,当他痛骂自己的老婆时,当他吹嘘自己包养了多少女人时,这种场面就同时具备了“当下“和”预期”两种尴尬,“当下尴尬”是妻子忍无可忍只好强忍的动作(影视剧可拍到妻子的镜头,舞台剧可用屏风的晃动),“预期尴尬”是观众对吹牛丈夫将要倒霉的预期——孙子,你丫就等着挨雷吧。 由上述例子可知,编一部结构喜剧的确很难,因为交代、铺垫、人物关系、冲突、扣子设计等条件,缺一不可,而且还要综合使用。 对于“预期尴尬”再举几个电影方面的例子。比如《宿醉》,需要找到新郎让他尽快回去结婚,可他现在却因为和同伙过度放纵而失踪了,他的同伙必须要找到他,这几个同伙就陷入了“预期尴尬”。当观众已经知道宾馆浴室内有个老虎时,而几个主要人物却还在浴室外呼呼大睡,观众对此也有了“预期尴尬”。《宿醉》中还有不少当下尴尬,比如几个人当着泰森的面,看自己性骚扰“泰森所养老虎”的录像。《宿醉》是集尴尬之大成的一部作品,读者可以对它多做观摩和分析,以期尽快地理解尴尬之于发笑的关系。 其他的例子也举不胜举,比如《疯狂的石头》里,黄渤被堵在地下排污通道内的尴尬;比如《夏洛特烦恼》里夏洛吹牛被揭破真相的当下尴尬,以及他穿越后“被堵在高中时代”的尴尬;比如美国经典喜剧《土拔鼠之日》里,主人公被堵在同一个时间内的尴尬;再比如《热情似火》中,男主人公和美女同塌而眠的尴尬,被老花花公子追求的尴尬;还有《泰囧》中黄渤闯进黑帮正在开会现场的尴尬。 无论什么样的尴尬,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剧中人物都不由自主。(关于“不由自主”将来还会在介绍“性格喜剧”中讲到,但在此也有必要先提示到)只有在观摩和分析喜剧作品时,把“尴尬(现象)”和“不由自主(原理)”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更好地领悟到喜剧之精髓。 不由自主,有时是被生理本能指使,比如在严肃的会议中打喷嚏;有时是被情绪驱动,比如黄渤怒闯黑帮会议现场;有时是被自大、傲慢、贪婪等给奴役了,比如夏洛的虚荣地伪装成大款,比如猪八戒的贪吃人参果;有时是因为自作自受而被环境给或势力给束缚住了,比如黄渤的身陷下水道。 有时,为了促成一个喜剧扣子,就需要让生理本能、情绪、人性弱点等再加上环境和势力等综合发力,才能够实现精彩的喜剧场面。比如《面试》,店长受限于自己的情绪、时间、地点和人物相似性的影响,才会做出令人尴尬的事情。 提示:有了具体的目标,就很难再走弯路。学习一门技术,更需要先知道“如何学习的技巧”。大多数学习的技巧,都是要先在普遍现象中,找到其中的规律之焦点,然后针对和围绕这个焦点进行反复的揣摩、测试和实践。在所有的喜剧作品中,“喜剧场面即是剧中人物的尴尬场面”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理解尴尬的成因和规律,以及如何瞄着形成尴尬,则可谓是学习喜剧的第一焦点问题。 在“介绍喜剧技巧系列”里,我尽量不使用“错位”这种通用的术语,它因为概括性很强,而显得有些抽象,很难让人尽快理解喜剧规律,所以我尽量使用“尴尬”、“错认”等词来说明问题。 坚守“理解尴尬和制造尴尬”这个具体的目标,再去学习和创作喜剧,其效率会明显得到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