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刚:我是如何引导儿子爱上阅读的

 武小靖妈妈 2018-05-03

下面这二段,选自我尚未出版 的书稿《从“中等生”到美国名校》。有兴趣出版此书的出版机构,请在评论区留下联系方式。谢谢。

儿子与书(写于儿子4岁时)

搬新家后,我重新调整了书柜。

那是一面墙的八组16扇开门的书柜,我将最靠墙的两组,给了儿子。其中最下面一层,放着四岁多的儿子正在看的各种图文并茂的书刊,再上面一层,则是给少儿看的文字书了。再往上,放着中外文学名著三、四百部。我自己是读那些文学名著长大的,装书架的时候,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书名,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年读这些书时的美妙体验,一次次陷入激动中。

儿子早就知道将有自己的书柜了,第一天来装修好的新房,还没进单元门便喊着:“我要看看书架。书架在哪里?”

我便牵着他的手,到书架前,指给他看:“这一层是你现在能够自己看的,这一层是妈妈给你讲的,再上面,是你长大之后看的……”

儿子看不到高高的书架里面的书,我便双手抓住他的腋窝,将他高举起来,让他看头顶那一排排的书。

我还告诉儿子:“这整面墙的书柜里面的书将来都是你的,爸爸希望你喜欢它们。永远记住:读书越多越聪明,越出色,好孩子都是读书长大的……”

儿子有一本格列弗在小人国的图画书,而上面的书层里,有一本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的全译本《格列弗游记》。一天,给他讲过图画版的格列弗,我又抽出那本全译本,翻到格列弗初到小人国的章节,给他读了五六页,一边读一边比较着图画书中的情节,儿子听得十分入神。我因势利导:“你长大后识字多了,便可以自己读这些大书了,这里面的情节更有趣……”

儿子从小便生活在图书的世界中,一岁刚过,妈妈便开始给他“讲书”了。两年多,儿子已拥有100多本自己的书刊,许多书刊都翻烂了。

儿子几乎从无撕书的习惯,掉的书页,都是无意中损伤的。儿子时常会要求爸爸妈妈将那些书“粘好”。

儿子爱书。极少因为要买糖果之类哭闹,却多次为了要买书而哭闹,有段时间路过报刊亭就指着封面花花绿绿的刊物要买。这时便需要给他大讲一番道理,说为什么这里的期刊不适合他。

儿子喜欢听“讲书”已到了许多时候成为我们负担的地步了。早晨醒来要讲几页书,才肯起床去幼儿园;去幼儿园时也闹着要带上书;而晚上回到家更是一直缠着爸爸妈妈讲书;哄他上床的最好办法就是:“快上床,然后妈妈给你讲书。”每本书都至少讲五六遍才罢休。

有时儿子累得先睡着了,半夜醒来还会迷迷糊糊地说一句:“妈妈,还没给我讲书呢……”

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儿子最淘气,但只要那客人给儿子讲书,他便变得极乖,不声不响地听,而且会很喜欢这位给他讲书的客人,事后很久都会提及。

儿子号陶大哭的时候,怎么劝也止不住他的哭声。我却发现,只需要拿来一本书坐在他旁边,自顾自地讲起来,他就会立即止住哭声,全神贯注地听,进而破涕为笑。

但我们也有担心。儿子虽然爱听“讲书”,却不肯自己复述书的内容。复述是锻炼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绝佳办法,所以,我和妻子总是格外留意引导他复述。

有一次我诱导他:“这本书爸爸已给你讲过许多遍了,该你给爸爸讲了。”儿子会立即洞察我的动机,说:“我都忘了,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我便说:“如果你都忘了,我不是白讲了吗?那我就不给你讲了。”

儿子慌了,便说:“爸爸,我没忘,这个故事是讲……”

妻子自豪地说,两年多大量地“讲书”很见成效,儿子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都比同龄的小朋友强。当然,这也可能是自家的孩子自己爱的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自幼对图书,以及读书的热爱,不可能不影响他的一生。

我们的三点总结是:

1, 父母每天用大量时间给孩子讲书,会累一些,但多付出一些关爱,多投入一些时间,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求知的欲望,远比将来等他上学后不爱读书时再着急强得多;

2, 要不断夸奖孩子爱“听书”的习惯,鼓励他,使他意识到阅读行为本身也是快乐的,而不仅仅是书里的故事是有趣的;

3, 父母的以身作则很重要,如果问儿子,爸爸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他一定会说:“读书”。

一位朋友将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分为两类,一类如订出严格的学习计划,带着去上各种培训班,等等,他称之为“训练”;再一类则并不要求孩子必须去学会什么,只是培养他对世界与生活的热爱,促进他性情的自由成长,从而增强他的学习兴趣,朋友称这种更良好的教育为“培养”。他说,我对儿子采取的方式显然属于培养。言传胜于身教。我无法想象有我这样一个整天捧着书的爸爸在旁边,儿子会不热爱学习。

搬家的转天,儿子学会整理自己书架里的书了,他看着爸爸的样子,将一本本书书脊朝外,排列整齐……

阅读的潜力(写于儿子子9岁时)

一年级暑假的时候,正值我们都比较忙,常不在家。儿子自己在家里每天抱着电视看,去厕所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来跑去。到暑假后期,我开始培养他阅读的兴趣,希望能够以对阅读的兴趣取代看电视的兴趣。

