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须获授权—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多发生于下肢或盆腹腔手术后、严重外伤、急性感染、妊娠、恶性肿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活动受限、肥胖患者。 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以下肢髂、股静脉段最多见。 下肢髂、股静脉血栓以左侧多见,为右侧2~3倍,可能与左髂静脉行径较长,右髂动脉跨越其上,使左髂静脉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有关。 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主干静脉血栓形成后,患侧肢体血液回流受阻。在急性期,血液无法通过主干静脉回流,使静脉内压力迅速增高,血液中的水分通过毛细血管渗入组织中,造成组织肿胀。同时,静脉压增高,迫使侧支静脉扩张、开放,淤积的血液通过侧支静脉回流,使肿胀逐渐消退。 A 中心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 B 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C 混合型:血栓弥漫于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 Homans征:将患者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测量部位:髌骨上缘15cm,髌骨下缘10cm
肺栓塞:最严重。形成1~2周最不稳定。下肢DVT引发肺栓塞概率为90% 静脉血栓后遗症:多数堵塞的血管能再通,但瓣膜被破坏,造成瓣膜功能不全使步行时静脉压增高,病人出现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肤湿疹、溃疡等淤血症状。 呼吸困难及气短:最重要症状,可伴紫绀。 呼吸困难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栓子大小有关。栓塞较大时,呼吸困难严重且持续时间长。栓塞较小时,只有短暂呼吸困难或仅持续几分钟。 反复发生小栓塞,可多次发生突发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特征是浅而速,R40~50次/分。 胸痛。 晕厥。 咯血。 休克。 其它:室上性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突然发作或加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恶化,过渡通气。
高危患者术后48小时以上,排除出血风险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 1.“菜单—护理杂志”分类阅读历史消息。 2.“菜单—微服务—微书屋”浏览护理书籍。 3.“菜单—微服务—微会员”加入我们圈子。 4. 投稿请寄icuhulizhijia@163.com邮箱。 |
|
来自: zhaozhaozhao3 > 《基础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