改变是一点点做起的。先拿出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要求他每天读20页,然后逐步增加,到50页、80页、100页书……刚开始的时候,儿子非常不情愿,看完规定的页数就跑去看电视。但是很快,不到一个星期,书中故事对他的吸引力就在提升。他开始主动地去读更多的页数……

我们又适时地不断夸奖他,告诉他:阅读使人聪慧,看电视则使人丧失思考的习惯。同时我们以身作则,自己完全不看电视,只看书。家里有几千册藏书,我很多次和儿子站在书架前,讲些爸爸妈妈小时候如何爱看书的故事,向他描述书籍是如何改变我的人生的。这些都在强化他心目中关于阅读的价值。父母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儿子看电视的时间在一点点缩短,二年级开学之后,他就很少看电视了,现在他每个星期只是周末看不到一小时的电视,他已经在书中找到了足以取代动画片的乐趣。

二年级的时候,正巧班里开展了读书统计,在教室墙上贴出“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板报,读书多的人名字就不断向高处贴。儿子很快就成了第一名,并且一直保持下来。这一荣誉感也极大地鼓舞了他。我们在家里不断夸奖他对阅读的兴趣,来了亲朋,也首先会夸他爱读书。称赞的作用是强大的,到二年级放假之前,我们统计过,儿子已经读了约400万字的书了。而到了今年四月份的统计,已经读了约800万字了。

四年级时,儿子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我有一年没看电视了,我的字典里没有了‘看电视’这个词,而是‘阅读’、‘读书’这二个词打败了‘看电视’这个词。我从以前不爱看书变成了爱看书,爸爸妈妈也从以前的想让我多看书改成了想让我少看些书,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确实,儿子读书时的痴迷已经令我们担心他的视力,有时他一天便读一本10万字左右的小说。由一开始我们劝他多读些,到现在我们劝他少读些以保护眼睛,这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插播广告:青春期性教育夏令营 北京、广州同时招生了)

我们最初没想到的是,孩子阅读的潜力竟如此巨大。我们一开始只给他儿童读物看,后来不断提升所读图书的“档次”,现在已经开始读纯文学名著了。一个经验是: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阅读能力,他们的理解和接受力有时超出我们的想象,更不是我们少年时所能比的。

儿子读书的第一阶段,可以说是读真正的“小孩书”,像著名童话。一开始看的是故事性强的,到后来,我们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看文学性强的,如买了一套近20本的“国际大奖小说”,虽然也是儿童文学,但文学性很强,不再以故事取胜。再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也都读的是全译本。

第二阶段,我们引导他读“成人书”,一套“福尔摩斯探案集”,约130万字,儿子小学二年级暑假中用两个星期便看完了。刚开始给他读时,也担心他读不下去,读不懂,没想到他翻开就放不下。再如《人类未解之迷》,是我自己二十多岁时买了读的书,儿子读起来照样全神贯注。

四年级时,儿子的阅读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读真正的文学名著了。家中的书架里有一个书架全是外国文学名著,他读的第一本文学名著是《汤姆大伯的小屋》,扉页上写着我于1984年购买的纪录,那时我26岁。给他读这书时,我有些迟疑,担心他读不下去,没想到他读的非常兴趣盎然。我又将适合他的文学名著挑出一堆,摆在书架的最前排,向他描述阅读这些书可以使他如何聪慧,使他充满了对阅读前景的渴望。

阅读改变人生。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非常淘气,经常不守规则,在班里有“三个火枪手”之称。那时老师经常放学后留下他。但到了二年级时,他就已经很少被老师留校了,老师偶尔还会表扬他一下,说他进步很快,不再经常地犯错误了。而读三年级之后,他从来没有被留校,老师还经常表扬他。我和他的妈妈在家里戏称,儿子到了三年级已经“进入主流社会”了。在我们看来,这一转变至少有两层因素,一方面是班主任任老师经常鼓励他,孩子在鼓励面前都会更加积极主动,另一个便是阅读了。书中的故事帮助孩子更好地树立荣誉感和进取心,使他们思想更为丰富,而当一个孩子头脑丰富、学会思考的时候,他就会少犯一些错误。

孩子读书时,父母也可以适时引导他们。儿子看希区柯克悬念小说集《人类的天性》,里面多是因财而谋杀的案子。儿子看了,说:这本书讲的都是人类的天性,人类的天性就是想赚钱。我适时地说:人类的天性是贪婪,人要控制这种天性,要靠自己努力工作赚钱,不能犯罪,否则没有好下场。儿子似有所思地听着。

回头反思,培养儿子阅读习惯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远远超出我们最早的预期。

阅读是一个重要的培养孩子思考、成长的方式,它的影响绝不仅仅是阅读能力,而是全面自我意识的提升,是人格的全面成长。

(插播广告:性教育讲师系列课程 )关注方刚老师主讲课程:

有时,我们经常会为儿子突然冒出来的几句话感到吃惊,为他突然做的一件“好事”感到惊异,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告诉他应该这样说、这样想、这样做。解释只有一个:阅读在改变他。

妻子少年时代,也非常喜欢阅读。她说,她是通过读书来了解世界、理解社会的。也许,儿子也渐渐进入这样的境界。

儿子包了瓜子先给姥姥、阿姨吃,好吃的把最大的给妈妈爸爸,然后再自己吃。我想,这些都是从读书学会的。当然,我们更看重的,是上进心、荣誉感的培养,儿子在三年级“渐入主流”,与读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可能不这样直接有用,反而是这样自己阅读中体味到的,才更能被孩子们所吸收。这也是文学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